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学生缺什么

中国学生缺什么

  • 字数: 19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丽钧
  • 出版日期: 2012-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131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心灵导师、美文作家、现代校长、成功母亲张丽钧以大教育的视角、贴近学生的情怀、优美的散文笔法,没有说教没有指责,极其敏感极其热切又没有特别地从中国学生的现状、生存、心灵、成长等方面发掘出他们在当今的得和失,细腻婉转地与他们交谈,像甘霖一样滋润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感动中得到深刻的顿悟、启迪,领悟成长中不能缺少的东西是他们人生中难以得到而又必须不能少的一课。由学生而家长而教育的大环境,针对中国学生所缺失的,作者以理想的情怀、抒情的笔调,现实的关怀、成长的哲理,为他们开出一篇篇心灵的秘笈。本书不同于任何一部家教励志书,以不可替代性而独具超越性,是中国学生心灵的自助书、精神的教科书、文章写作的参考书,更是他们成长的一位好伴侣。
作者简介
张丽钧:被誉为“中国学生的精神教母”。
著名作家、《读者》首批签约作家,2007年《读者》为她出版最能代表《读者》风格的作品。2011年被评为“全国靠前教师作家”。有散文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播出。5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16篇文章被作为全国和各地高、中考的阅读材料题,其中包括2002年、2005年的全国高考题。有六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有多篇文章作为高考、中考材料。
教育专家。教育部中学教育专家、全国名师,河北开滦一中校长、特级教师。2011年教育部为她召开“张丽钧教育思想研讨会”。
知名人士。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名师、《教育人生》主讲人。
目录
? 简要目录————————————————————————————————

一、 中国学生的失与得
二、 中国家长的错与对
三、 中国教育的情与理

9 被选为高考、中考阅读材料的文章:

2002全国高考卷《心灵的选择》
2005全国高考卷《洒扫心灵》
2009北大留学生考卷《父亲给我的世界》
2002厦门中考卷《捐赠天堂》
2004玉林中考卷《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2005陕西中考卷《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2006武汉中考卷《创造月亮》
2006云南中考卷《锋利的纸》(非课改区)
2007陕西中考卷《浇花》(课改区)
2008张掖中考卷《牡丹花水》
2009日照中考卷《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2010福州中考卷《藏在木桩中的椅子》
2010梧州中考卷《留守寸土》
2012曲靖中考卷《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
2012烟台中考卷《别丢了坎蒂德》
2012北海中考卷《这个星球有你》
摘要
    参加有关“素质教育”的校长论坛,会间,一位姓丁的年轻女校长的发言给与会的校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丁校长为大家提供了几个很有价值的教育案例。其中,在阐明“儿童的负面行为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这一论题时,她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我在学校负责外事工作。去年春节前,我带领一个学生演出团到德国去举办文艺展演。我们住的是一家四星级酒店,早餐是免费的自助餐。第一次去吃早餐前,我嘱咐同学们:“吃多少,拿多少,别贪多,宁可多跑几趟,也不要在餐盘里剩东西。这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修养的大事――记住了吗?”他们都答应得挺好。
     面对花样繁多又不常见的食品,他们开始有节制地往自己的餐盘里夹。我招呼他们集中到两个餐桌来用餐,我自己却坐在一边什么都不吃。有学生问我:“老师,您怎么不吃啊?”我说:“别管我,你们吃吧!”他们便埋头吃起来。
     吃了一会儿,学生们就品尝出了什么东西是特别合自己口味的。再去拿的时候,往往就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胃口,一不留神就拿多了;或者是好不容易等到自己爱吃的东西新鲜出炉,便忍不住多拿了一些。
     眼看着他们吃得很吃力了,餐盘里却仍有不少剩余食物。我就问他们:“还能吃吗?”
     他们歉疚地说:“对不起老师,我们实在吃不下了。怎么办啊?”
     我说:“你们帮我把剩下的东西都拿过来,看着我吃。”
     他们十分惊讶地望着我,一下子明白了刚才我不和他们一起吃饭的真正原因。
     我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因为每次带团出去,差不多都要碰上恼人的“剩饭问题”。为这事,我生过气,发过火,但效果总是不太明显,这一回,我决定用“身教”的办法刺激他们一下。
     我开始吃他们剩下的东西。也不管爱吃不爱吃,拿起来就往嘴里填。
     学生们悄无声息地看着我吃,又羞愧又难过。我竭力地吃,吃得十分悲壮,恶心了也强忍着,继续吃。终于,有个女生再也看不下去了,小声央求我道:“老师,您别再吃了……”
     我的“悲壮行为”深深刺激了学生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的餐盘里真的是再也没有了剩饭。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那个演出团从德国归来后,有个团员就这件事为校广播站写了一篇广播稿。稿子播出后,我们学校的师生都知道了这件事,全校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剩饭”运动。
     最后,丁校长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我们得到了这样一项任务――去舀来一瓢淡水,我们该怎样评价这项任务的难度值呢?我想,假如我们面对的是江河,那我们完成起这项任务来就易如反掌;但是,假如我们面对的是大海呢?有时候,我就痛感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效果就好比是从大海里舀一瓢淡水。想想看,每年我们公款吃喝都要浪费掉几座山那么多的食物,却斥责孩子餐盘里剩下少半个面包,这公平吗?可怕的‘集体无意识’,早让孩子见怪不怪了,我们与其一味地指责孩子,不如先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一个清明而不是污浊的成长环境,为能让他们成功地舀出一瓢珍贵的淡水做一些该做的事情……”
     那次发言,让娇小美丽的丁校长成了大会的明星。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从聆听了丁校长的发言,大会的自助餐厅气象一新,餐盘里的剩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P26-2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