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时代先锋.5
字数: 221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催义中,房慧 编
出版日期: 2012-11-01
商品条码: 978756123512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
¥2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丛书根据评选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光辉事迹,组织编写了《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时代先锋》,目的是传承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学英雄,做模范。本书旨在通过大力颂扬英雄模范的优选事迹,弘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广为传颂,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和包过之志,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录
新时期学习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邓建军
用歌声点亮希望的爱心大使一―一丛飞
照亮苗乡的月亮一-李春燕
中国六千万残疾人的形象大使一一邰丽华
用左手向人民敬礼一丁晓兵
韶山的红色导游——-文花枝
传统美德的杰出传承者一―一林秀贞
草原人民的儿子——―廷
情系大巴山的女英雄一一王瑛
不朽的师魂―一-孟二冬
坚守真爱,永不言弃的警嫂一一罗映珍
用生命铸就忠诚的"田坎书记"一邓平寿
悬崖小学的守望者一一李桂林陆建芬
大孝至爱的楷模——-谢延信
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方永刚
追求完美的金牌工人一窦铁成
最疼爱学生的老师一谭千秋
中国农民的骄傲一-唐山十三农民兄弟
羌族第一个飞上蓝天的人一邱光华
心怀感恩的汶川小英雄一林浩
后记
摘要
新时期学习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
――邓建军
邓建军(1969― ),中共党员,江苏省常州市金坛人,现为江苏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在工作的20多年里,获得了自己从未奢想过的荣誉,从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靠前标兵”。他先后参与技术创新项目近500个,独立完成的就有150个。其中“染液组分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等发明填补了该领域的世界空白。2009年9月,邓建军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988年,19岁的邓建军怀揣梦想跨出江苏省常州轻工业学校校门,进人常州黑牡丹公司工作。当时他就主动提出自己要到一线顶岗。那时一线工人技术素质明显滞后,企业急需机电一体化技能型职工,加之“一招鲜,吃遍天”,“艺多不压身”这些上辈传下来的祖训,坚定了他要在企业一线寻找用武之地,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决心。
“企业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
刚到公司不久的一天夜里,邓建军接到车间打来的电话,一台由他负责保养维修的机器出了故障。邓建军立即赶到车间,经过几个小时的检测和维修,始终无法使机器正常运行。在工友们质疑的眼神中,他请来了一位老师傅。老师傅只用了10多分钟,就修好了机器,并对他说:这只是个与电气搭界的机械小故障,弄清后很快就可以修好的。为此,厂里一下子就损失了好几千元,这让邓建军心里很不是滋味。起步阶段一连串的困惑和挫折,让邓建军陷入沉思。
在邓建军进公司前的六七年问,公司花巨资进口了80台剑杆织机,由于当时没有自己的技术人员,一直在磕磕绊绊地运行,每次出现故障,只能请远在上海的外国技师来维修。外国技师架子大、费用高,再加上待修停机往往使公司的损失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邓建军和他的两个常州轻工学校电气自动化班的同学,被老领导姚顺才找来。老领导说:“你们成立一个电子组吧,负责保障所有生产设备的电气操作系统,特别是进口设备。”就这样他们成立了“电子组”。
当时只简单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的邓建军,没有想到计算机已经安装到纺织机器上。邓建军在学校根本没听说过剑杆织机,更不用说了解这些无梭织机的工作原理,并修理它们。
一次,一个外国技师到公司安装调试新设备,邓建军上前索要技术资料,没想到那个外国技师不屑地看了邓建军一眼,根本没理睬他。
一种无奈的尴尬使邓建军“气”出了决心掌握优选科学技术的志气,“气”出了发奋学习不甘人后的豪气。
一次次苦涩的经历也刺激了邓建军,让他把学习的决心付诸实践。
邓建军开始给自己订下了强制学习计划,每晚必须看一个半小时的技术书籍和有关资料。对学习,他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几年下来,他读了200多本书。
学习,让邓建军尝到了在一线攻坚克难的乐趣;工作,让邓建军享受到在不断积累自己知识后逐步提高企业创新力的成果。邓建军常常是捧着书本进入梦乡。参加自学考试,他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专攻计算机应用技术;获得大专学历以后继续攻读本科专业,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自考生。
在工作中,细心的邓建军观察到传统染色机的染色基本上采用手动检测和控制,稍有偏差就影响产品质量。他琢磨,怎样才能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以技术控制产品质量。经过400多天的实践和摸索,邓建军综合染整工程、化学、电化学等知识,开发了“在线染料组分自动控制系统”,并一口气钻研出在线染液控制系统、在线流量控制系统、自动浆液控制系统等一整套技术,均是行业内首创。这一系列成果使“黑牡丹”产品的染色质量在世界上靠前。
邓建军在工作实践中领悟到:“工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市场经济淡化了工种概念;订单是市场下的,企业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复合什么。”他虚心向自己的师傅请教,向负责机械维修的师傅们学习,在实践中努力复合自己,朝着“精一、会二、学三”迈进。机器运转正常的时候,他经常到车间去转转,了解织造工艺流程,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就这样,厂里各种机器的机电故障,他逐步掌握;复杂电气的基本线路,他烂熟于胸。没多久,厂里那些挡车工再叫他修车时,邓建军也能随修随好了。饶有意味的是,那些进厂比他早得多的女工,很快就不再叫他“小邓”或是“建军”,而是改口称他“邓师傅”了。
有了“我要学”的动力,邓建军就像海绵吸水般痴迷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求。一次,他在表哥家看到一本《多层印制板设计程序应用手册》,如获至宝。在复印技术尚不普及的年代,他与雷勇、蒋春发等师兄弟利用空余时间日夜突击抄写这本近300页的专业书,三个人整整抄了两个星期。
特别是对于外文资料,曾使原本只有中专水平的小邓犯难,可他偏要迈过了这道坎。邓建军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学英语、学德语,因为厂里的许多机器设备都是西门子、祖克等德国公司生产的。邓建军学外语也与众不同,学得几乎走火人魔,一个个专业新词汇,变成一张张卡片不离身。经过几年刻苦学习,邓建军终于跨越了语言障碍,能在大型国际展览会上直接用英语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现在,反倒是一些因缺乏专业知识而翻译得磕磕绊绊的中文资料,让他啼笑皆非了。有了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的储备,他就可以阅读外文技术说明书。
邓建军经常上网搜集英文资料,从中获取与电气、机械、纺织专业有关的各种信息;他特别注意针对企业需要广泛搜集资料,潜心研究进口设备,了解跟踪国际纺织机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近期新动态。这些年来,他在专科段、本科段教程之外,先后自学了《VB 6.0数据库编程技术》《电化学分析手册》《西门子S7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等针对企业所需的专业书。
终于,厂里1000多台(套)机器设备的“脾气”,他全部摸清;可能出现的机电故障及其对策,他都烂熟于胸。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公司一家工厂进口50台剑杆织机,准备转产国际上很优质的牛仔布。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机器一直闲置着无法使用。面对着各种电器线路犹如一团乱麻的进口设备,、邓建军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它们运转起来为企业创造财富,于是邓建军一咬牙,从最基本的制图做起,每天蹲在机器边14个小时以上。眼睛累得看不清了,就用湿毛巾捂一会儿。数以万计的芝麻粒大小的金属接点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焊点之问怎样连接学问更大,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几条连线,每个点、每条线,邓建军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再试,才能确定它的来龙去脉。面对成千上万的电子元件和细若游丝的控制电路,他拿着放大镜,理清一个,划上一笔,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些机器开始正常运转。看着这些“起死回生”的机器,工友们佩服地说,邓工真了不起。
当时公司里有位叫赵志英的女工,每月奖金总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这件事引起了邓建军的兴趣。一次修完机器后,他向赵志英请教道:“赵师傅,同样的机台,同样上一个班,你的产量总比别人高一点,这还好理解,但为何你的牛仔布质量总那么稳定,也总比别人好一点呢?”赵志英笑了笑,朝他一扬手道:“手感呗!”邓建军相信赵志英讲的是实话。
靠手感控制布的质量,长此以往可不是个办法!为此,邓建军暗暗拿定主意,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在邓建军进行过几番小改小革的织机旁,工人们发现一下子多了《拉斜张力表》《回潮率表》《缩水率表》等三张表格。从此,即使刚进厂接受过上岗培训的女工,在织牛仔布时只要照搬表上参数,就能轻松控制布的质量。
邓建军的工作台上,放着一叠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他多年来消化洋设备和技术创新的资料和心得,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成为工友们的“活辞典”。电工班技校生李银边翻阅边感慨道:从邓工的笔记本上,我懂得了什么叫工作,自己应该怎么去学习……
P1-4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