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梨花一枝春带雨
字数: 280.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12-01
商品条码: 978751151360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
¥3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自从唐玄宗创立梨园以来,戏剧便与政治、经济、民风民俗紧密±也联系起来了。大凡政通人和、物阜民丰,轚鼓欢歌,梨园繁茂,戏剧之花便"犹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幵"。一旦国事昏暗、民生凋弊,风雨如晦,再好的园林也都春色黯然,戏剧也就"雨打梨花深闭门"了。
清以降,新兴的旗装(彼时满人的时装)戏成长为戏剧园林中的一株绚丽的奇葩。但是,它亦在世态诡幻的风雨中,经磨历劫、饱受折损。因其独具的魅力所致,虽然几起几伏,一旦云收雨霁,梨花犹自带雨迎春。笔者闲来撰写此书,对旗装戏的起源、特色、剧目、放,以及擅演旗装戏的歌郎、男旦、坤伶、名票们在演出实践中所作的贡献,逬行了一些粗浅的记述,谨借梨园旧典,以白居易之名句"梨花一枝春带雨"冠为书名。贴与不贴、切与不切,且听笔者述来。
何谓"旗装戏",在京剧史研究中对这一名词尚无明确的界定,一般只停留于演员和观众的口语当中,如:"明儿演旗装戏",或是"我看了一出旗装戏",或说某某戏"是出旗装戏"等等。一般地说,凡在舞台上出现身着清代满族服装角色的戏,便可以称为旗装戏。
目录
I壹I旗装戏考
最早的旗装戏
禁演旗装戏
旗装戏的解禁
清宫大演旗装戏
旗装戏《四郎探母》登场
太监伶人演出的旗装戏
慈禧太后尤爱旗装戏
旦角独擅的旗装戏
《四郎探母》风靡全国
I贰I擅演旗装戏的歌郎们
旗装大师梅巧玲
跨行越界时小福
擅创新腔胡喜禄
……
摘要
在“三鼎甲”大红大紫的年代,正值咸丰帝主政。彼时,慈禧太后还是个普通妃嫔,在宫中的地位不高,即便成丰宣召“十三绝”进宫演戏,慈禧也是无缘一睹的。所以说,慈禧太后没有机会欣赏他们的演出,包括梅巧玲演的戏,慈禧太后也是没有看过的。但是。咸丰皇帝一死,母以子贵,慈禧名正言顺地坐上“太后”的宝座,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
同治年间,京师中的戏剧基本上是二黄占领了地位。昆腔、弋腔日趋式微。居于深宫的慈禧爱听二黄,她多次传旨,要宫内的太监伶人学唱二黄。如《清宫档案》载,同治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太后命“印刘传西佛爷旨,着刘进喜、方福顺、姜有才学二黄鼓、武场,张进喜学武场。王进贵、安来顺学二黄笛、胡琴、文场。不准不学。”不学。就是抗旨不遵,给予严惩。
到了光绪年间,慈禧一改祖制。把京城所有有名演员都罗致人宫献艺。《清宫档案》记载:自光绪九年到光绪十六年,慈禧太后先后选人宫中承差的演员有袁大奎、张云亭、张淇林、杨隆寿、乔蕙兰、孙菊仙、时小福、杨月楼、王楞仙、谭鑫培、陈德霖、罗寿山、侯俊山(十三旦)、王长林、孙怡云、朱四十、汪桂芬、郎得山、裘荔荣(即有名花脸演员裘盛戎之父裘桂仙)等数+人。入宫后或充当教习,或供奉演戏。大批民间新戏,如《玉堂春》《回笼鸽》《双官诰》《二进宫》《包公案》《施公案》等。也都登上了宫中的舞台。在慈禧太后大饱眼耳之福的同时,二黄升为主流,昆弋完成了蜕变,京剧从此成型。
慈禧太后喜爱京剧。对旗装戏情有独钟。如《探亲家》《铁冠图》《铁公鸡》《四郎探母》等,更是宫中常演之戏。慈禧太后看戏,喜欢“对号入座”,常把自己与戏中的角色混成一体。她特别重视戏中关乎“皇太后”的行动举止。演员和侍候戏的官员们也都善于察言观色、曲意迎奉,所以把《法门寺》中的皇太后,《探母》中的萧太后,都演得恩威并重、通情达理,真像一位大慈大悲的活菩萨。《四郎探母》的结尾,把四郎“被杀”改为“被赦”,也是为了图“太后老佛爷”高兴而为。饰演太后的演员自然更加注重化装修饰。尽量模仿慈禧太后的仪容举止,以博太后的青睐与欢心:
慈禧太后喜欢《四郎探母》。但是,她依然留恋宫本《昭代箫韶》的曲折缠绵。所以,一直想自己动手改一改。在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之后,慈禧太后退居“二线”,打算不再过问朝政,在颐和园颐养天年。随后她便降旨。要亲自改编《昭代箫韶》,并计划让升平署付诸排演。她在懿旨中称:排戏时要以升平署的太监伶人为主。人手不够,可用民间艺人替代。再不够时,可调用宫中“普天同庆”科班的小太监们上场。慈禧还特别降旨为《昭代箫韶》添办了布城、平台、山树,到桌围椅帔等名目繁多的切末。嘱咐内务府大臣要“赶紧办理”。戏剧史家周明泰先生曾向“旧日慈禧太后本宫内监中曾列名于本家者”询问过此事。他在《“昭代箫韶”之三种脚本》一文中写道:
据其所目睹慈禧太后当日翻制皮簧本《昭代箫韶》时之情况,系将太医院、如意馆中稍知文理之人,全数宣至便殿。分班跪于殿中,由太后取昆曲原本逐出讲解指示,诸人分记词句。退后大家就所记忆,拼凑成文,加以渲染,再呈定稿,交由“本家”排演,即此一百零五出之脚本也。故此一百零五出本。亦可称为慈禧太后御制。
齐如山在《谈四角?陈德霖》一文中也转述了陈德霖参加改编这出旗装戏的经过。他写道:
《昭代箫韶》原为昆腔,此次改为皮黄,却是一件很大的工作,升平署没有这种人才,紫城内,只有内务府、如意馆、太医院几个机关。于是,就由内务府、如意馆及太医院诸人出来全体帮助。可是如意馆、太医院对此事是接近外行,只是帮助抄写,内务府虽较为内行,而通文之人则甚少。按宫中关于文字的事情,都交翰林院办理,可是这件事情,西太后又不好意思交翰林院。于是,就大家胡凑起来,西太后自已编的唱词也很多,德霖除安置场子并编词句外,还要把西太后所编之词,都安上唱腔。德霖常对我说:老佛爷所编的词,不但不能改,而且还得大恭维。可是有许多词句,真是难以安腔,无论如何,也得想法子迁就。所安的腔,唱出来好听,她便得意,自以为编的词句好,容易唱,倘安的腔唱出来不好听,她不好说她词句不容易唱,她说腔安得不好,所以为她编的一套词安腔,得出几身汗。(见《齐如山全集》)
奈何,未几国事大乱,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再次亲政。这出戏只改到一半便匆匆收场了。后来,陈德霖、王瑶卿等人在宫外演出的八本《雁门关》,便是这次改编结果的再改编。P24-2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