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开局:十八大后中国改革发展趋势

大开局:十八大后中国改革发展趋势

  • 字数: 37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作者: 欧阳日辉
  • 出版日期: 2013-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15135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9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凝聚共识、放权让利、尊重市场、还富于民、转型发展、收入倍增、公平正义、美丽中国,是十八大开局的突破口和中国经济发展新“红利”的源泉。
当今中国面临优选经济大局之乱、靠前既得利益羁绊,改革难度不亚于开启改革开放之际。“没有水分的增长”关键靠政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上下结合”和“倒逼”式改革能够释放出超乎想象的正能量。《大开局(十八大后中国改革发展趋势)》是欧阳日辉先生个人多年研究的一个系统表述。
《大开局(十八大后中国改革发展趋势)》从2002年开始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的领域涉及所有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宏观调控、经济史等,可以算作新生代的改革研究者。秉承南开大学创办者张伯苓先生“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遵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笃学、慎思、明辨、尚行”的校训,作者努力做一个“君子儒”。本书的很多内容是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也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认识。
目录
第一章 新征程 新使命:十八大之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十六大以来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
第二节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经验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顶层设计
第二章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基石
第一节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二节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与政策落实
第三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第一节 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第二节 当前我国财税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四节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
第四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
第一节 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体制问题
第二节 促进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节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第四节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第五章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 十八大之后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宏观调控的“牛鼻子”
第三节 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第四节 摆脱“投资依赖”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第六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第二节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第三节 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与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第七章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节 调整收入分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第二节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三节 藏富于民: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第四节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八章 密织社会保障安所有渠道:构筑经济运行的“减震器”
第一节 社会保障是一项基本制度
第二节 社会保障迎接“全覆盖普惠时代”
第三节 探索建立社保基金投入、运营和监管制度
第四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改革的过程是新体制的重塑过程。新体制的重塑有三种方式:一是注入式重塑。即先不从根本上触动旧的体制,而是在旧体制中注入新的机制,在新的机制增长过程中对旧的体制进行蚕食,从而使新的体制成长起来。二是交叉式重塑。即在一些方面、一些领域已经以新的体制取代了旧的体制,而在另一些方面、另一些领域旧的体制继续存在并起作用,两种体制在不同的领域或在同一领域的不同环节同时存在,和平共处,在新的体制部分扎稳脚跟力量强大之后,再并吞旧的体制。三是断裂式重塑。即旧的体制一下子全部取缔,代之以新的体制。在这三种体制重塑中,前两种重塑属于稳妥式和渐进式重塑,也可称温和式重塑,后一种重塑属于激进式重塑。第三种重塑方式从理论上说是很理想的,但在实践中却有很大风险。而且,体制的断裂式重塑要求人们的观念、传统习惯的断裂式重塑,即新的观念与新的体制相对接,而这比体制本身的断裂式重塑难度更大。因此,一般来说,在体制改革的决策中,断裂式重塑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在改革中,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新体制重塑方式,都存在一个改革的频率和幅度问题。改革的频率是指改革的步伐前进的速度,它表现为改革的方案、政策等不断出台的速度。改革的幅度是指改革的步伐的跨越度,它表现为改革的新方案对旧体制的偏离度。显然,改革的频率越快,幅度越大,改革推进得就越快。但改革推进的速度却要受社会心理负荷度的制约。改革中的社会心理负荷度是指公众对改革新方案的接受程度和对新体制的适应程度。改革的频率和幅度如果超越了社会心理负荷度,就会出现社会经济震荡。
    旧体制虽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却有很大的惯性,这种惯性不仅表现在体制本身,尤其表现在这种旧体制在公众心理上形成的文化积淀及其心理和行为的定势。当改革给公众带来利益时,公众一方面会欢迎和支持改革,另一方面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旧的文化心理积淀的束缚;公众一方面感到改革确实给自己带来了好处,另一方面又留恋旧体制的安逸;一方面看到“泥饭碗”中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又留恋“铁饭碗”的牢靠;一方面在竞争中觉得精神振奋,试图大显身手干一番事业,另一方面又害怕风险。
    为保障改革开放的平稳推进,我国改革开放采取了从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从增量到存量的渐进式推进策略。即注入式重塑和交叉式重塑方式重塑经济体制。在注重改革循序渐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改革实施重点突破,以推动全面改革和整体创新。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和先行试点、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改革方式,既使改革保持了必要的力度、速度和连续性,又有效控制了改革成本和改革风险,保障和维护了社会稳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们仍然坚持了渐进式改革策略。改革进人攻坚阶段之后,每个领域、每个部门的改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部分的改革不能孤立进行,而必须互相配合,在规模和速度上保持大致均衡的关系,既要有重点突破,又要有整体推进,各部分之间互相呼应,协同运动,使改革沿着有序化的方向发展。在坚持整体推进各领域改革的同时,我们重点围绕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完善财税金融体制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障碍。这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策略组合,降低了其他领域改革所面临的障碍和阻力,保证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领域改革协调推进。
    十八大之后,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深化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更为坚强、更加积极的信念和决心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我们既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积极地鼓励基层的探索和实践,又要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我们通过在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攻破改革攻坚期内的“壁垒险关”,来推动我国整体改革全面向前推进,平稳地渡过改革深水区里的“礁石险滩”。P15-1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