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老广西的趣闻传说

老广西的趣闻传说

  • 字数: 36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旅游教育出版社
  • 作者: <趣味圣经>编辑部 编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37250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趣闻圣经》编辑部主编的《老广西的趣闻传说》内容浅显易懂,向您介绍的各种掌故传说有着特殊的魅力。我们尽量选取那些拥有代表性、最容易引起人们兴趣的老广西的趣闻逸事,选取那些最能体现老广西特色,典故丰富、可读性强的知识点,逐一呈现给渴求精神财富的读者。《老广西的趣闻传说》不但是您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更是了解广西、了解广西人的不错窗口。另外,书中还精心挑选了数百张精美图片,尤其是大量弥足珍贵的老照片,让你在趣味阅读中充分感受到老广西的底蕴。
目录
老广西的十三大文化符号
老广西的历史
老广西的地名
老广西的地理
老广西的名胜古迹
老广西的宗教陵墓
老广西的饮食
老广西的风物特产
老广西的娱乐
老广西的民族
老广西的服饰
老广西的民居
老广西的婚丧嫁娶
老广西的交通
老广西的方言俚语
老广西的名人
摘要
    广西居民从历史的何处走来
     广西历史悠久,很早就有人类在此居住。那么,广西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由何时追溯呢?
     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麒麟山人”等原始人类在这里活动。其实,早在八十万年前,广西就已经出现了人类祖先活动的痕迹。生活在广西的人类祖先们不但会打制石器,还会用火来烹调食物。自那以后,古人类就一直在这里生活繁衍,发展进步,不断将文明推向前进。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广西的考古中发现了距今五万年至三万年前“来宾人”和“荔浦人”的存在;在后来的考古过程中,又陆续发现了距今一万余年到八千年的“豹子头”、“甑皮岩”等众多先民的活动。
     “荔浦人”是1961年在其县境双江乡保安村苏村屯水岩东洞发现的,距“柳江人”130多公里。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个12一15岁的晚期智人(即新人)的少年个体左下第二前臼齿l颗。近年来,广西地区南宁、百色、柳州、桂林考古发掘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骨骸,从人体特征上看,与被认为是一个蒙古人种南方种属典型代表的“柳江人”有着明显的承袭关系。而大龙潭鲤鱼嘴岩厦贝丘遗址发掘的新发现,基本上弥补了人类演变文化时期上的空缺,形成了一个完整、明晰的史前文化链。
     广西的历史之久,是很多人都不曾了解的。虽然伟大的文明湮没于历史的惊涛骇浪之中,但是总有些遗迹让我们可以回望。为何说柳江人是东亚人的祖先
     195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发现了中国境内年代较早的晚期智人代表一柳江人。根据许多权威的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考察研究认定,柳江人是中国以至整个东亚迄今所发现最早的晚期智人,可以说是东亚人的祖先。柳江人是怎样被发现的?“柳江人是东亚人的祖先”这一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1958年9月中旬,当时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新兴农场一个分队的服刑犯正在农场服刑。他们要挖掘被当地人称为通天洞中的堆积土作肥料。就在挖掘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人的头骨化石。这一消息一经传出,便立即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与安排下,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们相继来到现场考察。后来,柳江人化石被送到北京。有名人类学家吴汝康教授对柳江人化石进行了研究,发表了题为《广西柳江发现的人类化石》这一重要论文。从此,“柳江人”誉满四海。
     柳江人的生存年代目前无法得到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根据铀系法测定,可以推断,柳江人生活在距今22.7万年―6.7万年前。根据化石“眉骨微隆起,前额膨隆,嘴部后缩,枕部有粗壮肌脊”等的特点可以推断,柳江人既有相对于现代人原始的特征,又有着一系列现代蒙古人种的特点。因此,吴汝康教授认为,柳江人应归属于晚期智人,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根据柳江人“头骨的颅盖高指数和前囟位指数,前囟角和额角”等判断,认为柳江人应属于早起智人,是迄今中国乃至东亚发现的最早的新人化石,是迄今在中国以至整个东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的代表。
     无论是哪种说法,根据何种推断,都可以判定,“柳江人是东亚人的祖先”这一说法都有着足够的科学依据。顶狮山遗址为何成为震惊全国的发现
     位于邕宁县蒲庙镇新新行政村九碗坡自然村东北约1公里的顶狮山上飞顶狮山贝丘遗址的发掘震惊了全国,还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那么,顶狮山遗址经历了怎样的发掘过程?为何它的发现会震惊全国?
     顶狮山遗址经历了1997年4月到7月,1998年10月到12月,1999年11月至今三次发掘。这三次发掘发现了距今约10000年至5000年的古老居所。这些成排、有规律的柱洞是广西乃至中国南方专享可以作为通过考古发现来确认史前人类居所构造形式的一依据。同时出土的还有千余件石器、骨器、蚌器及17件陶器和大量陶片。另外,在遗址里,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的贝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学术的观点我们暂且不提,但是遗址地点所在的新新村一带曾流传的一个古老传说还是颇为有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清水泉中有一条长九千九百九十九米长的巨龙。这条巨龙的存在给周围村庄带来了幸福和吉祥。后来,巨龙老了,从清水泉来到八尺江边,盘在那里再也走不动了。于是附近村庄的村民便上山打猎,到河里捞河蚌螺蛳,供巨龙为食。不久,盘在江边的巨龙死去了,成了一座山,这就是今天的顶狮山。老人们说,顶狮山上有那么多螺壳,就是当年巨龙吃后丢下的;有那么多兽骨,也是巨龙食后留下的。此外,整座山到处露出嶙峋怪石,就是那条死去的巨龙的龙骨。实际上,贝丘就是生活垃圾,是人们抛弃的各种古遗物。
     虽然这样的传说并不足以解释在这里的发现,但是它让我们看见了先民的勤劳与善良。壮族先民在这里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