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城市要素组合与财富分配结构的优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城市要素组合与财富分配结构的优化

  • 字数: 23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程世勇
  • 出版日期: 2012-11-01
  • 商品条码: 978750588648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7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城乡要素组合与财富分配结构的优化》由程世勇编著。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城乡要素组合与财富分配结构的优化》内容简介: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资本”制约型转变为“土地”制约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层面对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要素日益短缺,而同时,农村建设用地却大量闲置。城乡建设用地存量间的结构性矛盾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要素收益分配格局与经济内外均衡的制度难题。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的土地制度,农村建设用地向城市流转受到严格的制度规制。首先是法律制度的约束即宪法对城市土地所有权的限定,其次是国家宏观政策的约束。但随着城市的扩张及与之伴随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相对价格的提升,市场规律促成了农村建设用地多样化的流转,既包括体制外的农村建设用地自办产业、就地城镇化、土地租赁等诱致性变迁模式,也包括政府知名品牌型的农村建设用地工业园区建设。由于我国农村建设用地并不具备与国有土地对等的物权制度,农村建设用地“经营性”地权和“资产性”地权的缺失导致要素组合效率与租金耗散的双重福利损失。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还有体制内的流转模式,即城乡建设用地虚拟化的指标交易。体制内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采取了类似“排污权”交易的指标挂钩模式和市场化的“地票”交易模式,通过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空间置换与货币交易,从资源配置的层面引导工业资本向城市聚集,农业向郊区聚集,从而实现区域要素组合的集约化、产业集聚的规模化、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体制内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将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所形成的增值收益以级差地价和垄断地价的形式在指标交易主体之间进行分配,进而实现城市对农村的反哺。但从根本上说,我国目前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仍然是与土地征用等同的集体土地的国有化过程。由于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失,指标交易不能在两个集体组织之间进行,仍不能使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级差收益接近为农民所分享。
土地要素市场的完善必须以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为基础。完善农村建设用地地权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国有土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统一的地权制度与运行机制,使城乡土地价格从目前的“双轨制”向“一价制”转变,很终实现不同流转模式下城乡要素配置效率的趋同。因而,在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建设方面,一是要强化以用益物权为特征的农村建设用地“经营性”地权制度,破除土地所有制管制,实现用途管制下的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与要素组合。二是基于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担保性物权,即“资产性”地权的制度建设,发挥土地的资金融通功能与金融杠杆功能,进一步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及城乡居民财富分配结构的均衡化。通过农村建设用地的市场化流转,实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产权结构从单一的国有制向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双重所有制过渡,从体制上根除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对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
目录
第1章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土地问题1
1.1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之路1
1.2城巿化进程中土地的财富效应6
1.3城乡二元化的地权市场10
1.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内需不足的实证分析19
第2章城市化与土地征用的制度风险32
2.1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征用文献研究32
2.2地方政府双向垄断的土地定价模式41
2.3利益分配失衡的粗放发展模式50
第3章农村建设用地财富效应的产权基础68
3.1 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68
3.2农村建设用地流转中的产权制度结构86
3.3所有制管制与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租金损失 96
第4章诱致性制度变迁:体制外的农地流转模式 103
4.1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103
4.2农户主导的宅基地交易模式 122
4.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制约 133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