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轻工业发展与安全报告(2012版2011-2012)

中国轻工业发展与安全报告(2012版2011-2012)

  • 字数: 34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李孟刚 编
  • 出版日期: 2012-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97392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轻工行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扩大内需市场,努力稳定外需市场;以节能减排和科技进步为突破口,加快行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转型升级。轻工行业全年平稳较快发展,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利润增幅高于产值增幅,实现了轻工业“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李孟刚主编的这本《中国轻工业发展与安全报告(2011-2012)》综合反映了轻工业在经济运行、区域发展、对外贸易、产业安全、品牌建设、“两化”融合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选择了皮革、陶瓷、食品、塑料、造纸、日化、文教体育用品、家电、玩具、五金十大典型轻工行业,分析它们在经济运行、进出口等方面的发展态势,剖析发展与安全层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各行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中国轻工业发展与安全报告(2011-2012)》通过数据分析,揭示出2011年轻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对外贸易成就显著,区域经济发展迅猛,产业安全受到重视,国家宏观扶持政策效果显著;还分析了2012年轻工业发展环境,预测了轻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并提出了促进轻工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章节内容安排上,共分四篇。总报告部分是对轻工业总体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态势的综合性、多元化梳理;分报告部分依次阐述并分析了皮革、陶瓷、食品、塑料、造纸、日化、文教体育用品、家电、玩具、五金十个典型轻工子行业的经济运行和发展态势;中轻指数部分阐释了我国轻工业指数研究的思路、方法、新近探索成果等;政策建议部分,针对报告期内及未来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围绕当前我国轻工业发展状况和自身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
《中国轻工业发展与安全报告(2011-2012)》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属于国内首次系统性地专门针对我国轻工业发展与安全问题展开的综合性研究。第二,总报告部分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轻工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相关层面,包括经济运行、外贸形势、区域发展、品牌建设、产业安全、“两化”融合等关乎轻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市场营销、产业经济、技术经济等各领域。第三,分报告部分突出了轻工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特征,深入探讨了轻工业领域中的系统结构性问题,如产能过剩型行业发展态势、政策促进型行业发展状况、外贸拉动型行业发展情况等实际问题。每一篇分报告都具有独立性,为具体行业的研究活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帮助。第四,对于将经济指数理论方法引入我国轻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首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轻工业发展与安全报告(2011-2012)》提出了当前我国轻工业发展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在外贸领域,“入世”以来轻工业不仅实现了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且提高了掌握和运用世贸规则的能力,在国际贸易事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受世界经济纷繁复杂变化的影响,轻工业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把握外资控制力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在区域发展结构层面,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成本提升、产业升级压力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凭借后发地区的资源储备优势,在轻工产业转移中获得了区域发展的更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改善技术和设施设备等诸多挑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轻工重点企业积极应用优选的信息化技术,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取得了较大成就。随着IT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轻工业积极将“云计算”、“物联网”等加以灵活应用,但同时也期待着“两化”融合工作的更大突破。
目录
Ⅰ  总报告
1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  外贸形势分析
3  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4  品牌建设情况分析
5  产业安全情况分析
6  “两化”融合情况分析
Ⅱ  子行业报告篇
7  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与安全
8  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与安全
9  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与安全
10  中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与安全
11  中国造纸行业的发展与安全
12  中国日化行业的发展与安全
13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与安全
14  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安全
15  中国玩具行业的发展与安全
16  中国五金行业的发展与安全
Ⅲ  中轻指数篇
17  中轻景气指数基础
18  中轻景气指数研制
19  中轻景气指数展示
20  指数研究拓展
Ⅳ  政策建议篇
21  预测展望
22  发展建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