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一本书读懂日本商业史
字数: 163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 邓鹏
出版日期: 2013-01-01
商品条码: 978721304958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
¥2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一本书读懂日本商业史》由邓鹏编著。
《一本书读懂日本商业史》以时间为脉络梳理日本商业历史,从17世纪日本现代商业萌芽写起,一直到21世纪初日本经济的衰落,尤其注重对日本历史上重大商业事件的解说与分析。解读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剖析日本经济崛起与衰落之奥秘,使人可以在短时间内一读而睹其全貌。
作者简介
邓鹏,社会学硕士、高级品牌管理师。曾供职于某国际知名研究咨询公司,协助麦当劳、联想等品牌开展市场推广研究。曾为新浪网、爱国者等多家大型企业成功操作过品牌战略推广项目。觋主要从事企业品牌发展、公益组织商业化运营等研究工作。已出版《一个人的游戏:朱骏》、《昌运复星——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商界兄弟连:刘永好四兄弟的创业故事》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迈向新世纪的成长萌动(1603—1868)/1
第一节 大阪商人:取财有道,谋财有方/3
第二节 终身雇佣:笑傲商海的制度“利器”/8
第三节 财富王道:滋生中的商业经济萌芽/13
商史撷趣:招财猫的诞生/17
第四节 商业伦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8
第五节 出岛而治:商业脉动的“透气窗”/22
商史新知:修复出岛/27
第二章 摒弃旧思维的开国维新(1868—1912)/29
第一节 商业沃土:依仗政府的辛勤浇灌/31
第二节 殖产兴业:举全国之力助商业复兴/36
商史撷趣:日本的铁道资本家/40
第三节 官业处理:扫清民间资本发展障碍/42
第四节 家族财阀:铸就资本主义昌盛温床/46
第五节 新兴企业家:得变革时代优势而崛起/51
商史撷趣:日本的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55
第三章 小政府时代的产业兴国(1912—1926)/57
第一节 战争景气:属于时代的“天佑良机”/59
商史新知:日本商人熔售中国制钱/64
第二节 工业先行:源自欧美的“无暇东顾”/66
第三节 财阀控制:披上垄断资本主义的外衣/71
商史撷趣:日本的“新中产阶级”粉墨登场/75
第四节 殖民地贪婪:踏人帝国主义的“不归之路”/76
第四章 二元结构下的野蛮生存(1926一1945)/81
第一节 昭和危机:昙花一现的战争景气/83
第二节 战时工业:盛极而衰的经济涅檗/90
第三节 经济为王:步履蹒跚的军事枷锁/96
商史新知:日本主银行制度雏形诞生/101
第五章 创世界奇迹的经济复活(1945—1972)/103
第一节 看不见的手:百废待兴中助商业腾飞/105
第二节 企业文化瑰宝:终身雇佣制促效率先行/111
商史新知:武士刀对日本企业管理的影响/115
第三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立国中的崛起/117
第四节 新干线通车:铮铮铁轨上塑经济提速/122
第五节 东京奥运会:时代机遇中展奥运景气/127
商史撷趣:大阪日本世界博览会/132
第六章 拨开迷雾后的财富帝国(1972一1989)/133
第一节 石油危机:日本之道练就日本制造/135
第二节 广场协议:日元升值拨乱经济脉动/140
第三节 商业贿赂:政商勾结滋生市场毒瘤/146
第四节 国企民营化:改制重组平添商业活力/151
商史撷趣:财源滚滚的东京迪斯尼/156
第七章 泡沫升腾中的持续阵痛(1989年到21世纪初)/157
第一节 失落的十年:泡沫甚嚣尘上/159
第二节 银行的破产:金融业分崩离析/164
第三节 政商的分离:政府回天乏术/169
商史撷趣:松下幸之助—日本商业精神的化身/174
第四节 纷繁的形势:企业迷途知返/176
商史新知:日本企业的《孙子兵法》热/181
第八章 影响日本商业趋势的大事件(2l世纪初至今)/183
第一节 共享商业饕餮:世界杯足球赛/185
第二节 “日本制造”蒙尘:丰田汽车召回/189
第三节 滑向衰落深渊:日本航空破产/193
第四节 缺乏社会活力:老龄少子化危机/198
第五节 重创经济命脉:东日本大地震/203
跋 写给日本的商业未来/207
参考书目/209
摘要
第三节 财富王道:滋生中的商业经济萌芽
17世纪初,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建立起以幕府和藩为中心、各藩为支柱的幕藩体制。幕藩体制的成立和存在,以全国性的、各藩内一定的商品货币经济和交通的发达作为前提,其社会构造本身就已经蕴藏着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要素。
由于实行参勤交代制等原因,幕府修筑了以江户、大阪为中心的陆路和海路交通网,客观上有利于打破封建自然经济造成的隔绝状态,为商品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条件。
德川幕府在建立后,将全国划分为两百多个藩,大名在自己的藩内实行独立治理,从而形成众多的具有区域性联系的经济单位。各个藩国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作物分布各具特色,它们之间在彼此进行交换、密切经济往来的同时,市场规模也日渐扩大。
德川幕府实行兵农分离政策,将日本全国分成城市和农村两部分。各藩国的城下町,一方面要求藩国内农村提供粮食和农产品,一方面又要向农村提供农民不能自给的物资和手工业制品,这就要求各藩的藩国市场必须与江户、大阪、京都为中心的中央市场相结合。
因此,到17世纪后半叶,日本就形成了以中央都市为中心,各藩国市场相互交融的统一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年贡米是运作的重要媒介,商品流通也接近控制在领主手中。
到江户时代中后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民手中剩余产品越来越多,于是有了持续增长的农民商品流通,年贡米为主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优选地区,在商品性农业和农村工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新的农村商人正在逐渐走上社会商业舞台。这些农村商人除了通过正常的流通渠道将从农民那里收购来的物品卖给特权商人外,还绕过特权商人,将一部分产品直接卖到其他藩去,形成了不受特权商人控制的“农民的商品流通渠道”。
这样,由于吸纳了农村工业和农村商人的新元素,市场结构由原来一元的封建领主的商品流通机构逐渐向多元化市场流通体系演变。到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国内市场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以长州藩前代山裁判区的棉布消费购人率与自给率的情况为例。棉布消费分购买棉布、购旧衣、买棉自织三种来源,其中购买棉布和旧衣都属于商品化范畴。上层社会居民中购布的占84.5%,自织的占15.5%;中层社会居民中购布的占46.6%、购旧衣的占34.0%和买棉自织的占19.4%;下层社会居民购旧衣的占61.6%,买棉自织的占38.4%。由上可知,长州藩棉布消费的平均自给率为30.3%,商品率为69.7%,商品率占压倒优势。
要知道,长州藩在江户时期的经济水平和商品经济程度比较落后,由此可知,日本当时的国内市场确实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
在日本国内商业市场日渐繁荣的同时,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也在暗流涌动,伺机等待着新的爆发。
江户时代,日本的货币财富日益累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个以三井、小野、鸿池等为代表的庞大的商人和高利贷资本家集团。当时,钱庄在大阪和江户、京都、冈山等大城市非常发达,其中以大阪的十家钱庄、江户的大钱庄最为有名。
当一些做买卖的商人出现资金短缺的时候,这些拥有货币的商人便向其放贷,让其借钱购买货物,出售以后再还贷,同时收取一定利息。许多御用商人和特权商人经营金银汇兑业务,成为金银汇兑商,这相当于今天银行业业务的雏形。例如,麻批发商源左卫门,1759年从下总国八日市场忠五郎那里借人货物购买资金银100两,以弥补购买资金不足。 随着商品交易逐渐活跃,这种购前贷款的范围日益扩大。加东郡近藤家文书中曾记载,贷款分为几个时期:第一期从1748―1760年,贷款范围均在4公里以内。说明市场狭小,商业活动不发达。第二期从1761―1771年,贷款范围开始扩大,出现了14公里以外的村庄,但贷款的80%仍在加东郡。第三期范围更加扩大,加东郡只占了57%,其余均贷往外郡。到第七期时,14公里以外的贷款己达50%,本郡只占到43%。说明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
商业资本除了贷款给普通商人外,还经常贷款给大名。例如,大阪的鸿池善右卫门就同时兼任加贺、广岛、阿波、冈山、柳川、尾州和纪州等7个藩的挂屋(代理人)。在元禄年间(1688―1703),鸿池善右卫门的贷款对象中已经有超过20多家大名。到1704年,鸿池善右卫门贷给大名的贷款数额已经高达14875贯,占总资产的73.5%。而且贷款给大名的利息也比较高,一般月利为1%,年利12%。这就为大高利贷者带来了巨额的利息,使他们手中积累起大量的货币财富。
三井家的总资产在1813年就已经达到银74.3万两,1867年更增至银94.6万两;在江户的大传马町设店的木棉屋长谷川家,在1828年的资产总额也高达银31.8万两。他们的资产有的投放到对大名、武士和一般人的高利贷上,有的投放到未开垦的土地的开发上,有的则投放到各种家庭工业上等,将资本进行不断增值的这个新兴社会群体,被称为大商业资本家,他们依靠手中的金钱,逐渐控制了日本全国的经济命脉。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可以说,正因为有了江户时代的原始资本积累,日本经济才得以进入近代增长的轨道。
为了适应如火如荼的日本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日本明治时代金融货币制度也随之出现并有了明显的发展,在封建的借贷制度基础上催生出了近代金融制度的模型。
货币的发行原则上由幕府垄断,金、银、铜三种矿产由幕府直接控制并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货币铸造机构是会座、银座和钱座,金、银、铜三种货币同时流通。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作为商品交换载体的纸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其中最多的是各藩发行的“藩扎”。
为了更好地开展金融信用业务,市场上出现了货币兑换商,专门从事货币本身的买卖,后来又逐渐发展为从事存款、贷款、票据和汇兑等业务的钱庄,钱庄之间的密切经济往来直接推动了同业工会的建立。
此外,出于对货币交换的便利应用,提货单、融通支票、汇票、存款票据、期票等货币替代物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这些都为日后明治政府从欧美优选国家移植银行制度、建立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网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德川时期日本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的流动和集中,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工业时期资金短缺的矛盾,促进了日本财政制度的近代化。
P13-1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