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纪实与虚构

纪实与虚构

  • 字数: 34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安忆
  • 出版日期: 1993-06-01
  • 商品条码: 978702009356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62
  • 出版年份: 1993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文库”形式荟萃本社历年出版物之精华,是国际知名品牌出版企业的惯例和通行做法。作为新中国建社最早、规模优选、读者知名度优选的重量专业文学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自己六十余年的历程中,已累计出版了古今中外文学读物凡一万三千余种,沉淀下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出版我们自己的“文库”不仅生逢其时,更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精品阅读的需求。
    有必要对“朝内166人文文库”这样的命名予以简要说明:“朝内166”是我们赖以栖身半个多世纪的所在地,从这里走出了一位位大师,沁透着一股股书香,这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与灵魂地标;“人文文库”似已毋须赘言;而随后还将对文库该辑所集纳之图书某一门类予以描述,我们的描述将是客观的、平实的,诸如“经典”、“大全”、“宝典”一类的炫丽均不是我们的选择。
    “文库”将分门别类推出,版本精良、品质上乘是我们的追求,至于门类的划分则未必拘于一格,装帧也不强求一致。总之,我们将通过几年的努力,为广大读者奉上一套精心编就的、开放的文库。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福建同安人,牛于南京,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神圣祭坛》《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遍地枭雄》《启蒙时代》《天香》等数百万字的小说,以及散文、论文等作品。
    《纪实与虚构》,1993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摘要
    我们在上海这城市里,就像是个外来户。母亲总是坚持说普通话,虽然她明明会说上海话,且还比普通话更标准。普通话是我们家中的语言,这使我与人交往有了困难。‘我常常闭口无言,人们就以为我是个沉默孤僻的孩子。等我将上海话越说越流利,不再惮于开口的时候,人们反以为我变得聒噪了。母亲还不准我和邻家的孩子往来,认为他们会带给我不好的影响,至于这不好的影响是什么,我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没有弄清楚。因此我和他们在一起时,内心就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我时时警惕着,却不知应当警惕什么。可是偶尔的,我的某一个表现,便会遭到母亲严厉的批评。母亲批评我们从不以激烈的态度,她只是使我们感到强烈的羞惭,这羞惭将伴随我们一生。母亲批评我们的标准,我很久以来难下判断,不知该往哪。一类型归纳,这其实反映了母亲的经过了嫁接的价值观念,这是我后来才弄明白的。母亲从不带我们去看越剧这样带有村俗气的剧种,可是要抵制越剧的诱惑在我们所住的那幢房子里几乎不可能。越剧里后花园私定终身的故事是各家保姆奶妈们热心的话题。保姆偷偷带我们去看了一场《梁祝》,那绚丽的服饰和婀娜的身姿使我们顿时倾倒。从此,我们的游戏便是站在床上,披了毛巾毯作水袖,演出后花园里的悲喜故事。心里则充满了犯罪的感觉,生怕被母亲发现,便做贼似的蹑着手脚。有一回,母亲到我学校去开家长会,出于向母亲表现的动机,这晚上我便分外活跃,走进走出,喊这喊那,情绪亢奋。回家的路上便被指责为:行动琐碎。和同学胳膊挽胳膊走路也是不允许的,这是俗气的姿态。母亲还经常检点我们诚实、勇敢、勤劳、俭朴的品格。汇总起来看,母亲对我们的要求是,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屏除市民习气,再具有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品质和理想。
     邻居们称呼父亲母亲为“同志”,态度恭敬,这使我觉出我们与他们的区别。这种称呼延续了许多年,后来的改变是由于我们家新来的保姆。她进门就称父亲为“先生”,母亲为“师母”,无论母亲怎样纠正,请她叫“同志”,她只说:我不会叫。她是那种生来就为保姆的人,一看见她,我就拉住了她的手,随她去米店买米,一见如故的心情油然而生。她十七岁就来上海帮佣,那时已是四十岁,懂得一切雇佣和受雇的规矩。在这点上,她对母亲起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头就是关于称呼这一件事。我觉得,对于我们进入上海城市生活这一桩事,她是有着不可抹杀的功劳。她还喜欢带我们到她昔日的东家家中去,让我和那些人家的孩子结成朋友。在她离开我们家后,同样也带了她新东家的孩子来玩。这拓展了我们家的单一的“同志”式的社会关系,对于我们家契入上海社会,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她帮佣过的人家形形色色,她对各家的底细,也都一清二楚。有时候,我们被引进宽阔的客厅,她和她昔日的师母娓娓而谈,我则流连于一排玻璃橱前,橱内满是指甲大小的玉做的飞禽走兽,一层又一层,这给我的童年印象抹下了深刻的一笔。我们有时候只能坐在黑暗的灶披问里,小孩子在后弄里冲来杀去。她不时出去拖进一个,喝斥着擤掉他的鼻涕,拉直他的衣领,再放他回去。我跟随她走过上海许多明亮的客厅和黑暗的灶披问,那里的生活与我的都是大相径庭。保姆她还在外国人住的公寓里帮过佣,所以她会说几句英语:早安,晚安,去,来什么的。她称外国人为长毛,极其蔑视,说那长毛只穿了三角裤在阳台上晒太阳观街景,恨得她立即辞了生意,掉头就走。她的民族气节虽然只是体现在这些小事匕,却并不减弱强烈的程度。“长毛”的蔑称又与义和团运动偶合,其中总有些渊源关系。她时常和母亲说她的亲见亲闻,我在一旁听着,觉得她的阅历真是了不得。我还注意到母亲的表情,当她听到“长毛”的情形总是开怀大笑,有时则悲声叹息,这是在听到某个人家遇到了不幸,再有时她会收敛了笑容,面无表情,眉宇间还有一些恼怒似的神气,这往往是在保姆她醉心于某家某户的奢华生活,她每日里不须干别的,只须坐在小凳上,用小刷子刷洗红木家具的雕花,她还描述那些精致菜点的制作过程,以及女主人的丝质内衣的洗涤方法。母亲的不悦是出于一个革命者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义愤,还是一个破落户后代的小心眼儿?母亲是一个破落户的后代,我是后来才了解的。
     总之,保姆是上海这城市里信使一般的人物,又有些像奸细。她们可以深入到主人的内房,以她们独特的灵敏的嗅觉,从一切蛛丝马迹上组织情节,然后她们再将这情节穿针引线似的传到这家又传到那家,使这里的不相往来的家庭在精神上有了沟通。我想,我们对自己所居住环境的了解,是从她走进我们家之后开始的。在这之前,串门走户,被母亲严格禁止,而她视我母亲的法律为粪土,母亲说母亲的,她行她的。于是,自她来后,我开始走进了我们邻居家的门。再由于保姆她的带领,人们也相继以“先生”和“师母”这样的称谓称呼我的父母,这使我欣喜若狂,我认为这是我们一家真正走进这个城市的第一个信号。我从小就这样热衷于进入这个城市,这样生怕落伍,是母亲对我最感失望的地方。有一次,我和母亲路过一幢楼房,我告诉母亲这是我们区的少年宫。母亲先不作声,只是驻步仰望了一下那楼房的尖顶,红瓦顶上正飘扬了一面少年先锋队的队旗,背景是蓝天白云,似乎还飘荡着悠扬的鸽哨。我注意到母亲的眼睛有一种微妙的表情,她望了一下楼顶,然后说:这是我的姨母家。这话使我大受震动,后来每当我心感寂寞的时候,我就会走到这座楼房前,楼房里总是喧声震天,孩子们的脚步几乎将楼板踏穿。目睹他们的热闹,我心里想着:虽然你们中间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可是这座房子是我母亲的姨母的。想罢我便骄傲地转过身子,向回走去。有了这幢房子作背景,我在这城市里就不再是孤独的了。而我根本弄不清我母亲的姨母是什么人物,现在去了哪里,和我母亲的关系又如何。我有一回试图向母亲提出这些问题,母亲却不快地反问道:这对你有什么重要呢?从此我就不敢再提这问题,母亲也闭口不谈这话题。但是,我却从此坚信,我们在这城市里不再是无亲无故。在我童年的时候,这座房子对我的作用就是这样重要。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