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安娥传
字数: 295.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 丁言昭
出版日期: 2013-01-01
商品条码: 978751531370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73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
¥3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安娥(1905―1976),作家、诗人、戏剧家、社会活动家。她创作的《卖报歌》《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歌曲至今传唱不衰;她编写的儿童剧《狼外婆》《海石花》和戏曲《追鱼》《情探》等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出。《安娥传(渔光曲的人生旋律)》以客观翔实的资料、珍贵的历史图片详细地描述了安娥的一生。
《安娥传(渔光曲的人生旋律)》的作者是丁言昭。
作者简介
丁言昭,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著有《谍海才女:关露传》《爱路跋涉:萧红传》《在男人的世界里:丁玲传》《骄傲的女神:林徽因》《别了,莎菲》《关露啊关露》《许广平传》《曹聚仁:微生有笔曰如刀》《中国木偶史》等。
目录
序:遥寄安娥
1.不安分的少女
2.投身革命
3.赴莫斯科学习
4.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
5.与田汉相识于南国社
6.谁之过?
7.渔光曲
8.和音乐人的友谊
9.安娥与电影明星
10.新的旅程
11.华彩乐章
12.致力于战时儿童保育会
13.五月榴花照眼明
14.“鲜血换回民族魂”
15.歌剧的试验
16.“四维”情深
17.痛失陶师――《武训传》风波
18.采访黄八妹
19.进城
20.赴东北和朝鲜前线
21.参加土改
22.思想改造
23.走出困境
24.《狼姥姥》和《海石花》
25.越剧缘
26.爱情?亲情?友情
27.她没走……
后记
附录:安娥年谱(盛英编纂)
摘要
还有一首《想亲娘》里喜欢念这样几句:“亲娘死了穿什么衣?打开花柜拿花衣!后娘死了穿什么衣?门后有件破蓑衣!”念到最后一句时,安娥带着无限厌恶的情绪去念它。虽然小安娥有自己亲爱的妈妈,可是在世俗的眼里,后娘总是非常凶狠,虐待前妻的小孩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好后娘。
人们看到一个小姑娘能念歌谣,觉得挺可爱,于是往往让她念。小安娥很听话地从《小白菜》念起,一直把五首都念完,如果大人不叫停,她就老念下去,要等到大人说“好了,不念了”,才低着头走开。
转眼间,小安娥长到7岁,随母亲迁到父亲办学的保定居住。看见别人背着小书包上学,心里可羡慕了,可是小安娥平时连一个铜板都不敢问母亲要的,怎么可能向大人提出要上学的事呢?有时,她一个人坐在大门口的拴马石上,如果没有人来叫她吃饭,她真的会坐一整天。一次六哥张式泽把自己的书包挂在安娥的肩上,这时父亲的一位熟人走过来问她:“你是学生吗?”她难为情地低下头,不敢抬眼看人;还有一次五哥张式溥和安娥站在大门口,五哥的同学正好经过。问道:“妹上学了吗?”
“啊。是呀!”式溥轻松地回答。
小安娥听到哥哥的话,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她想象着自己每天和哥哥们一样上学、放学,学校里有很多同学,可以一起玩,多开心啊!
父亲平时对儿子总是很严肃,可是对大女儿安娥却是破天荒地与她讲文学,说诗词。1912年夏天,张良弼对张何氏说,要送安娥到保定女师附小去读书,妻子觉得很突然,回头想想也对,女孩子在家里,没有伴儿,挺寂寞,读读书,认几个字也好。
上学的第一天,母亲为女儿梳头,原先想给她梳个“小歪桃”,可是觉得那太小家子气了,而且“小歪桃”如果梳在左边,右边的短发就会散开,反之,左边的短发照样结不住。安娥看母亲左一个、右一个梳,都梳不好,心里有点急,怕迟到,但又不能催,因为她自己梳不来头发。只见母亲找了根红红的绒线,把她前额的头发左右一抓,在上端扎了个“望天锥”。
“女儿,瞧,多像一支大毛笔,好写字了!”母亲欢喜地说。
“真像,真像!”安娥叫着,立刻低头,把“望天锥”当笔,真的在地上乱涂一气,“快别写了,头会昏的!”母亲命令着,可是小安娥写得正带劲呢,哪肯停下来呢。
“好了,快去换了衣服再来写吧。”母亲一旁哄着。
“不,不昏,让我再写一个。”
“你不信,站起来试试,头要打转的。”
安娥立起身子,两眼冒金花,果然站不住,赶紧又蹲下去,还想再写一个字,可是没等她把头弯到地上,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看看,我说是吧。”母亲埋怨地说着,同时疼爱地扶起女儿,拍拍衣服上的灰,“亏得还没换衣服,不然又要弄脏了。来,先吃蛋蛋。”母亲对小孩说话,总喜欢用叠字,鸡蛋叫蛋蛋,猪肉叫肉肉,睡觉叫觉觉……
一切都弄停当,母亲看着张式溥带着安娥上了洋车,才进家门去忙家务。
安娥是插班生,从二年级读起,对每门功课都感兴趣,老师们渐渐地注意到她,偶尔也夸奖她一句。一年快结束时,有人告诉安娥,说她考了甲等第三名。安娥欢天喜地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哥哥们,可这些男孩子居然都不相信,特别是七哥式瀛更是讥笑她,说凭她每天早晨找书包的份儿也考不到甲等第三名。
“这是真的,是霍顺告诉我的!”
“你自己看见名字了吗?”
“看见了。”安娥急急地说。
“在前头,还是在后头?”哥哥不罢休地追问道。
“前头还有很多很多名字。”安娥老老实实地回答。
哥哥们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看到安娥难过得快要哭的样子,五哥不忍心了,拉着妹妹的小手去看榜,其他几个哥哥也跟着。果然,安娥确实是考了甲等第三名,前面的名字是三四年级的。此时安娥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安娥到保定后,最想念的是获鹿乡下的奶娘,人们都叫她翠嫂。给小安娥喂奶时,奶娘的第三个儿子刚出生不久,自己的孩子肚子饿了,也没法吃亲娘的奶水。安娥后来见到奶娘那营养不足的三小子,总觉得对不起他。
放假回获鹿,安娥与六哥张式泽去看望奶娘,老远就看到奶娘站在门口,一见到兄妹俩,张开双臂迎了上来,眼泪已流了出来。安娥用小手轻轻地擦着奶娘满是皱纹的脸,“别哭啊,翠嫂……”话还没说完,安娥也开始掉泪。一旁的六哥见此情景,连忙说:“都别哭了,应该高兴才是啊!”
“对对对,应该高兴,高兴啊!”翠嫂说着拉了兄妹俩,进屋里去。翠嫂悲惨的命运与她善良的心作对,两个小孩去世,留下两个儿子,大的吵着要娶媳妇,小的太小,还不能干活。
“你娘好吗?”
“我娘问你好!”安娥回答道。式泽抢着说:“我们这次来。是娘叫我们来的。”翠嫂听了感到无限的欣慰,东家还记得她,让自己的儿女来看望她。
“你们喜欢翠嫂吗?你们想翠嫂吗?”
“想,当然想……”
式泽还没说完,安娥便讲:“他可没有我想得厉害。记得小时候我住在你们家,和你睡一个床。嘴里吃着饼,听你讲狼吃小孩的故事。”
“记得,记得。”
“有一回我做梦,梦到你,翠嫂,刚刚听到你叫我‘妹妹’,我就醒了。”
他们说了差不多一房间的话,翠嫂留吃饭,她用发颤的手。一边翻翻油罐,一边又看看面盆,不知给小客人煮什么东西吃才好。懂事的安娥看出翠嫂的尴尬,说:“翠嫂,有什么吃什么,小时候,我跟着你吃小米粥、玉薯面饼子、杂面汤、咸菜,可香了。”
“是啊,是啊,就吃面疙瘩吧。”式泽在一旁呼应着。
“好!”
临走,翠嫂给他们带了18个鸡蛋,8个是自己攒的,10个是向别人借的。
1948年年末,解放区华北大学校部给安娥和田汉派了一辆马车,从正定去探访安娥离别了三十年的故园――获鹿县的范谈村。回家的路上,冬日的阳光照耀着乡间的大地。她曾在诗歌《燕赵儿女》中深情地写过:“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村庄。我的小树,我的草房,我的黄沙土,我的红高粱……那些忠厚的面庞,那些粗布的衣裳。”她在小说《石家庄》里生动地描绘过美得让幼小的她惊呆的绿生生的无垠的小麦地,以及跟着男孩子上树、跑房顶、爬墙头、玩黄泥的情景,这一切大概都浮现在她眼前了。马车停在范谈村张家大院门口,站在门外的乡亲对从公家胶轮大车上下来的一行人投以诧异的目光。这里刚刚刮过土改的风暴,家宅依旧,物是人非。在已显生疏的亲属家小坐,安娥便再次也是最后一次地离别了已经不属于她的幼时的家园。P5-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