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去槐花洲:王秀梅卷

去槐花洲:王秀梅卷

  • 字数: 248.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王秀梅
  • 出版日期: 2012-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29398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学鲁军新锐文丛》收录了近年来活跃在文坛的10位山东青年作家的精品佳作,他们都是近年山东省很为活跃的文学新人的很好代表,是山东创作队伍的生力军,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山东青年作家的创作水准,为山东文学事业增添了青春力量。本书是其中的分册《去槐花洲》。
《去槐花洲》作者王秀梅继承发扬齐鲁文学的优良传统,以繁荣文学创作为己任,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创作出很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很好文学作品。包括《捕风的人》、《去槐花洲》、《彼岸的舞台》、《高山流水》等。
作者简介
王秀梅,1972年生,山东烟台人,现为烟台市文联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首批和第二批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靠前4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已发表作品400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大雪》、小说集《丢手绢》等10部,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转载。曾获山东省第二届齐鲁文学奖、第二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等奖项。 
目录
捕风的人
快餐剧
后来
坦克
去槐花洲
躺椅
黑森林
李不易
高山流水
彼岸的舞台
后记
附录 一
附录 二
摘要
    我就是那个捕风的人。
    听到捕风这个词,你可能会认为我是在说梦话,或者我是一个耽于幻想的人――实际上我不是。算上这个月,我在塔山当林管员已有二十年零三个月,每年都是林业局优选个人。这说明,我是一个老实本分、兢兢业业的人。我每天日出即起,日落而眠,整天与树木和鸟兽打交道,生活规律,清心寡欲。尘世中的喧扰,我早已不为所动,更别提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我坐在石屋前的空地上编竹笼。我的石屋在半山间一个山坳里,背北朝南,正午的时候,阳光把它照得金光闪闪。风在屋前屋后吹,穿过那些竹林、松树、银杏、白杨、曲柳……在大大小小的树隙间,发出或温和或尖锐的哨音。我喜欢倾听风声。每天那些树木、小草、野花、石头、泥土,都在风的吹拂下,发出不同的声音,我都能一一辨听个八九不离十……
    这种本领,并不是你在塔山当几十年林管员,就一定能练就出来的。我并不是说自己多么有禀赋……我只是想说,现在我是一个捕风的人,我手里编着的竹笼,就是为了捕捉一种名叫风声兽的东西――它具体是什么模样,我还真没亲眼领教过――对这件没影的事情,我妻子一直持存疑的态度。几天来,她总是翻来覆去看那张报纸(上面有关于风声兽的新闻),已经不下几十遍,越看越觉得那是一则假新闻,或者是什么人在百无聊赖时炮制的一个恶作剧。只是她不明白,恶作剧为什么会被当成新闻登在报纸上。
    其实我已多年不下山了,山下的城市较之二十年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们在如何生活,说真的,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十多年前,我从一所林业大学毕业时,作为一个年轻人,曾经跟城市关系融洽;但后来,说不清怎么回事,我逐渐对它失去了热情。那时候我是一名林业局科技员,这是一份让人羡慕的、清闲的工作。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后悔自己当初主动要求当一名林管员,相反,二十年来,我已习惯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尤其是很近几年,我发现城市越来越繁华,也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车辆像山上的树木那么多,每次下山,我都在马路上张皇无措。我还遇到很多让人不快的事情,比如在公交车上丢了钱包,比如在街上遇到低价转卖黄金首饰的骗子……那次我是多么热情高涨,想买下那枚金光闪闪的指环,套在我妻子粗糙皲裂的手指上……
    那次,我受到妻子的痛斥。她用到了善良、幼稚、傻瓜、白痴、愚蠢等等或者中性或者贬义的词语,直到把我骂得羞愧难当、泪水涟涟。但过后,她还是戴上了那枚假黄金指环,表示对我的原谅和安慰。此刻,她戴着指环的手里拿着那张报纸――因为翻来覆去地看,报纸已经不那么挺括,软塌塌地像一块布。她抖搂着它,说,看这纸的质量,显然不是什么正规报纸!
    报纸还分正规和不正规吗?我感到这不是个问题,即便它只是一份街头娱乐小报,也不能抹杀它是一份报纸的事实。不能抹杀这个事实,登在它上面的新闻就是可信的。我认为这是个简单的、接近成立的逻辑。我妻子靠在门框上,再次朗读那则新闻,口气里带着嘲讽意味,仿佛能带来批判的效果和揭露的作用:
    传说风声兽生于南海,是一种形如狐狸的动物,周身长满绚烂的斑纹。因为速度奇快,人们又称之为风精。人们很难目睹它的真容,往往只看到一个影子随风闪过,魂魄即被掠走。凡被掠走魂魄的人,会变得伶牙俐齿、凤趣幽默,较易博得别人的喜欢;却蔑视道德、情感冷漠,对身边的人极具伤害性。
    多么滑稽!我妻子停顿下来,加了一句评论――这句评论她使用过无数次了――又接着读下去:
    这种动物很后一次出现,是在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宋代,不知为何此次重又气宇轩昂地入侵城市。据风类观察家判断,此兽平时隐没于城市周边的山峦之间,所到之处发出风掠树木的哨音。据悉,仅亚洲一地,受到风精俘获的灵魂就不下八十万人,他们中大多是天秤座的男子。此兽目前已入侵本市,数目不详,已有十余名男子被俘走魂魄。本市风类专家私下议论,此兽可能隐于塔山之中。
    每当我妻子读到这里,都要抬起头来看看周围,或者干脆走远一些,四下张望,手里提着报纸。报纸在风里发出细小的呻吟。我妻子张望的动作总是很夸张,仿佛在无所畏惧地示威――几天以来,她的示威都没招致什么危险,风很正常地刮过树木,发出那些我耳熟能详的哨音――然后她走回屋里,把报纸扔到桌子上,出来看我编织竹笼,不时挑挑毛病:
    太大了吧?不是说那东西跟狐狸差不多吗?
    网眼太小了吧?它又不是蜘蛛!
    是不是要准备一块黑布,蒙在笼子外面?可不要让那东西看见你。
    我妻子环抱双臂,口气不乏揶揄,但她的举动却又是相反的。她走回屋里,打开柜门,把头埋进去东挑西拣,扯出一件黑呢子大衣,端量半天,狠狠心拿起剪刀开始裁剪,然后坐到缝纫机前,两脚踩起踏板。她给竹笼做了一件黑色呢子外罩,抖搂着,说,这下你就安全一些了。
    但是,我妻子又问我,但是,你准备怎么把那个像风一样的东西捉到笼子里去呢?
    说真的,对此我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计划,那毕竟是个像风一样来去无踪的东西。说起来,捕捉它,实质上就是在捕捉风。可能正因为如此,我才下意识地把竹笼编织得如此细密。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