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辛一心传.一个中国造船科学家的奋斗
字数: 202.00千字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辛亨复
出版日期: 2012-08-01
商品条码: 9787313083739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
¥6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为交大造船系创始人辛一心教授传记,2012年辛一心诞辰100周年纪念。本书是纪念辛教授的隆重献礼之作。
目录
序一杨槱/1
序二王荣生11
前言/1
第一章"忠肝义胆,千载家谱"11
一、 远祖辛弃疾I2
二、 近祖的迁徙/3
三、 "世绍耕读"/3
四、 新学、新家、新希望/4
五、 家中期待的男孩I5
六、 "一心"的渊源I6
第二章幼受庭训,学跨中西/7
一、 父亲辛干I8
二、 严格的家教/9
三、 童年时性格无比坚强I10
四、 舞弄棍棒的结果I10
五、 少小离家,求学南京I11
六、 博学多才,志存高远I12
七、 和军事教官的斗争I13
八、 高二考取清华I14
九、 入学交大14
……
摘要
八、运筹内陆,志在沧海
由于西北工学院位于内陆,交通不便,故不易聘到教授。兼任机械系主任后,系内其他教师开不了的课,辛一心全部一人包揽。他每周一般要上18小时的课,有时甚至要超过20小时。在西北工学院任教期间,他先后共讲授“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动力学”、“水力学”、“工程材料学”、“弹性力学”、“机械振动学”、“造船学”、“兵器及弹道学”、“原动力厂和原动力厂设计”等十门课程,足见他的学识广博而精湛。所有这些课程,“都是很受机械系先后几届学生欢迎的课程,因而辛先生也就成了很受人敬佩的有名年轻教授和系主任。”时至今日,他的学生还深有感触地说:“翻开以往先生讲课的笔记,其中许多内容目前仍然适用。”
辛一心虽然在地处穷乡僻壤的西北工学院任教,但始终未忘对造船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原西北工学院机械系43届毕业学生、原沪东造船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首届国家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孙全柱回忆说:“当时,辛先生还给我们开设‘造船学’课程,一开始就与学生们谈到要开发海洋,兴海军,搞造船,并谈到近代中国因海军和造船落后,受到外国人侵略的种种痛苦。我们当时在山沟沟里,没见过海,也没有想到要搞造船,经他这么一说,就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他还说,别看现在我们是在山沟沟里,接触不到船,以后抗战胜利了,我们很终还是要到海上去的。所以当时我就感到,辛先生就是为了要为祖国造船事业服务而回国的,他教书不光是为了培养几个学生,而且还要求他们毕业后对社会有所贡献。他看问题,比一般人都要看得远,他热爱学术,夜以继日地伏案学习、著作,也离不开他为祖国赤诚服务的大目标。我一生中受到教育很深的师长,就是辛一心先生。”
九、无形的人格力量
西北工学院的同学们普遍反映,辛一心教授言教、身教一致,处处以自己的言行诲人、育人。他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的学业和道德修养,总是潜移默化,全无空言说教。同时他又善于团结教师同仁,从不侈言别人之短。所以他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一旦师生之间发生分歧或纠纷,他出面总能圆满解决。
例如,兼任机械系主任后,他委托一位教师讲授“机车工程”,另一位教师讲授“高等应用力学”。这两位教师均系饱学之士,但拙于言辞,学生都不愿意听他们的课,采取了罢课的行动。辛一心苦口婆心,说服学生复课,并亲自伴送两位教师到教室,代学生向这两位教师致歉,充分反映出他谦虚谨慎的为人风格,深深感动了全体学生。
另据原西北工学院机械系44届毕业学生史耀基回忆,有一次,全校举行欢送毕业生联欢大会,夜晚有京剧演出助兴。校本部的小方院西侧建有一小型舞台,其余三面均为有走廊的两层楼房,底层为教室,楼上为四年级学生宿舍。当晚7时余,同学们早已坐在院内的中条凳上,楼上走廊栏杆上都趴满了人。台前汽灯高悬,工作人员忙前忙后,一会儿校领导和教授们在台前两排人座,台上一阵锣鼓响起,是谓头通鼓,提醒大家尽快入座,马上就要开演了。此时,忽听得一声高喊:“把有辱校誉的院奸赶出去!”接着,四面八方的叫喊声、脚踏楼板声震天动地。被指称为“院奸”的,是本校的一名体育助教,他在同年春季举行的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的校际篮球赛担任裁判时,没有为本校篮球队在终场锣声响时投进的一球据理力争,竞在对方主场人多势众的压力下,同意了西北大学裁判的“无效”判决,致使西北工学院篮球队仅以70比71的一分之差失利。所以同学们都愤愤不平,一直怀恨在心。现在看到他也在前排等着看戏,不免群情激奋。此君见状,不知所措,十分恐慌。这时但见潘院长与辛教授侧耳交谈几句,一起离座走到他面前,以手示意,由辛教授陪伴护送出场,全场一片掌声。一场急风暴雨就此平息,这不能不归功于辛一心无形的人格力量。
十、爱国情怀,贫贱不移
西北工学院的所在地古路坝,是山沟里的一个小坝子,仅有三家店铺,其中,两家是小吃店,一家为药铺。由于没有公路,凡学习和生活用品都要步行40余华里到城固县城购买。学生们轮流,每天破晓出发,步行数十里,赶集购买粗粮和蔬菜。每星期开荤一次,其余时间白天面对山沟,晚间面对油灯。辛一心在这里与父母妻儿天各一方,终年一领青衫,一双布鞋,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他澹泊宁静,耿介拔俗,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在桐油灯下,在自己用土纸装订的本子上,用一支毛笔,写下几十本数十万言的力学、造船、兵工等英文授课讲义,字迹笔笔端正,一丝不苟。马瑞彬深情地回忆道:“先生全不计当时的艰难困苦,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刻苦精神教育和感染学生,使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苦,家乡沦陷,朝不保夕,时有断炊之虞的莘莘学子弦歌不辍。先生呕心沥血的教诲不遗余力,今日想来,犹令人感动不已,禁不住泪如雨下。抚今追昔,先师一心先生实在是每个学生毕生难忘的好师长。”
有的学生感叹道:“辛老师在英国深造四年,过着西式生活,享用牛排面包,竞不畏生活艰苦,到西工任教,且人乡随俗,脱下西装革履,换着长褂布鞋;不回味西餐美食,而愿以粗米淡菜养身。谆谆教诲有志献身工程的幼苗,能不令人尊敬钦佩!”
原西北工学院机械系42届毕业学生、原上海海运局教授级不错工程师严忠镭说:“回忆当年夜晚自修毕,临睡走出卧室,常见教师楼上先生卧室(兼作书房)内灯光未熄,还在阅读书籍,为我们备课。一次到他卧室请教,但见室内油罐酱罐数桶,答询乃知为教师伙食团轮值管理。先生从英国返国,甘与流亡学生共艰苦,除了为民族尊严,参与抗战,专心育人,替国家建设百年大计着想,何有他求。先生体现出一位爱国大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诚为我等后辈之楷模。”
又据原西北工学院机械系46届毕业学生、原利华造纸厂总工程师李焘回忆,“辛教授为人很好谦和,当同学晚上去天主堂‘老人院’他的工作室兼卧室内求教,但见其房内只有学校为他提供的竹制桌、椅和一张木板床,他正在油灯下用毛笔蘸墨编写英文讲稿。见有学生来访,马上停下工作,让座并详尽解答疑难,很后起身亲自送出房门道别。有时还能看到他独自一人在房内,为自己解决穿着问题,用丁字尺和曲线板在布料上划线裁衣。在傍晚饭后,学生们经常各自结伴,三五成群走出宿舍,在学校周围田间道上休闲漫步,半路常会遇见辛教授和潘承孝、程干云、赵国华等教授一起也在散步。学生们怀着对师长的崇敬心情,自觉停立让道,向师长鞠躬行礼。尊师重道,蔚然成风。”
辛一心不仅自己对大西北的艰苦生活安之若素,而且还鼓励他的胞弟辛一行前来求学。他弟弟原在东吴大学沪校医预科学习,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上海租界,原东吴大学沪校停办。深受父兄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辛一行坚决不进沦陷区内任何受日伪政权控制的大学就读,经哥哥辛一心介绍,在沦陷区认识了冷大章,两人结伴同行,历尽艰险,通过沦陷区前线的日军封锁线,辗转皖北、河南、陕西、关中,翻越秦岭山地,直奔国立西北工学院,在机械工程系重读大学一年级,为他日后赴美国留学再回新中国效力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读书期间,辛一行在给高中同学徐锡镛的信中,谈到他们兄弟俩在西北工学院虽物质生活条件艰苦,但精神上对抗战胜利信心弥坚;以及他哥哥在校执教诲人不倦,既教书又育人,深受学生爱戴的情景。
P42-4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