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李贽儒学思想研究

李贽儒学思想研究

  • 字数: 35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宝峰
  • 出版日期: 2012-11-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127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4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书稿以李贽儒学思想进程为纵线,儒教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学术、社会生活等内容为横线,历史地、具体地考察了儒教社会与李贽儒学思想的关系,全面展现了儒教社会以及李贽儒学思想的原貌和全貌。
靠前、二章全面考察了李贽儒学思想对体制化、八股化程朱理学的批判;第三、四章说明了阳明学及其后学,尤其是王畿、罗汝芳对李贽儒学思想形成的影响;第五、六章展现了李贽与骆问礼、耿定向等抱持正统儒学、儒教观念者的正统异端之辨;第七章比较了李贽妇女思想与儒学正统妇女观的异同;第八章全面辨析了李贽经史之学,尤其是《道古录》、《九正易因》、《藏书》所体现出的正统和异端内容,说明了李贽自认尊孔,但以儒教社会正统观念来看,实则反孔。全书很后提出了汉代至清末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礼教为核心内容、儒家经史之学为载体、现实教育教化为旨归的儒教社会。
目录
导论:李贽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明清时期
二、民国时期
三、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时期
四、20世纪70一90年代
五、20世纪末至今
六、台湾学者李贽思想研究概况
七、李贽思想研究展望
第一章 李贽生活的社会背景
一、朱明的家法
二、白银“密窖”
三、泉南佛国与海滨邹鲁
四、蔡清:从祀孔庙的李贽乡党
五、宗族:儒教社会之土壤
六、林载贽的庭训
第二章 学校以及科举生涯
一、程朱理学的科举化
二、科举必由学校:儒教的场所
三、明代科举考试:甲榜与乙榜
四、八股:从明经义到缮写誊录生
五、场上之文与场下之文
第三章 入道之门:从王学开始
一、生命的困顿:从辉县教谕到两京国子监
二、潜心道妙:道之饥渴与师友劝掖
三、狂者的担当:对深造自得之学的呼唤
四、良知:生命困境激发之领悟
五、良知与致良知
六、由私学到圣学:王学的影响
第四章 求道师友:李贽的学术渊源
一、留都讲会
二、求道于胜己之友
三、李贽与焦?
四、李贽与耿定理、王襞
五、李贽与“二溪”
六、龙溪传人
第五章 牧民与参禅:治平事业之践履
一、姚安牧民
二、教化:儒教与异教之间
三、佛都探藏:对性命下落的窥测
第六章 安身立命与儒道儒教之辩
一、客寓求道
二、生死情切的时风
三、李贽为己之学
四、正统与异端:耿李论战
第七章 礼教视野下李贽妇女思想
一、《六经》女性观
二、《列女传》、《女戒》:节烈与妇道
三、缠足与旌表
四、生死理欲之间:宋明理学中的女性问题
五、李贽妇女思想、言行与风教
六、女教本义
第八章 李贽儒学思想:以经史为核心
一、自适,还是治世:李贽史学思想之意义和命运
二、《四书》论说
三、《易》因
四、礼乐论
五、尊孔与反孔:对李贽儒学思想的总体认识
六、尾声:另一只眼看儒教
结论:还原性诠释法与儒教社会
一、还原性诠释法写法说明
二、儒教社会:以李贽为向导
参考资料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