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仙人球(义教园地倔强成长的仙人球)

仙人球(义教园地倔强成长的仙人球)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 作者: 吴心成
  • 出版日期: 2012-12-01
  • 商品条码: 9787106035433
  • 版次: 1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吴心成运用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目前所谓的名牌小学与名牌初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情况作为素材,突出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应试训练”这一“主旋律”的讽刺,让读者透过“素质教育”表象,看到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里真实的情况。
小说《仙人球》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串串细节,几乎每天都在校园内演绎。
小说中的人物群像也刻画得比较成功。主人公陈煜,聪明而又贪玩。陈煜小学里的牛老师,虽然管理学生有两下子,但多半是为了奖金与声誉。初中里的班主任、英语老师周老师争强好胜,紧盯着学生的考试分数。语文老师张辰,博学而又略带一些痞子气,是应试训练大环境中的另类。但他还是敌不过各种压力,最后被“应试训练”同化。
揭示和讽刺的基调,决定了小说语言形式的幽默诙谐。小说刻画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园生活,还是比较成功的。小说对主人公陈煜的很多心理描写,也十分贴切逼真。
《仙人球》在校内刊发表后,曾引起浙江《中学生天地》的关注,给予好评。
摘要
    在某张比例尺大于1:10000的地图上,你可能会找到“三工泾”这么一个小镇。作为小镇上的居民,可能会遇到这么件事儿:某人问小镇居民:“你住哪儿啊?”
     “哦,三工泾。”
     “三公斤?我家还住六斤呢!”
     于是居民不得不大费周折地去解释是哪三个字,是在地球上哪个位置。
     陈煜家就住在三工泾镇。虽说三工泾以“三”开头,而“三”又代表多数,但事实上三工泾很小。很多事物只能用“一”来做数词,比如:一所重点小学、一所中学、一个酒店、一个公园、一条古街、一座古桥、一个商业区、一个菜市场……
     由于“三工泾”只有一所重点小学,而人都愿意力争上游,所以陈煜就就读于那儿。
     那所学校叫“长龙小学”,长龙小学因边上的古桥――长龙桥而得名。镇政府为了保护文物更为了饱其腰包而申请财政拨款,在其外面套了个壳子,名日“长龙公园”。以此类推,便还有“长龙大桥”、“长龙大道”等一系列建筑工程。
     作为陈煜的父亲――陈阿龙有一点是非常自豪的。当然不是因为自己的名字与中国文化有甚渊源,而是他为自己的儿子取的名:一个“煜”字。
     这个“煜”字可是有来头的,真不是一般的字。在乡下那块土疙瘩上,能取出那么有文化的名字,实属难得。陈阿龙一看儿子的名字,再看看自己的名字,除了怪自己爸妈没文化外,更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直冲大脑,全身血管膨胀不少。
     当然,红花总得有绿叶衬,好比一个富人不遇上几帮子穷人又怎么会觉得自己有钱呢?
     陈阿龙将他知道的各个朋友的子女的名字一一与自己取的名字做比较。这下,他感觉自己更厉害了!一看别人的名,都怎一个俗字了得!都是什么“佳”啊,“宇”啊,“飞”啊之类的,毫无新意。更可笑的是有一家人给孩子取名为“心成”,取义“心想事成”,乍一看甚好,但再一打听,发现那可怜的娃儿姓“吴”。陈阿龙得意道:“俗!蠢!‘煜’是跟皇帝一个名啊!”
     陈阿龙为了早日当上“太上皇”,便决定将儿子培养成“全才”,当“人王”,于是决定注重孩子的幼儿教育。后又听说有胎教,便恨自己的消息不够灵通,让儿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不然从受精卵开始就对儿子进行文化熏陶,没准一出世叫的不是“哇……哇……”而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但陈阿龙有不服输的性格,认定只要自己严格监督,是很快能将儿子落后别人的十个月补上的!
     陈阿龙考虑再三,觉得儿子以后要当文学家。因为他听说似乎那个叫“煜”的皇帝也是个搞文学的。不过,显然陈阿龙不知道他最后是被文学搞死的,不然陈阿龙就肯定不会让陈煜去当文学家。
     在很多家长中,当文学家的第一步永远是背唐诗。所以,陈阿龙决定,一旦儿子会说话,便教他背出《唐诗三百首》。而小陈煜似乎会意了陈阿龙的意思,竞保持缄默到5岁。无奈,陈煜又落后别人整整5年。
     当陈煜第一次开口叫“爸爸、妈妈”时,陈阿龙和陈母并没有为儿子讲的是土话而生气,反而喜极而泣,不厌其烦地让陈煜叫“爸爸、妈妈”。但陈煜父母显然是理性的人,没有过几天,他们就下定决心,要让陈煜开始好好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从陈煜开口时,他的童年在他父母的计划中就已经结束了,但无奈,计划赶不上变化……
     陈父决定按计划进行,先让儿子背诗。但背什么诗好呢?唐诗?诗经?现代诗?陈父实在拿不定主意,想:干脆都让他背吧!开卷有益,多多益善……
     陈父用自己为数不多的阅历竭尽所能地去想还有没有什么漏掉的。可惜书读了那么多年,课本上的基本都忘了,倒是当时偷偷地看平江不肖生的小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但话说回来,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因为这证明了陈父是个孝顺的孩子,他把在学校里学的诗词歌赋大部分还给了老师,自己则只留了一点点。比如他记得“农家少闲月”,却还掉了下半句,好在忽然想起了一句字数相当的――“对饮成三人”,顿时感到自己“学富六车”、“才高九斗”。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是谁写的?他想着李白,又念着自居易,最后情不自禁地破口而出――孟浩然!好似便秘已久的人突然一泻千里,一种舒畅感油然而生。
     陈父越背越激动,结果竟怀揣50元就往书店跑。殊不知最近CPI(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得厉害,50元已经买不到多少书了。到了书店,陈父一看书价,登时傻眼,自己这50元只够买两本书。他总觉得以前书没那么贵的,努力想了想,发现已经想不起来最近一次去书店买书是什么时候了。陈父确实不需要去书店买书,他不需要看,也不需要像某些人一样装有文化。
     陈父想了想,觉得钱带少没关系,只要挑上一本好书,就是值得的。他坚信。精挑细选出好货,孩子教育不马虎!
     他随手拿起一本《诗经》,随手一翻,看到《诗经?秦风?无衣》。顿时感到不妙,连衣服都没有了,还不是少儿不宜啊?
     陈父将书翻到目录,只见一排题目看得他眼花缭乱,直冒汗。只见目录上写着:《苯莒》、《氓》、《关雎》……一眼望去,只认识一个“关”字。陈父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打算念出每个题目。“不吕(??)、民(氓)……”
     不幸总是结伴而行。陈父的声音恰好被一个好事者听见,那人白了陈父一眼,说:“是??和氓!文盲也学人看《诗经》啊!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陈父被说得一阵脸红,就将葱从鼻子里拔了出来,将《诗经》放回原处。
     陈父在书柜前徘徊许久,就是找不到《唐诗》、《宋词》,不知道这两本宝贝被店主藏在了哪里。陈父又找了一阵,终于在书柜的旮旯里看到了《唐诗》、《宋词》。
     陈父略翻一下《唐诗》,觉得很满意;再一翻《宋词》,就感觉不对了!他想,这个宋人怎么那么无知,连诗都不会写,写得跟散文似的。在陈父看来,诗的格式应该为几个字一行几个字一行的,其他的都是糟粕。于是,他将《宋词》塞回了那个旮旯里。
     最后只剩下现代诗可供选择了。陈父挑了本封面光彩照人、花花绿绿的,认定美丽的外表下必定拥有一个高雅的灵魂。可惜陈父再次错了,因为他不知道现在有些拥有美丽外表的人做出的一些龌龊事。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