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莫言和他的故乡

莫言和他的故乡

  • 字数: 3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林间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15453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6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林间编著的《莫言和他的故乡》介绍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获奖过程、成长过程和创作过程。通过对莫言众多作品的解读,刻划出其文学创作的广度、厚度及对人性探究的深度。
《莫言和他的故乡》不仅展现了莫言构建的、可与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相媲美的“高密文学王国”的缤纷色彩,而且还原了莫言从一个乡村放牛娃成长为重量文学大师的坎坷经历。本书是莫言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之后国内出版界率先呈献给读者的一部精品力作。也是海内外读者了解莫言、感悟莫言的重要参考读物。
目录
第一章 不眠之夜
一、时间凝固在那一刻
二、漫长等待的岁月
三、莫言PK村上春树
四、收获的秋天到来了
五、斯德哥尔摩:欢乐的冬夜
第二章 齐鲁大地的儿子
一、“苦难”的年代
二、军中岁月
三、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四、军艺才子
五、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
第三章 高粱红了
一、首部获奖小说:《红高粱》
二、首部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
三、《红高粱》:从小说到电影
四、中国:高粱红了
第四章 故乡泥土的芬芳
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1985年:《白狗秋千架》
三、1988年:《天堂蒜薹之歌》
四、1993年:《酒国》
五、1995年:《丰乳肥臀》
第五章 蛙声一片
一、《檀香刑》:鼎均双年文学奖
二、《四十一炮》:“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三、《生死疲劳》:“红楼梦奖”
四、《蛙》:茅盾文学奖
五、作家与“地气”
第六章 乡土生活的馈赠
一、高密:莫言文学馆
二、“东北乡”传奇
三、怀乡与怨乡
四、莫言创作研讨会
五、潍坊:飞翔的风筝
第七章 从故乡走向世界
一、故乡与亲人
二、大江健三郎VS莫言
三、红高粱文化节
四、法兰克福书展
五、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
附录 莫言生平及创作大事记
后记
摘要
    一、时间凝固在那一刻
     时间凝固在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位于北欧的瑞典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正式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当瑞典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格隆德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整个大厅沸腾起来了!应邀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李晶思回忆说,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大家纷纷上前祝贺中国记者。
     当天,中国《环球人物》杂志的三位记者刘仲华、董阳、张晓博特意提前1小时赶往瑞典学院,经过两道安保的检查才进入现场。他们发现,古色古香的学院大厅里已经挤满了前来占位的媒体记者和各种机器。大家都把镜头对准了大厅一角紧闭着的大门。这扇通往院士会议室的大门已经被围栏围住,再过一会儿,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神秘答案就将从这扇大门里带出来。
     记者环视了一下周围,只见人头攒动,参加发布会的人数似乎明显比去年多。除来自世界各国的媒体记者外,还有一些学者和当地高校的学生。瑞典学院每年通过抽签决定谁可以到现场旁听发布会,幸运被选中者通常都兴高采烈,早早地就赶到现场。一位教授在得知刘仲华等记者来自中国后,便预测说:“今年肯定是亚洲作家获奖。”①
     13点整,紧闭的大门打开了,瑞典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格隆德在“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中走了出来。他像往常一样淡定,先是用瑞典语、后来又用英语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话音未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所有挤在现场的中国记者和旅瑞华人都激动不已。周围的瑞典人则纷纷向中国记者表示祝贺。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因此,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莫言。
     大厅另一侧的一张空桌子,迅速被布置成一个展台,放上了10多本莫言的瑞典语、英语和法语著作,其中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书的旁边还摆放着瑞典学院关于莫言获奖的一大沓瑞典语、英语、德语、法语新闻公报,上面有对莫言本人和作品的介绍以及评价,供与会者取阅。
     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有名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中国优选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十分富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他不学别人,他只写他要写的东西。”马悦然与莫言是相识30年的好朋友,近年来,他翻译了莫言的两部作品,但都还没有出版,因为怕有人据此推测莫言要获奖。他笑着跟记者说:“今天晚上回家可以拿给出版社出版了。”他认为,此次莫言获奖将有助于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瑞典汉学家陈安娜是莫言的三部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瑞典语版本)的翻译者。她的先生、旅瑞华人作家万之在发布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生死疲劳》非常精彩,5年前当安娜拿到这部作品时,我就对她说,你一定要翻译,这是一部能拿诺贝尔奖的作品。今天我很激动,这是中国籍作家在文学奖的零的突破。大陆有很多好的作家,莫言是第一个,但不是最后一个。得奖可以让全世界关注中国文学,关注中国作家。”
     尽管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及连年人不敷出,诺贝尔基金会已经宣布,将2012年的奖金数额削减20%,通过减少开支来保护基金会的长线投资。这意味着诺贝尔奖的奖金数额将从目前的1000万瑞典克朗减至8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50万元),但不容否认,该奖项依然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巨奖。
     在公布诺贝尔文学奖“新科”获奖者后,瑞典学院工作人员立即用中文对莫言进行了电话采访。莫言在采访中表示,听到获奖后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我一直感觉诺贝尔文学奖离我非常遥远”。采访者告诉他,今后全世界大学生都会阅读他的作品,并请他推荐一部自己的主要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刚刚在瑞典出版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他说:“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
     在谈到当年如何走上文学道路时,莫言直言,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后来读得多了,就引发出对文学的强烈兴趣。“当我拿起笔写作的时候,我首先感觉到有很多话要说,我发现通过文字表达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自由的一种方式,所以我就开始写作了。”他坦言,自己当然也想通过写作来证明自己、改变个人的命运。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也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当晚,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土城路25号的中国作家协会灯火通明,从作协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都掩饰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因为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莫言正是中国作协的现任副主席,因为中国文学界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目前有了“零的突破”。随后,中国作协通过官方网站发表贺词,向莫言表示热烈祝贺。贺词全文如下: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很好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目前占有重要地位。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