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时代先锋.2
字数: 231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宋军,黄蕊 编
出版日期: 2012-11-01
商品条码: 978756123515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
¥2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丛书根据评选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光辉事迹,组织编写了《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时代先锋》,目的是传承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学英雄,做模范。本书旨在通过大力颂扬英雄模范的优选事迹,弘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广为传颂,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和包过之志,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录
东力套母一林巧稚
扎根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知识青年一"铁姑娘"邢燕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一雷锋
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一一欧阳海
集体财产的小小守护者一一草原英雄小姐妹
人民的好公仆一焦裕禄
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一王进喜
中国航天之父一钱学森
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
飞身扑炸弹的工兵一一王杰
舍身救儿童的人民战士一一刘英俊
"海上英雄艇"轮机兵一一麦贤得
中国原子弹之父一一邓稼先
"中国式的保尔"一罗健夫
科技人员中的铁人一王启民
大地之子-一史来贺
罗布泊的探寻者一彭加木
顽强拼搏、振兴中华的团队一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一李登海
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一张华
后记
摘要
东方圣母
――林巧稚
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专享的女学部委员。林巧稚一生接生了5万多个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2009年9月,林巧稚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在厦门鼓浪屿美丽的毓园里,伫立着一座雕像,她面向蔚蓝的大海,面部露出慈祥的微笑,这就是被人们誉为“东方圣母”的林巧稚。
林巧稚,小名丽咪,1901年12月23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思明县鼓浪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良英是一名英语教师,曾在国外读书,受优选思想的影响,对男尊女卑等封建观念很是鄙夷,这也使林巧稚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背景下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林巧稚5一岁时,母亲被宫颈癌夺走了生命。母亲的离世,在林巧稚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随着年龄的增长,林巧稚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正是医学知识的缺乏,才使得妇科病犹如恶魔般缠绕在中国妇女的周围,于是,“为同胞姐妹看病,帮他们解除病痛”就成为林巧稚埋藏在心底的夙愿。
爱是林巧稚生命中的灵魂。
1921年夏天,林巧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报考了协和医学院。那一年,协和医学院只招收25名学生,录取率很低,林巧稚在做足一切准备之后,走进了考场。
前几场考试进展得很顺利,即使夏天闷热的天气也丝毫没有影响到林巧稚在考场的发挥。最后一场考的是英语,这是她最有把握的科目,不出意外的话,考进协和医学院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上场前林巧稚暗想。
然而,开考不久,考场突然一阵骚动,一名女学生因为中暑竟晕倒了。当那个女同学被大家抬出教室之后,所有考生又投入到了紧张的考试当中,考场恢复了平静,可林巧稚的心却始终无法平静。中暑晕倒可大可小,必须第一时间救治,可监考的都是男老师,不便施救,只能等着医护人员到来,可是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错过优选的救治时间。就在这时,只见一名考生冲出了教室,并对着患者实施急救,她就是林巧稚。时间一分分过去,在林巧稚的悉心照护下,患者慢慢有了知觉,而那时,考试收卷的时间也到了。林巧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未答完的试卷被老师收走。她想,这回必定落榜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林巧稚却意外地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原来,监考老师们就林巧稚考场救人的事情向医学院写了一份报告,称赞其乐于助人、处理问题沉着得当,同时特别肯定了她的英语对话口齿清晰,应对从容。报告就附在林巧稚未做完的英语试卷后面。校方依据报告,并综合考量林巧稚的各科成绩之后,认为林巧稚把乐于助人、救死扶伤置于自己考试成绩之上的精神,是与协和医学院的育人宗旨接近一致的,于是决定录取她。
1929年6月12日,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同时取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并且成为当届学习成绩很优秀奖――文海奖――的专享获得者。基于林巧稚在校的突出表现以及优异的学习成绩,北京协和医院决定聘任其为该院妇产科医生,她成为了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
林巧稚是一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她说:“我是中国大夫。科学家不能没有祖国。”在父亲的培养下,林巧稚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刻苦学习是为了做一个不受欺辱的中国人的道理。
由于勤于钻研业务,工作成绩卓著,林巧稚多次被单位选送出国深造、考察、讲学。1932年8月,林巧稚被派往伦敦和曼彻斯特进修。在英国皇家医学院布朗博士的指导下,她边深造边工作,撰写了名为《小儿宫内呼吸》的论文,声震英国医学界。1933年,她又被派去奥地利维也纳参观访问。1939至1940年,林巧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学习,并被美国方面聘请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在此期间,林巧稚受到了英、美等国的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并多次被国外院校、机构以优厚的待遇挽留,但她都婉言谢绝。
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艾蒂尔博士十分欣赏林巧稚,曾多次邀请她留在美国。那时正值抗日战争硝烟弥漫之际,国内战火连连,可她拒绝了:“我来这儿进修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国能更好地为我们中国姐妹治病!这只有回到我自己的国家才能实现,留在这里,能实现我的理想吗?战争,我不害怕!既然我的同胞都在战争的翅膀覆盖下生活,我也应当回到那儿去!”正是因为心系中华,儿时的夙愿仍留在心间,所以她才毅然回国。 1941年,林巧稚升任北平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同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即,协和医院被日本人占领,林巧稚和她的同事们全部被遣散。林巧稚自幼抱的是“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信念,即便在国破山河碎的时候,她也要在破碎的山河中寻找一块立足之地。她说,医院没有了,没关系,只要有医生,哪里都是医院。于是,她拒绝了各方向她抛来的橄榄枝,在北平东堂子胡同开办了私人诊所,门口的牌子上刻着:“医学博士林巧稚医师妇产科”。
在硝烟弥漫的岁月,林巧稚常常提着出诊箱,乘着人力车,穿梭于北平的大小胡同,出入于贫困人家的低矮房屋,为自己的同胞姐妹治病,用自己的双手为深受战争摧残的劳苦大众接生了成百上千的孩童。
一天傍晚时分,下起了大雨,林巧稚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拍门声,她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浑身湿透的汉子,说是妻子生孩子难产,都两天一夜了还生不下来,请来的接生婆都无能为力,眼看人就快不行了。林巧稚没有多耽搁,拿起出诊包就随那人出了门,边走边询问产妇的情况。待她跟着来人赶到永定门外已是半夜。进屋后,林巧稚迅速为产妇做了检查――腹中胎儿横位,胎心音有些微弱,而且长时间的挣扎,女人已经没有力气了。这样的情况下,要让胎儿顺利生产是很困难的。
林巧稚在仔细查看产妇情况之后,并没有立刻为产妇接生,而是先为产妇洗了脸,擦洗了下身,撤去先前接生用的脏污的草木灰袋,在炕上铺上条干净的旧被单。然后,她一条腿抵住炕沿,一条腿跪在炕上,轻缓且毫不迟疑地一下下正着胎位,还不时安慰产妇,分散她的注意力。在这期间,她还给产妇喂下了大半碗棒子面粥,使产妇恢复了一些力气,渐渐地,胎儿的头进入了产道……低矮的平房里响起了婴儿响亮的啼哭声。
临走时,林巧稚看到产妇的丈夫面露难色,她心里清楚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别说出诊费,可能连糊口都成问题。所以,她非但没有收取出诊费,反而从出诊包中拿出几张钞票放在炕头,对产妇的丈夫说:“她太辛苦了,等她缓过来,你给她做点吃的补一补。”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林巧稚每次出诊都要在出诊包的夹层里放些钱,用来接济穷困的病人。即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她在协和医院门诊看病,同样鼓励平民百姓不要挂她的专家号,“告诉他们挂我的普通号,同样是我给看病”。那个年代,很多人穷得付不起医药费、住院费,她也是先安排病人住下,治好病,再请求院方减免,或自己掏钱垫付。她对实习生说过这样的话:“当一个医生,首先要知道责任重大。产妇或者病人进了医院。,就把她的整个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把她们当成亲姐妹,从每件细微的小事上做起,体贴和关怀她们……”她每次拿起听诊器都必定在手掌里暖热后才伸向患者;她每一次病床前的询问,都是对患者的慰藉。正像她说的:“我没有做过母亲,但母亲的事我做得不少。”林巧稚是用伟大的爱和悲悯的情怀保护拯救着妇女的健康,迎接着一个个小生命的诞生。她经常对妇产科的人说,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这是一个妇科医生优选的荣耀,因此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抗战胜利后,林巧稚重新回到协和医院任妇产科主任,并应邀兼任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1945年8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进行着顽强的斗争。然而,作为基督教徒的林巧稚,在面对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着的那场历史大决战时,下定决心“对政治不闻不问,一心一意从医、教书”,她认为医术没有政治界限,医者仁心,医生是为患者而生的,而不是为某些政党。
P1-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