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营销策划,有意义不如有意思

营销策划,有意义不如有意思

  • 字数: 37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 作者: 邵珠富
  • 出版日期: 201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88046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6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邵珠富编著的《营销策划有意义不如有意思》精选的文章颇具原生态特色,全部来自邵先生从企业一线发掘出来的素材,以一个策划人和旁观者的身份,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视角来发现、窥探、寻找、总结各种营销规律,然后用自己独到的观点和方式整理而成,它比一些财经类专著更易读。在写作风格上海阔天空、洒洒脱脱。就像邵先生的为人一样。同时结合运用一些报纸类和网络类时髦语言,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揭示出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被我们司空见惯,但是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营销观点,迭到了既“有意思”也“有意义”的境界。一起来翻阅《营销策划有意义不如有意思》吧!
目录
  第一章营销就是说"1"不"2"
第一个"1:"1"根钉子
附:"尖锐化"营销理论解读饭店营销
第二个个比萨
附:"1厘米"营销理论的应用小花絮
第三个"1":"1 "个小媳妇
附:""营销的两个应用实例 
第四个"句流行语 )
附:流行语在实际营销中的应用 
第五个"个对手
附:打架营销的现实版
第六个"1:1个"第三者"
附:"蓝月亮"巧用"第三方"进行危机公关 
第七个"1":1个杯子的"把" 
附:餐饮行业宣传需要有个"把"
第二章 营销,“有意义”不如“有意思”
第三章 软文的力量
第四章 成功活动策划经验谈
第五章 我的“酱油”营销
第六章 “差不多”思维是策划人的大敌
第七章 让“1块钱”顶“10块钱”花的广告技巧
第八章 广告的技巧,策划的奥妙
第九章 “包装”的技巧
第十章 品牌打造的技巧
第十一章 传经布道与坐面论道
第十二章 营销观点
第十三章 花絮
第十四章 邵珠富营销策划21条
......
摘要
    打架与营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事“玩”好了,同样也能达到炒作的目的。
     我曾发表过的一篇有些反响的文章《雪花啤酒为何不顺水推舟半推半就》,当时根据雪花啤酒和燕京啤酒在北京短兵相接上演全武行的案例告诉人们,雪花其实接近可以通过“打架”手段、巧借对手燕京啤酒的“势”,从而达到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美誉度,进而达到情感营销的目的。
     于是,我试图从营销中去寻找打架营销的影子,结果还真发现了不少:
     1.麦当劳和肯德基,似乎是一个劲地飚着,你在哪开店我就在哪开店,你搞什么促销我就搞相似促销,店是越来越多,同样也是一家比一家红火,架也是越打越多。打架的背后是,二者将美国的快餐文化联手推向了全世界。
     启示:其实,这是“竞合”而不是“竞争”,“竞争”是浅层次的认识和做法,“竞合”则是基于更高一个层面的认识,是在“竞争”外表掩饰下的共同合作,共同做大共有的市场。
     2.国美和苏宁,你降价我也降价,你促销我也促销,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但结果消费者只看到二者共同成长,从没见到谁被打趴下,连迹象也没有。众所周知,打架的结果是他们也成了家电卖场当之无愧的“大哥”“二哥”。
     启示:“美苏大战”背后,彰显的是企业的实力和生命力,让其他对手看到大战背后双方的实力,其他企业望而生畏,自然不敢涉足,所以这样一场战争,背后是二者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示。
     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最初百事可乐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多次央求“被收购”未果后重拾信。“在战斗中成长”的百事可乐变得坚强起来,并进行了有力还击,结果“两乐”硬生生地从美国本土打到了全世界,从世界杯打到了奥运会,以至于形成了“所有动的地方都有可乐参与”、“所有静的地方都有可乐的广告牌”的局面,真是无处不战场啊!
     启示:“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商界一条永不磨灭的规律。
     4.美国和英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正是在和英国打架后才逐渐成长起来的,美国打败了“世界第一”,自己就成了“世界第一”;后来又是和苏联打,结果在竞争中势力更加强大。苏联解体后,美国一时找不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所以这两年一直在走下坡路。
     启示:没有对手的独舞,就等于失去行业发展的标杆做向导,企业最终沉沦也就在所难免了。
     5.邵珠富和泰森打起来了,听到这个消息,你或许会惊讶地想知道谁是“邵珠富”,而不是急切地想知道谁是“秦森”,在这里弱者“邵珠富”也就成了优选的受益者。所以,不对等的打架中,“弱者”而非“强者”才是优选的受益者。 启示:五粮液状告七粮液、三株和普通消费者较劲等企业案例,最后失败的肯定是五粮液、三株们,因为在眼球经济时代,不一个层面的较量中,弱者更吸引眼球也更容易借势上位,自然更是受益者。P11-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