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老虎的妻子

老虎的妻子

  • 字数: 206.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美国)蒂亚.奥布莱特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2985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个欧美文坛的文学奇迹、来自成就惊人的天才作家蒂亚.奥布莱特24岁时仅凭短篇小说就入选《纽约客》“40岁以下很很好的20名作家”,是其中很年轻的一位;同年入选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35岁以下很很好的5名作家”
首作《老虎的妻子》摘得英语女性文学优选奖――奥兰治奖、入围美国优选文学奖――美国全国图书奖《老虎的妻子》为2011年《纽约时报》、亚马逊网络书店十大好书《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年度十大好书《出版人周刊》、《奥普拉杂志》、《芝加哥论坛报》、《西雅图时报》年度很好文学类选书奥普拉2011年度选书靠前名、iTunes年度小说靠前名

台湾作家骆以军热情推介:“这个故事美得让人晕眩。博尔赫斯很爱的老虎的神秘,流动,班斓金黄,像梦游般穿过,轻轻抚摆所有创痛,其实是整个人类被现代性伤害而对峙静止的“往昔”时光枯叶堆。聚落、失踪的老人尸体、死不了的男人、老虎的妻子、崩解的历史,这是福纳的《熊》之后,我读过很棒的,以“动物神”为人类无言、却启动穿天入地,骗过时间刻度或死神眼皮,找寻失落之精神象征的美丽小说。”
内容简介
《老虎的妻子》由蒂亚.奥布莱特著,主要内容:要理解我外公这个人,必须知道两个故事:一个关于老虎的妻子,另一个关于不死人。这两个故事犹如秘密的河流贯穿外公的一生……
靠前个故事是他去世后我才得知的,关于外公如何成为一个男人;第二个故事是他亲口告诉我的,关于他如何变回一个孩子。
《老虎的妻子》适合小说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蒂亚.奥布莱特(1985-),7岁随家人离开战火纷乱的贝尔格莱德;8岁在塞浦路斯写下靠前篇故事,立志成为作家;21岁已在《纽约客》《大西洋月刊》等很好文学刊物发表短篇小说;24岁入选《纽约客》“40岁以下很很好的20名作家”、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35岁以下很很好的5名作家”;25岁写下靠前部长篇小说《老虎的妻子》,成为历史记录年轻的奥兰治奖获得者。
目录
楔子
1 海岸
2 战争/迦沃.盖乐
3 掘地人
4 老虎
5 孤儿院
6 大火/迦沃.盖乐
7 屠夫
8 心
9 大熊
10 十字路口
11 轰炸/迦沃.盖乐
12 药师
13 溪流
尾声
摘要
    1 海岸
    从死后的清晨开始,灵魂会盘桓四十天。四十天开始的前夜,灵魂栖候在汗渍未消的枕上,静看生者帮死者叠放手臂、合拢眼帘,把烟雾和寂静闷在屋子里,以防新生的灵魂钻出门户和地板间的缝隙,像溪流一样泄出屋子。生者知道,灵魂会在破晓时分离开他们,飞到往昔之所在――年少时待过的学校和宿舍,军营和陋舍,夷为平地又再建起的房屋,让人追忆爱和愧疚、艰难和纵情之乐、乐观和狂喜的地方,对他人而言毫无意义但对死者本人来说无比美妙的回忆之所――有时候这段旅程太过漫长,灵魂会忘记回来。因此,生者特意停滞日常事件:为了迎接新获自由的灵魂,生者们将暂不做清洁,不洗、不晒、不收,在四十天里不挪动属于灵魂的物品,希望那份依恋和渴盼会把灵魂再次带回家,用一则讯息、一丝征兆,或是一份宽恕鼓舞游魂归来。
    如果诱引得当,灵魂会在数日后回来,在抽屉间翻寻,从碗柜里朝外凝望,借着碗碟架、门铃和电话的触感寻求慰藉,提醒自己每样东西的功用,确认活着的时候自己是谁;灵魂触碰物品的时候总会发出声响,向居住在屋子里的生者们宣称自己的存在。
    电话里,外婆轻声告诉我外公的死讯,又提醒我记住灵魂的这些事。对她来说,四十天是事实,是常识,是安葬了双亲、姐姐、众多表亲和乡亲之后得到的真知,也是安慰外公时的固定台词――每当外公格外费心治疗的病人不治而亡,她都会这样复述一遍――用他的话来讲,那纯粹是迷信,但年纪越大,她越是笃信不疑,他也渐渐不再抵牾,任她去说。
    外婆处在震惊之中,也很愤怒,因为外公的四十天被剥夺了,因为他是那样死的,现在只给我们留下了三十七八天。死的时候,他是一个人,在远离家园的旅途中;前天,就在她熨烫他的衣服、在清晨洗碗碟时,根本不知道他已经死了,她无法承受这种后知后觉可能带给死灵的种种不妥。他是在边境那一边名叫“兹德拉夫夫”的不明不白的小镇的诊所里死去的;她问过的每一个人都不知道兹德拉夫夫在哪里,当她问我时,我说的是实话:我不知道他去那里干什么。
    “你在撒谎。”她说。
    “外婆,我没有。”
    “他对我们说,他是去见你了。”
    “那不可能是真的。”我说。
    他对她说谎了,也对我说谎了,我恍然大悟。他利用我的跨国之旅为借口,偷偷溜走了,我和外婆都不知道他出行的真正原委――她说他是在一星期前坐汽车走的,就在我出发之后。外公去世后,兹德拉夫夫诊所的员工花了整整三天才追查到他的家人在哪里,把死讯告诉我外婆和我母亲,再安排运送尸体。棺材是那天清早运抵市政停尸房的,而我已远在四百英里之外,站在境内很后一个服务站的公共卫生间里,拿投币电话压着耳朵,把裤腿卷了起来,手里提着凉鞋,光着脚踩在破裂的水池下的绿瓷砖地上。
    有人在水龙头下接了_一条软管,它垂在那里,喷口朝下,连着热水器,漏出一条细水流滴到地板上。肯定漏了几小时了,满地都是水,浸没了瓷砖缝,漫上了蹲式厕所的边沿,淹没了门阶,一路流进棚屋后头干涸的花园里。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干扰到卫生间管理员――一位扎着橘色头巾的中年妇女,一开始她在角落的椅子里打盹,后来拿了一把钞票走了出去。我还没拿起听筒就开始害怕,不敢去想传呼机上七通外婆的呼叫意味着什么。
    我感到十分生气,因为她竟然没有告诉我外公离家了。他对她和我妈妈说,我去布莱加维纳孤儿院打疫苗,而他对这次慈善医疗之旅有所担心,所以赶来帮忙。但我也不能责怪外婆,因为我不能说漏嘴,如果她知道他病了,她就肯定会提前通知我,但外公和我一致对她隐瞒了病情。所以,我只能让她说,绝口不提三个月前我曾陪他去军事医学院找他多年的同事――一位肿瘤专家。外公看完肿瘤医生拿出的扫描片子后,脱下帽子搁在膝头,说道:“该死的,你想找只小虫,结果发现了一头驴。”
    我又塞了两枚硬币,电话里有呼呼的杂音。燕子从卫生间的砖檐上飞下来,落在我脚边的水塘里,抖了抖身上的水。外面阳光普照,烘烤着晌午的静谧,潮湿、酷热的空气和我闷在这间屋子里,通向大路的门道被照得晃眼,等候在边境检查站的车辆在晶晶亮的沥青路上排成一列紧凑的车队。我能看见我们的车,左侧的凹痕是很近和一辆牵引车撞的,佐拉坐在驾驶位上,车门没关,一条长腿伸出来,脚在地面上蹭,她时不时朝后面的卫生间瞥一眼,车子越来越靠近海关检查亭,她也越来越频繁地往后张望。
    “他们昨晚打来电话,”外婆的声音越来越大,“可我想的是,他们准是搞错了。在得到确认之前我不想给你打电话,万一不是他呢,我不想让你担心。可你妈今儿一大早就去停尸房了o”她安静下来,接着又说:“我不明白,怎么也想不通。”
    “外婆,我也不明白。”我说。
    “他是打算去找你。”
    “我不知道有这事。”
    接着,她的语调变了。她,我的外婆,开始怀疑了,为什么我没有哭?为什么我没有歇斯底里?我们交谈的前十分钟里,她或许允许自己相信,我那么冷静只是因为身在外国医院里,有任务在身,身边还围着一群人,大概都是同事。如果她知道我藏在边境休息站的卫生间里,只是为了不让佐拉听到,她肯定早就质问我了。
    她说:“你就没什么要说的吗?”
    “我真的不知道,外婆。为什么他要撒谎说来看我呢?”
    “你都没问这是不是一次意外,”她说,“为什么你不问问这个?为什么你没问他是怎么死的?”
    “我甚至不知道他出门了,”我说,“这事的前因后果我都不知道。”
    “你没在哭。”她说。
    “你也没有。”
    “心都碎了,”她对我说,“他肯定一早就知道了。他们说他病得很严重,所以他肯定是知道的,他肯定对谁说过。是你吗?”
    “如果他知道自己病了,他哪里都不会去的。”我希望自己的话听起来是可信的,“他应该更清楚后果才是。”镜子上的金属架上叠放着几条白毛巾,我拿下一条来抹了抹脸和脖子,毛巾上留下一条条灰色污渍,于是我又扯下一条,直到把五条毛巾都用完为止。没有洗衣篮可以投放脏毛巾,我只好把它们留在水池里。“他们是在哪里找到他的?”我问,“他走了多远?”
    “我不知道,”她说,“他们没有告诉我们。反正是在那一边。”
    “也许是个专科诊所。”我说。
    “他是去看你的。”
    “他没有留下什么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