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叙述形态论现代主体的建构与他者的关系--以夏目漱石前、后期三部作为主

从叙述形态论现代主体的建构与他者的关系--以夏目漱石前、后期三部作为主

  • 字数: 20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郑礼琼
  • 出版日期: 2012-11-01
  • 商品条码: 97873130895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4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叙述形态为切入点考察了现代主体的建构与他者的关系,研究的具体对象是夏目漱石中期创作的六部作品:《三四郎》、《从那以后》、《门》(前期三部作)与《春分之后》《行人》《心》(后期三部作),这些叙事文本在日本近代文学史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而且在当时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构成了某种知名品牌性的叙事倾向,反映了日本作家有关近代自我的思考与探索。
目录
导论从叙述形态探索现代主体的建构与他者的关系之可能性及其研究路径
一、研究综述以及问题的提出
二、论题的总体框架
三、研究课题设置的可能性
四、拓展新思路的研究路径
第一章 全知叙述者的客观指认:现代主体的两个镜像
第一节 现代主体的镜像之一:《三四郎》的“伪善”
一、空间叙事的文化指涉
二、人物视角与主体缺陷
三、“迷羊”的青春:虚妄的想象性自我
第二节 现代主体的镜像之二:《从那以后》的“露恶”
一、反“家”的现代寓言
二、作为主体话语的“身体”
三、“自然”:回归他者的梦
第二章 他者的到场:现代主体的初步相对化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与他者的浮现
一、日常生活叙事的回归
二、他者的相对化叙述
第二节 “新家”的合法性危机
一、“爱”与“罪”的物语:“新家”的危机
二、他者:打不开的“门”
第三章 他者的“侦探”:自我意识过剩的解构
第一节 叙述话语的“冒险”:“侦探”的他者
一、叙述分层与他者的导入
二、田川敬太郎:“侦探”的他者
第二节 “我”的不可靠叙述:“自我意识过剩”的危机
一、第一人称叙述:现代主体的自我解构
二、不可靠叙述者:“我”的身份危机
第四章 现代主体的他者化建构
第一节 渐行渐远的“我思”与他者的叙述
一、“我思”的挫折与他者化建构
二、解读“他者=叙述者”
第二节 他者叙述凸现的主体困境
一、基于现代家族寓言的反思
二、“旧家”伦理与“我思”的悖论
第五章 走向对话与交往的主体间性
第一节 《第一人称叙述者/主人公》:“我”与“我”的对话
一、《心》:两个“我”的故事
二、叙述层次的互文关系
第二节 现代主体认同的新一轮重建
一、《“先生”/“青年”》:《明治/大正》
二、在对话与反思中重建现代认同
结语现代认同的建构与主他关系
附录一夏目漱石生平年表(1867~1916)
附录二夏目漱石创作生涯
引用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