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王者之地
字数: 200.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徐剑
出版日期: 2013-01-01
商品条码: 978722905715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
¥2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时,途经鄂尔多斯。他目睹了这里水草丰美,梅花鹿出没,是一块风水宝地,留恋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部下正要拾起马鞭时,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发出由衷的赞叹:“这里是梅花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感慨之余嘱咐左右:“我闭眼之后可葬于此处。”
成吉思汗驾崩后,这里建筑了万世永存的成吉思汗陵,这里成了大汗灵魂护佑下的之地,这里演绎了蒙古儿女忠诚、坚守、热爱家乡的一系列传奇故事……
这片鄂尔多斯高原,这块之地,无论王公贵胄,抑或寻常百姓,千年、百年之间,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永远不改的初衷--守信、守义,并将这种义举壮举,融进了他们炊烟袅袅的寻常日子。
内容简介
《之地》一书,是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徐剑接受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文化部门的委托采访、撰写而成的长篇报告文学。由于鄂尔多斯是成吉思汗逝世的地方,也是成陵所在地,故被称为“之地”。该书主要由以下一系列关于执著、坚持、坚守的故事组成:
1.蒙古人的一支、成吉思汗的忠诚卫队达尔扈特人及其后裔,自成吉思汗去世后,守护、祭祀成吉思汗灵位,长明灯800年不灭。作者以此颂扬了达尔扈特人的忠诚以及蒙古人对祖先中的英雄人物神灵般的崇敬。
2.鄂尔多斯人民治理风沙的感人故事。其中有被中国人称为“治沙愚公”、被日本人称为的“沙漠之父”的日本鸟取大学教授远山正英;有凭一己、一家之力,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沙漠上植树、造就了六万亩沙漠绿洲的当代“女愚公”殷玉珍。
3.花光所有积蓄寻找大汗八骏的蒙古汉子;修筑穿沙公路的蒙古人,开发沙棘的蒙古人,一个人与一条秦直道的故事,鄂尔多斯市政府广场雕塑群的故事……
这样一群蒙古人,他们崇敬祖先、热爱家乡,勇于开拓,忠于职守。无论是坚守还是开拓,哪怕历尽艰辛,九死而不悔。八百年来,成吉思汗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未真正地离去。
作者简介
徐剑,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人。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先后出版长卷散文《灵山》、《岁月之河》,导弹系列的文学作品《大国长剑》、《鸟瞰地球》、《砺剑灞上》、《江南草药王》、《水患中国》、《东方哈达》、《冰冷血热》、《遍地英雄》、《国家负荷》、《雪域飞虹》、《浴火重生》和长篇电视连续剧《导弹旅长》等十四部,先后两次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鲁迅文学奖”和“中国图书奖”、“中华很好出版物奖、全军新作品一等奖等二十多项全军、全国大奖,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家。
目录
楔子古如歌领唱:葬我于鄂尔多斯高原
第一本 古如歌:开天辟地
第一折鄂尔多斯名片
达尔扈特人的前世今生
传教士——田清波让鄂尔多斯走向世界
女愚公一殷玉珍的沙缘
洋愚公一远山正英的中国沙漠情结
第二折坚守岁月
八百载长明灯不灭
骑士寻找大汗八骏
走不出百里沙山
十二连城和四代黄河艄公
第三折成陵往事
烽火年代成陵告急
茫茫西迁路
头饰如魂
第四折王者之地
匈奴王的牧场与华夏边疆
大夏王城统万天下
乌兰活佛转世灵童
第二本 呼麦合奏光荣梦想
第一折绿满沙山
人间奇迹——穿沙公路
沙大王修成正果
漫赖乡沙柳满山
鄂尔多斯的印堂亮了
第二折黄河岸边
西口古渡:哭板家住太原
两部蒙古史学名著同一个故乡
消失的村庄没有乡愁
第三本 马头琴独奏崛起高原
第一折黄河青山
谁掘百井当乡关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四百年不衰之谜
第二折城郭之重
套住百年王致和的智者
一条秦直道与遥远的蹄声
第三折谁是英雄
优选版图
成陵回归之旅
祭师与他的喇嘛儿子
第四本 剧终长调一本巨著
一部历史剧与一个城市的文化之梦
一个女雕塑家与四座山一样的丰碑
摘要
达尔扈特人的前世今生
大汗的真身埋入蒙古高原。
可是大汗的英魂却活在鄂尔多斯,活在蒙古人的心里,活在华夏边缘的北方大地,由他很忠诚的皇宫卫队--达尔扈特人守护。
我结识的靠前位达尔扈特人叫那楚格,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管委会副主任兼文管所所长。
那是深秋的下午,我从东胜大酒店前往成陵,采访达尔扈特人的达尔古(首领)的后裔王卫东(蒙古名为额尔德尼森布尔),他现在仍像他的父辈一样,世袭成陵的祭师。
车出东胜城。倒车镜中,一座崛起之城在山之巅渐渐远去。远处,秋阳西斜,空山寥廓,赤橙黄紫绿,浮冉于山野。公路两厢的杨树、松树、盘地柏,一洗春夏的翠绿,悄然镀上一层金色。天空透亮,一片迷人的湛蓝,让人忘却了这里曾是毛乌素沙漠的腹地。
越野吉普在宽敞的马路上风驰电掣,十多分钟的车程,才别东胜,又见康巴什新城。这是离大汗成陵不远,写在之域上的一个新世纪大手笔。
小车由城东而入,宽敞的街道四通八达,每个建筑都是蒙古风情和元素的凝固符号。城郭之重,气韵沉雄,那泱泱气派,让人联想到长安城,想到元上都、元大都,想到当今的京畿大衢。驶入城中,我又怀疑走在俄罗斯红场的大道上,怀疑走在香榭里大道的凯旋门前。我按下车窗,撞入眼球的建筑连绵不断,有蒙古马鞍造型的会展中心,有鄂尔多斯女人头饰造型的博物馆,有三部蒙古历史文学巨著打开的图书馆;还有红砂岩造型的民俗馆,草原上的小草野花盛开的体育馆。更多的经典之作,则刚露出地平线,凸显一副骨骼,然而可窥一斑,让我想起一句很通俗却又很深刻的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车至康巴什市委和市府大楼前,戛然停下。
陪我去成陵的市委副秘书长郝海荣说:“徐作家,请下车吧。”
“为何下车?”我问。
“想让你看看广场上的四座雕塑,增加一点对康巴什的感受。”
“好啊!谁的手笔?”
“《黄河母亲》的作者何鄂。”
“是她啊!”
“你们认识?”
“未曾谋面,却是神交,我在兰州城看过她的《黄河母亲》,那是真正的华夏之母。”
“康巴什广场上的雕塑,才是老太太的很好之作。”郝海荣说,“环顾天下,没有哪个雕塑家有她这样幸运,她的雕刻刀将一代天骄的历史雄风和胸怀神韵永远留下来了。”
“是吗?快过去看看。”我被诱惑了。
我跨出车门,抬头看去,康巴什市委大楼确实蔚为大观。
我转身朝市委大楼广场信步而去。
广场前边,一东一西,两座铜雕之山。东边是《成长之路》,西边为《走向世界》。成长之路,其实就是英雄之路,是一个英雄成其为英雄之前,所经历的不同凡响的磨难,透着蒙古民族的坚韧、执著与宽厚,像鹰一样的顽强精神。
而很令人震撼的是《走向世界》。千军万马,战将云集,大汗登高一指,铁骑滚滚,万马奔腾,朝六盘山而去,朝金大都而去,朝中原腹地而去;像潮水,似黄尘,漫漶八方,笼罩蒙古高原;大潮淹过,大风起兮,秋风落叶,摧枯拉朽,席卷欧亚大陆。
开天辟地一汗王,谁说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他成就了中华帝国优选的版图,让欧洲大公诸国落花流水,献城称臣,不寒而栗。
自豪啊!
何为上古之风?何为正大气象?何为气吞江河?伫立在这两组雕塑前,我突然想起了长沙太傅贾谊《过秦论》的开篇:“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冥想中,凝固于雕塑上的铁骑飘然而下,站在我的面前。大汗的达尔扈特卫队成了先锋,朝成陵的山峦滚滚而去,卷起一片烟尘。
绝尘而去,风烟散尽。铁骑变成了白色牛头吉普,过伊金霍洛旗,进入成陵,朝成陵后边一座新建的小镇驶去。
秋阳正浓,暖暖的,在成陵的山峦上撒下一片海棠血色,也涂鸦在小镇形态各异的蒙古建筑之上。
车子在一幢蒙古包似的小楼前停下。我看到成陵管委会的牌子。台阶下,站着一个人,等待我们,寒暄几句,便引领我们上了二楼,走进一间大办公室。
那楚格坐在一张宽敞的大班桌前。看到我们走进去,他连忙从高背椅上起身说:“请坐。”
交换过名片,我一看“那楚格”三个字,说:“你这不是蒙古名字啊,怎么有点像不丹国王的名字?”
“是啊,我的名字是梵语。”
“谁给你取的?”
“庙里的喇嘛啊。”
“难怪了,请将全名写出来。”
那楚格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了那楚格·道尔吉的全名。我在靠门口的沙发前落座。他的背后,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是明代故宫的版本。画像下边放着一幅油画,画的是一群蒙古勇士骑着白骆驼征战的战争场面。画中央,一匹白骆驼画得很写实;驼背上骑着一位蒙古勇士,在敲击战鼓,头转过去,脸上只是几笔掠过,战士的盔甲却画得十分精细,与骆驼的身体有点不成比例。
我突然对这幅油画感兴趣,问道:“这幅油画是本地画家画的吗?”
“不是。”那楚格摇了摇头说,“是蒙古国画家画的,委托我帮他卖。一直找不到买家。”
“要价多少?”
“三四万吧。”
“有点贵了。”
“你懂?”
我点了点头说:“我在创作室管着七位画家。”
“哦!”那楚格有点讶异,说,“你看这画有什么毛病。”
“岂敢,岂敢。战争的场面倒是挺震撼的,只是写实的功力不够。白驼之上的勇士的脸过于模糊,形象和线条找得不准。”
“得其神就不在乎其形了。”那楚格说,“这幅油画上的勇士就是我们达尔扈特人,黄沙百战擂战鼓,驼铃依然在,不见征人归。”
“好有诗意啊!”我感叹道,“难怪我在鄂尔多斯草原上见到这么多的白骆驼,仰首长啸,悠然走过蒙古大地。看来有白骆驼的地方,就有大汗的灵魂啊!”
“是啊!”那楚格说,“大汗的法体融入草原,有白骆驼相伴,而游荡在鄂尔多斯高原的灵魂,则由达尔扈特人护卫。”
“800年长明灯不灭。世界上有哪位帝王拥有800年不散、不断的守陵人?独成吉思汗大帝一人!”
“达尔扈特人是什么样的人啊?”我问道。
“你问我们的祖先吗?”那楚格平静的神情突然飞扬起来,说,“达尔扈特人由几支部族组成,很主要的一支是兀良合部,曾在贝加湖一带以狩猎为生,13世纪游牧到了肯特山居住,那是成吉思汗的诞生之地。当时,铁木真登高一呼,以者勒蔑为首领的兀良合人追随左右,横戈马上,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立下赫赫战功。1227年,成吉思汗率大军在宁夏灵州攻破西夏的朵儿蔑该城,病殁于六盘山,监国拖雷命”兀良合千人守之,免其军役“,忠心耿耿的兀良合人守着主上的灵包,一守就是近千年。
“我们的祖先中,还有一部是成吉思汗的亲兵。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后,铁木真扩充了自己的亲兵,这些卫兵又称万名客什克腾(万名受福者),总数为10000人。其中宿卫1000人,分成四队,昼夜在鄂尔多斯轮流值勤。箭筒士1000人,作为弓箭手跟随成吉思汗征战。其余8000人,则在平时分四班护卫大汗,战时冲锋在前。而这些亲兵,全是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十户长的子弟,很终也成了达尔扈特守陵人的一部。
“达尔扈特人再有一部就是王公大臣和名将之后。成吉思汗的两位重臣右翼万户长博斡儿出、左翼万户长木华黎,还有大汗麾下的四杰忽必来、者勒蔑、者别、速不台等战将的子弟,都在大汗的鄂尔多斯(即宫殿)当侍卫。成吉思汗去世之后,这些王公、名将之后,谨遵父命,留下来为成吉思汗守陵。
当时在蒙古高原上,有四大鄂尔多斯,除了成吉思汗军中宫殿外,还有他的大夫人、二夫人和小夫人的宫殿。这些众多的鄂尔多斯,在以后的岁月里,也渐次往伊尔霍洛灵寝之地靠近,形成了今天的达尔扈特部落。”
我喟然感叹:“达尔扈特人了不得啊。乍看是一些平民,却是生在贵胄之家、缵缨之族。坚守800年,忠贞不渝,这可是世界靠前大奇观啊。就忠贞诚信这一点,把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比下去了。”
“是啊,我也惊叹自己的先辈们,能这样坚守,不是两天,不是一年两年,近800年了。草原沙地,沧海桑田,改朝换代,江山易主,不改初衷的,是我们达尔扈特守陵人的忠诚。
“是啊,现在看来千古一帝,并非秦皇,而是大汗。”我喟然感叹道,“秦始皇陵虽然有那么多烧制的秦俑和兵马车方阵,但都是泥雕的,是凝固不变的;而大汗的守陵卫队却是活人。守陵人世世代代的忠诚,大汗九泉有知,应笑慰九天。”
“大汗的灵魂活着。”那楚格朝成陵方向指了指,“我们的族人每天做什么,他都看得清清楚楚。”
“呵呵!”我笑了,问道,“那楚格副主任,你家也是守陵人?”
“是啊,世代守陵人。”
“离成陵有多远?”
“八九公里吧。”
“家里是祭师吗?”
“不是,我的祖上只是一户真正的牧人,以放牧为生,却是成陵的卫士。”
“是500户不服兵役,不交赋税的达尔扈特人吗?”
“当然是了。”那楚格说。
他的一家住在离成陵八九公里的地方,单门独户。少年时代,他连与自己一起玩的小伙伴都没有,每天唯有与妹妹嬉闹。等到上小学和中学之后,就连蒙古话都说得不怎么流利和顺畅。
我点了点头,又追问道:“达尔扈特人500户是如何确定的?”
“那是吃朝廷俸禄的500户啊。”那楚格说,“经历元、明两朝后,集中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达尔扈特人,掌管着大汗本人以及他的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的八白宫,还有白纛(国旗)、黑纛(军旗)以及成吉思汗的金鞍、弓箭的祭祀。可是后来在祭祀中却出现了推诿现象。此时,鄂尔多斯高原江山易主,进入到了六旗会盟的大清帝王朝。康熙三十五年,俯首称臣的10个盟的王公贵族经过协商,决定组成500户的达尔扈特,住在伊金霍洛旗,专事八白宫的祭祀、管理和守护之职,请求免除徭役和兵役,此举得到康熙大帝的恩准。
“800年过去了,达尔扈特人还有多少户?”我问道。
那楚格的右手受过重伤,指头不全,当时他用左手掐指算道:“康熙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96年,有500户达尔扈特人,共2200余人。
“到了1941年(民国三十年),在成陵周围守陵的达尔扈特人共453户,2093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达尔扈特人462户,2071人;
“到了1987年,在伊金霍洛旗的达尔扈特人250户,1200人,其中为成吉思汗陵守陵的人183户,893人。
“跨入新世纪,2003年,成陵文物所统计,在鄂尔多斯的达尔扈特人1700户,近6000人,其中伊金霍洛旗600户,乌审旗200户,鄂托克前旗400户,鄂托克后旗、杭锦旗100户,准格尔旗70户。”
那楚格父母仍然健在,他与妹妹在苏木(乡)上小学,在伊克昭盟(2002改为鄂尔多斯市)读中学。后来他考入内蒙古大学蒙文系,毕业后被分到了伊克昭盟报社,当过记者、编辑部主任、副总编、总编,2003年调到成陵管委会任副主任兼文管所所长。
沧海桑田,沙地变牧场。他又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守陵人,此时他已年过不惑。
谈兴正浓,忽听敲门声响,那楚格大声喊“进来”。只见一位中年蒙古族妇女提着包,后边跟着一位蒙古族老妇人,推门而入。
“阿妈拉!”那楚格一跃而起,神情变得柔和起来。
我凭着语感猜到,来者一定是他妈妈。
果然这两个蒙古族妇女落座后,那楚格向我介绍,这是他母亲和妹妹,他们今天晚上要回东胜。随后,他又向母亲和妹妹说道:“这是从北京来的作家,来采访我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你母亲叫什么?”
他母亲能听懂我说汉话,却用蒙语回答。
“妹妹呢?”
那楚格妹妹却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
陌生感在一瞬间就消失了,他乡成了故里。
那天晚上采访完毕,我到成陵的布拉克浩特用餐,住在四星级蒙古包宾馆里。因为天气渐冷,旅游进入淡季,偌大一个蒙古包宫殿群,只有我一个北京城来的人,一个有着16岁当兵历史的军人。
夜间的鄂尔多斯高原气温骤降,将近零度。我的蒙古包里两台电暖器全开了,仍然有点冷。在钢筋水泥造的蒙古包里仰望穹顶,天上的寒星依稀可见,黄色的绸缎装饰,披纱般从桃形的顶上披泻而下,透着一种黄金家族的雍容华贵。
星夜难眠。直至凌晨时分,我才入睡,却梦见成吉思汗的雄魂从成陵里跃然而起,挥鞭跨上战马;而我成了他麾下的一名士兵,扛着苏勒德黑纛(军旗),向欧亚大地进发。
前进!前进!蒙古帝国军队!
神圣的古如歌在我耳边回响。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