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刘道玉传

刘道玉传

  • 字数: 7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作者: 野莽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75386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98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8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刘道玉传(上下)》由野莽编著。
《刘道玉传(上下)》讲述了:
一所全世界拥有特色的大学,春光秋色,樱开枫谢;一位全中国曾经最年轻的校长,风流云散,潮起水落。八十章精彩文字,八十年传奇人生,石琢成玉,玉化作石,为理想的教育垫基,为精彩的学子铺路。他眼里的学生没有身份之别,只有青春、学子、人才;他的心中没有高官、大权、重利,只有百年武大、学者风骨、教育改革。誉之者称其为中国的罗索、当代的陶行知、武大的蔡元培……在百年武大的历史上,他成就一段传奇岁月。在魂系母校的学子记忆中,他永远是“我们的刘道”;他的全名叫刘道玉……
目录
第一卷  少年壮气
  第一章  民国插班生
  第二章  伪造的毕业证
  第三章  擦肩徐懋庸
  第四章  崇拜莱纳斯?鲍林
  第五章  仙山“修道”
  第六章  保卫大堤的英雄
  第七章  在郭和夫化学研究室
  第八章  拔白旗,插红旗
  第九章  化学家曾昭抡的助手
  第十章  白萝卜汤婚礼
  第十一章  冰雪莫斯科
  第十二章  五个不受欢迎的人
  第十三章  火蔓珞珈山
  第十四章  李达之死
  第十五章  在北大的日子里
  第十六章  上京告状
  第十七章  被追捕的苏修特务
  第十八章  学校军管
  第十九章  工农兵大学生
  第二十章  “刘”尾巴的功能
第二卷  大风起兮
  第二十一章  教育部新来的年轻人
  第二十二章  北戴河的晚潮
  第二十三章  五百七十万大军杀奔考场
  第二十四章  高考作弊案
  第二十五章  病识闻家驷
  第二十六章  诺梦重温
  第二十七章  喜看后生超先生
  第二十八章  塞纳河边的中法会谈
  第二十九章  法兰西荣誉勋章
  第三十章  美国神父羊城遇阻
  第三十一章  群英会
  第三十二章  艰难的建筑
  第三十三章  新官上任三瓢水
  第三十四章  第二次虚惊
  第三十五章  五个人换易中天一个
  第三十六章  穿牛仔裤的讲师
  第三十七章  劳改犯杨小凯
  第三十八章  问鼎诺奖的希望
  第三十九章  哈佛博士邹恒甫
  第四十章  天才少年留美记
第三卷  不拘一格
  第四十一章 珞珈山上七声炮响
  第四十二章 孔乙己与肥皂章
  第四十三章 枪打九头鸟
  第四十四章 一个要当野人的大学生
  第四十五章 虫落凤窝
  第四十六章 快乐学院
  第四十七章 电影《女大学生宿舍》
  第四十八章 两个惹出麻烦的演说家
  第四十九章 异国相逢
  第五十章 洛杉矶夜话
  第五十一章 三不愿封万户侯
  第五十二章 以人头作保
  第五十三章 远隔重洋的知己
  第五十四章 骄傲的骡子
  第五十五章 作家要砍樱花树
  第五十六章 枫园女诗人
  第五十七章 状元与和尚
  第五十八章 38 次列车上的奇遇
  第五十九章 神秘的电传
  第六十章 百年古樟在大雪中倒下
第四卷  壮心不已
  第六十一章 海南岛的诱惑
  第六十二章 九宫山上一塞翁
  第六十三章 谢辞五个大学的校长
  第六十四章 他的“女儿”
  第六十五章 为旁听生求职
  第六十六章 特别通行证
  第六十七章 中国私立大学之梦
  第六十八章 孔雀东南飞
  第六十九章 归去来兮
  第七十章 探监
  第七十一章 生命六十始
  第七十二章 基金会的名字叫路石
  第七十三章 教小学生的大学校长
  第七十四章 与君一“席”话
  第七十五章 赤子还乡
  第七十六章 寒冷的夏夜
  第七十七章 笛音频弄晚星垂
  第七十八章 夜色下的凝思
  第七十九章 第二个是铜像
  第八十章 魔盒里飞出的希望
后记
摘要
    这个四十八年后将成为一位影响中国的教育家的孩子,于公元1933年11月24日,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农历初七的酉时,降生在湖北枣阳蔡阳铺大刘坡一个庄户人家。当家中父母第三天为他举行了“洗三”、第七天为他举行了“抓周”、第一个月为他举行了“满岁”仪式之后,他就被命名为“福元”,昵称“福娃”了。命名“福娃”并非是他生有福态,而恰恰相反,从小到大以至到老他也没有胖过一个小时,倒正是因为世代耕种的祖上命薄福浅,只有初小文化的父亲方才寄望于这条哭声嘹亮的生命将来能给他们刘氏家族带来福祉。
     其实刘氏无论名望,还是人口,在枣阳都是优选的户族,’汉光武帝刘秀婴年在此出生,少年在此放牛,青年在此起兵,东汉开国以来,其家族的后裔已遍布当地。《枣阳志》载,这里在周天子时曾是唐国,春秋为楚所灭,秦置蔡阳县,西汉划白水、上唐二地置舂陵侯国,东汉改舂陵为章陵,后又分襄阳东北置襄乡,北魏再废襄乡为广昌,隋文帝为避太子杨广讳,改广昌为枣阳,因其地处棘水之阳故名,沿袭至今。枣阳刘氏生为此姓,不说有福,至少不比张、王、李、赵以及其他杂姓更遭祸殃。
     蔡阳铺大刘坡的这个福娃,却是生有福名而不知福,或者叫不知足,长到六岁,放牛回来又向母亲要名字了。母亲说:“福娃不是你的名字吗?”福娃说:“福娃是小名,我还得要一个大名,今天在路上遇到翟家古城的翟秀才,翟秀才问我尊姓大名,我说姓刘,叫福娃,翟秀才说大名是正名,孔夫子日名不正则言不顺!”母亲说:“你懂得个什么,大名是学名,上学的时候才有的,赶明儿你上学时我烧三炷好香,让你爹给你起一个吧!”母亲是信佛的,每日晨昏必焚香拜佛,初一和十五都要吃斋。
     福娃可不能等到上学才让爹取学名,爹不取他就自己来取,可是取什么呢?这年夏季天气热得异乎寻常,不仅田里的禾苗枯萎,山上的野草和树上的叶子都干得冒出烟来,蔡阳铺大刘坡的庄户人家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男人端着猪头供品,女人捧着香火纸裱,成群结队去往龙王庙里向东海龙王祈雨,母亲自然也走在那声势浩大的祈雨队伍里。福娃就想,我为何不叫个“雨”呢?雨是给人做好事的,我是福娃,我长大了要给人造福!他曾记得听父亲念诵过他们刘氏一族的排行,那是四字一句的歌诀:“正大光明,道学长兴,安邦定世,富泽天成……”既然他上一代是“明”字辈的,大伯刘明薰,父亲刘明蒸,三叔刘明荫,他这一代就是“道”字辈的,那么他就叫刘道雨吧!
     有了自取的学名,刘道雨又迫切地想上学了,可是家有薄田六亩的父母要集中财力供养他的大哥读书,直到老大十七岁读完湖北省第八高中,参加了抗日的青年救国军,父亲才批准这个八岁的老三跟着十三岁的老二一道跨入学门。此时,比起同龄的孩子他已晚上了两年,二哥更是晚了七年。兄弟二人没有选择蔡阳铺的公立中心接近小学,而是舍近求远,到十里开外的翟家古城去读私塾,因为一者,私塾农闲开馆,农忙放假,一年大抵只读四个月的书,其余时间可以在家帮着父母干活,二哥下地耕种,他则继续上山放牛;二者,私塾比公立学校便宜,每月学费只缴大米三斗,若是没有大米,还能折成小麦、高粱、布匹,甚至赊欠也行,只要年终能够交上。
     翟家古城私塾的先生,正是那个说孔夫子日名不正则言不顺的翟秀才,刘道雨还记得翟秀才文绉绉的模样,而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翟秀才却不怎么认得他了。开学之日,翟秀才又问他兄弟二人尊姓大名,刘道启上前一并答道:“姓刘,我们大哥刘道旺是从读过先生的,我是老二,叫刘道启,他是老三,叫刘道雨。”翟秀才沉吟道:“道旺、道启,都是好名,这个道雨么,道中遇雨乃行人之所忌,不若改个‘玉’字,玉者,君子之喻也!”刘道启拍手叫好,翟秀才又说:“读书人有名有姓还需有字,我再赐他一个字吧,就叫叔嘉,伯、仲、叔、季,男子第三谓叔,家有美玉可嘉,如何?”刘道启又拍手叫好道:“我不如三弟一半聪明,我就不要先生赐字了!”
     翟秀才忽然双手扶着眼镜,凑到近处看这老三,嘴里说着好像是在哪里见过,这个时候,姓刘名道玉字叔嘉的八岁儿童方才开了口说:“三年前我放牛时见过先生,先生还说过孔夫子日名不正则言不顺的!”翟秀才“哦”的一声道:“原来是刘家小牛郎!当年王莽篡汉,你家祖上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起兵恢复汉室以前也放过牛,也是在那个山坡上!”刘道玉说:“我不稀罕皇帝,我只稀罕孔夫子,先生,孔夫子喜欢放牛吗?”翟秀才不高兴了,道:“孔夫子不喜欢放牛,孔夫子也不喜欢对牛弹琴!”
     自翌日起,刘氏兄弟就又成了翟秀才的门生,刘道玉比刘道启小五岁,却有刘道启五倍的聪明,一班八个学生,读书优选的是刘道玉,无论《三字经》《百家姓》还是《增广贤文》,读上几遍就能背诵。习字也好,叠纸、磨墨、握笔、临帖,写出字来横平竖直,有模有形。全班学习最差的倒是年龄优选的刘道启,连赵钱孙李都念成了赵钱生你。对于这样的笨学生,翟先生轻则用戒尺打手板心,重则用细竹棍儿打脑袋瓜,一边打一边还念念有词:“苦!苦!苦!不苦何能通今古!”
     刘道启的手板心经常肿得发面蒸馍一般,别看翟秀才年近花甲,又瘦又喘又是个近视眼,打起人来却是稳、准、狠的。刘道玉同情二哥,就教他无论天晴下雨头上永远戴着一顶帽子,帽子的内部暗暗垫上马粪纸,或者棉花套子,这样当翟秀才用细竹棍儿打来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厚厚的保护层,比硬对硬要松缓得多了。刘道玉得知翟秀才不仅是个秀才,而且通过乡试还考中过举人,只是一场大病误了上京参加礼部会试,不然继续考个进士亦未可知,是不会窝在翟家古城教私塾的,既然他有那么多的学问,就不妨多向他提些问题。
     虽然翟秀才说孔夫子不喜欢对牛弹琴,自己却极喜欢对弟子显摆学识,刘道玉问:“先生,枣阳县为什么要叫枣阳县呢?”翟秀才道:“此县原名蔡阳县、襄乡县、广昌县,因隋文帝的太子杨广有个‘广’字,为避其讳而改为枣阳县。枣阳者,棘水之阳也,阳者,南也,故棘水之阳就是棘水之南;枣者,二束也,就是那个‘棘’字。”翟秀才说得摇头晃脑,刘道玉听得似懂非懂,又问:“那,蔡阳铺为什么要叫蔡阳铺呢?”翟秀才显摆道:“这事得从《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开始说起。却说关羽护驾二位嫂嫂逃离曹营,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来到古城,却被那二弟猛张飞一杆丈八蛇矛迎面挡住,骂他背叛大哥投了曹贼,关羽正叫冤枉,忽听得背后人喊马叫。罗公贯中那段话是: ‘须臾曹军至,为首一将乃是蔡阳,挺刀纵马大喝日:你杀吾外甥秦琪,却原来逃在此!吾奉丞相命,特来拿你!关公更不打话,举刀便砍,张飞亲自擂鼓,只见一通鼓未尽,关公刀起处,蔡阳头已落地。’”
     刘道玉听是听得有味,却仍不解道:“那头落在古城,与我们这里有何相干?”翟秀才说:“你这孩儿急个何事,只见那蔡阳头虽落地,身却不倒,骑在马上狂奔二十余里到了一处街铺,那马撞墙而死,以后此地就叫了蔡阳铺,蔡阳县也是因蔡阳而得名的。”刘道玉更加不明白了:“真是怪事,蔡阳头都掉了,身子怎么还不倒,还能跑出二十多里地呢?”翟秀才终于回答不上来了,又不高兴道:“蔡阳是一世豪杰,他不倒,他要跑,你叫我把他有个何的主意?”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