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老子与道家学派/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老子与道家学派/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作者: 陈长文
  • 出版日期: 201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47209318
  • 版次: 1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本《老子与道家学派》由金开诚主编,陈文长编著: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老子与道家学派》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一、道家概说
二、道家代表人物
三、道家代表著作
四、道家学派的历史显现
摘要
    道家又称“道德家”。道家学派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先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只有“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的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一学派是由汉初开始,这时,道家也被称为“德家”。老子曾做过周的史官,因此,《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在先秦百家争鸣中,道家虽没有众多徒属和显学地位,但他们对宇宙和社会、人生的独特领悟,其他各家都难以企及。因此道家才能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西汉太史令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孰,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道家学派以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本来是无名无形的,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道家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由此衍化出‘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等思想。 道家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要求君主舍弃自己的意志欲望,听任百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使百姓处于自然状态。道家体系中,无为与自然是关系密切的概念,无为是对道或君主的要求,自然指道或君主无为下万物或百姓的自主状态。君主无为,百姓生活就自然。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生活方式来面对世界,主张“齐物”、“逍遥”,对万物的态度是“无所待”。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所待”的,大至鲲鹏,小至蜩鸠,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活动。而人生乃至万物的优选境界是“无所待”,这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自老子创始以后,道家学派又分化出不同派别,有名的有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四大派,代表人物有关尹、庄周、列御寇、杨朱、彭蒙、田骈等。道家的著作,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共列出37种,993篇,除《道德经》(又名《老子》)、《庄子》之外,还有《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诸篇,汉初的《淮南子》、晋人的《列子》以及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经法》、《道原》、《称》、《十六经》等。 道家及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儒家,影响深远。西汉初年,汉文帝、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而有“文景之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但对统治者、知识分子和下层社会的影响却经久不衰,许多有作为的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都曾专门给《道德经》作注,而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及以周敦颐、朱熹等为代表的宋儒在构造宇宙论或本体论体系时,都明显吸取道家思想。P003-00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