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风云录.宫廷篇

中国古代风云录.宫廷篇

  • 字数: 31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叶秀松
  • 出版日期: 201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325660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6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宫廷,既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也是权术与阴谋的渊薮。为了权位,臣弑其君、“子贵母死”、父子相残、兄弟反目。身处权力很好的天子,为逞个人私欲而亡国殃民的也不乏其例,商纣王帝辛、隋炀帝杨广的劣行众人皆知。宫廷政变层出不穷,玄武门之变、魏晋嬗代即是其例,其中腥风血雨,可见一斑。
《中国古代风云录:宫廷篇》依据历代正史记载,行文直叙史实,没有添枝加叶,也没有夹入作者私见,力图真实可信。所据史书附后以备查。每部分前面以小序作内容提要。每篇不全面记述人物生平,只聚焦其在宦海浮沉的情节,力求精彩耐读。篇末附简评,尽量采用前人的评论,对前人评论需作补充、商榷或未见前人合适评论者,作者叶秀松就事论事稍加点评,供读者参考。全书文字力求简明易懂、准确生动。
《中国古代风云录:宫廷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前言/1
一 荒淫暴虐 王冠落地
商纣王亡国自焚/3
周厉王堵塞言路/5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7
晋灵公谋害忠臣/8
陈灵公贻笑千古/10
齐庄公忘恩负义/12
西汉昌邑王来去匆匆/13
魏帝曹芳沉溺淫乐/15
吴末帝失道寡助/18
前秦厉王杀人成性/22
北魏道武帝杀妻未遂/25
宋前废帝荒淫残暴/27
北齐文宣帝长醉不醒/30
隋炀帝祸国殃民/34
后唐庄宗重蹈覆辙/40
金海陵王伪装自剥/46
二 情势失察 御座摇坠
宋殇公未识太宰/53
齐桓公留恋佞臣/54
赵武灵王忽视内忧/56
秦二世偏信赵高/58
王太后误信王莽/61
吴帝孙亮密谋被泄/67
汉帝刘粲家破人亡/69
后赵高祖养虎遗患/70
北凉王段业不辨忠奸/74
北魏太武帝未及除奸/76
梁武帝耄耋被囚/77
唐玄宗轻信酿乱/81
元英宗留奸未除/88
明英宗一误再误/90
三 王权旁落 任人摆布
鲁昭公客死晋国/97
汉少帝临难悲歌/99
汉献帝历尽劫难/101
晋安帝任人处置/105
东晋恭帝晚景凄凉/108
宋顺帝遗恨出生帝王家/109
东魏孝静帝吟诗志哀/111
唐末二帝在刀光剑影下度日/113
清光绪帝幽禁终生/121
四 王储变更 父子相逼
卫宣公暗杀太子/127
晋献公偏信宠姬/128
楚成王被迫自缢/132
楚平王听信谗言/133
冒顿发愤练响箭/135
汉武帝误杀太子/136
后赵天王父子相残/141
宋文帝向宠妃泄密/143
隋文帝临终省悟/147
唐太宗恼恨欲绝/152
唐高宗数废太子/155
后梁太祖欲立养子/157
康熙帝不再立储/159
五 争夺王位 兄弟相残
郑庄公平叔段之乱/167
齐桓公诸子争立/169
汉帝刘渊诸子不相容/170
后凉太祖新丧国乱/173
陈始信王磨刀霍霍/175
唐高祖诸子势不两立/177
辽太祖诸弟谋乱/182
楚文昭王诸弟争斗/183
宋太宗废黜秦王/185
六 觊觎极权 王族内戈
晋侯族君位之争/191
公子庆父乱鲁/192
西汉吴王刘濞之乱/194
西晋赵王谋篡帝位/197
代国王族磨难/199
北燕王官兵变/201
梁王族厮杀/202
北齐二帝残害幼侄/206
唐太平公主谋篡/208
辽兴宗失言酿乱/211
明太祖身后皇族内乱/212
七 派系争立 血雨腥风
晋献公遗愿未偿/221
汉高帝身后“非刘氏而王”之争/222
汉质帝遇弑嗣位之争/225
吴国两派争立太子/228
西晋立嗣之误/230
后燕丁太后擅自立王/233
南朝宋两帝并立/235
北魏晚期的帝位变迁/237
唐武女皇被废及随后的皇位争夺/239
元成宗身后派系争立/245
元顺帝退留之争/249
八 争宠弄权 后宫血泪
郑袖谋陷魏美人/257
李园献妹/258
吕后残害戚夫人/260
王夫人争立皇后/262
陈皇后无子被废/264
卫皇后色衰失宠/265
钩弋夫人无过被杀/267
汉宣帝未能保护糟糠之妻/268
赵氏姐妹宠极自尽/270
窦皇后妒陷二贵妃/273
阴皇后忧死冷宫/275
阎皇后的荣衰/276
吴两公主反目/278
贾皇后荒淫乱政/279
胡太后的浮沉/283
独孤皇后忌杀尉迟妃/287
武则天谋取后位/288
武惠妃恶有恶报/291
仁德皇后善良寡虑/293
孟皇后饱经风霜/295
唐括定哥失宠偷情/297
李皇后妒斩玉手/299
万贵妃祸乱后宫/300
明世宗险遭谋害/303
参考书要目/305
后记/306
摘要
    吴末帝滥杀无辜,暴虐无道
    元兴元年(264年)九月,吴末帝即位仅一个多月便将朱太后贬为景皇后,群臣无不为之震惊。濮阳兴和张布见吴末帝“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暗下对拥立他为帝感到后悔。吴末帝获知濮、张二人的态度后,于当年十一月下令将他俩逮捕,流放广州(位于今广东省广州市)。后又下令将濮阳兴和张布在流放途中处死,并诛灭其三族。
    甘露元年(265年)七月,吴末帝逼杀景皇后朱氏。“众知其非疾病,莫不痛切”。接着,吴末帝又杀死吴景帝长子孙荤和次子(其名不详)。
    宝鼎元年(266年)三月的,吴末帝宴请文武百官。中常侍(皇帝侍从官)王蕃喝醉了酒,吴末帝怀疑其装醉,竞下令将他斩首。
    建衡元年(269年)冬天,监军(监察军务的将官)李勖、督军(领兵将官)徐存奉命率领军队从建安(位于今福建省建瓯市南)人海路出征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内市东)。因开路将领冯斐误导,行军失利。第二年春天,李、徐二人下令处死冯斐,率部返回。殿中列将(宫廷警卫将军)何定曾为其子求娶李勖之女遭到拒绝,对李勖怀恨在心,借机诬告“李勖枉杀冯斐”。吴末帝随即下令将李勖、徐存及其家属全部处死。
    建衡三年(271年)正月,吴末帝率领军队护卫后妃讨伐西晋(魏咸熙二年(265年),相国司马炎逼魏帝曹奂退位,灭魏建晋,史称西晋),因故中途撤回。返至华里(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时,吴末帝令随行大臣和后妃停下来游玩。右丞相万或考虑朝廷百事待理,同左将军留平等人商议,想先回京都。吴末帝听说后极为不快,对万或等人怀恨在心。凤皇元年(272年),吴末帝乘一次宴会之机,令人给万或、留平送去毒酒。奉命送毒酒的人暗中减少毒药的剂量,万或没有被毒死。留平知情后,饮用其他解毒药,亦幸免于难。不久,万或含恨自杀,留平忧愤而死。
    凤凰二年(273年)秋天,吴末帝某爱妃指使人到街上抢劫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主管市场的将官)陈声将抢劫者绳之以法。吴末帝听信其爱妃谗言,勃然大怒,随即以别的罪名下令用烧红的锯子锯下陈声的头。
    天玺元年(276年),吴郡(治所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太守(行政长官)奏称临平湖(位于今浙江省余杭市临平山东南)开通,吴朝廷要周边地区出资赞助。会稽(治所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太守车浚为官清正爱民,上书以其郡遭遇天灾、老百姓吃不上饭,请求免于出资。吴末帝指责车浚“欲树私恩”,下令将他在其任所斩首。同时被斩首的还有请求免于出资的湘东(治所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湘江东岸)太守张咏。之后,吴末帝下令将车、张二人的首级传至各郡示众。尚书(朝廷部门长官)熊睦见吴末帝“酷虐,微有所谏”。吴末帝令人将熊睦打得体无完肤,后又用刀环砸死。
    吴末帝不准别人正眼看他,“群臣侍见,莫敢举目”。吴末帝每次宴会,都要群臣喝醉方休。他指派十个黄门郎(皇帝侍从官)乘机捕捉众臣的过失,谁要是酒后说了错话,或者瞪了一下眼睛,轻则记录在案,重则处以剥脸皮、挖眼睛等重刑,朝廷大臣被逼得惶惶不可终日。“由是上下离心,莫为尽力”。
    吴末帝穷奢极欲,祸国殃民
    甘露元年(265年)九月,吴末帝听信观察气象的官员所称“荆州有王气”而“建业宫不利”,采纳西陵(治所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东南)督(军事将领)步阐的建议,下令迁都武昌(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吴末帝迁居武昌后,“品质无度,公私穷匮”。左丞相陆凯上书劝谏说:“如今四周边境无事,应当让民众休息,积聚财富,杜绝铺张浪费。眼下,没有发生灾害而民众精力耗尽,没有发生战事而国家财库花光,我暗自为之痛心。武昌不适宜建都,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足以说明民心所向。臣请求陛下停止各种劳役杂税,选任清廉的官员,以使国家得到更好的治理。”吴末帝看了陆凯的奏书后不思悔改,大为不快。 宝鼎元年(266年)十二月,吴末帝下令将国都迁回建业。吴末帝派出宦官分赴各州郡挑选美女,并传令各地须将二千石(每年俸禄为二千石米,相当朝廷部门长官、地方州郡长官)以上官员的女儿姓名逐年登记上报,凡其年满十五、六岁的少女,须经宦官优选,落选后才准出嫁他人。此时,吴末帝后宫美女已经多达千人,仍“采择无已”。
    宝鼎二年(267年)六月,吴末帝下令建造昭明宫。此前,吴大帝孙权已在建业建筑太初宫,方圆三百丈。吴末帝所建昭明宫,方圆五百丈,其规模比太初宫还要宏大。为了建造昭明宫,吴末帝下令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都要亲自进山督伐木材。昭明宫内建造园林,垒起土山,土山上建造观景楼,“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民众不堪盘剥驱使,怨声载道。中书丞(负责拟草并发布诏令的副长官)华蔌看出国家潜伏危机,上书称:北方的晋朝正积聚力量准备南下,南方的交趾已经叛离,吴国腹背受敌,当务之急应积蓄力量,加强防备,而不可穷奢极欲,奴役民众,失去人心。否则,‘驱怨民而赴白刃’,无异于给敌人帮忙。”吴末帝对华霰等人的劝谏充耳不闻。
    吴末帝猜忌将领,众叛亲离
    建衡二年(270年)十一月,吴末帝派楼下都尉(主管宫廷御食)何定率领五千名兵士去夏口(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打猎。驻守夏口的前将军孙秀是吴末帝的堂弟,受到吴末帝猜疑。人们传说孙秀将要被杀。孙秀闻讯连夜率亲信部众投奔西晋。
    凤凰元年(272年)八月,镇守西陵的将军步阐突然接到去京诏令。步阐害怕被杀,随即率领官兵投降西晋。
    天玺元年(276年)八月,京下督(驻京部队将领)孙楷逃奔西晋。
    天纪元年(277年)五月,将军邵颉、夏祥率七千多名兵士投降西晋。
    吴军兵士也不肯为吴末帝卖命。
    建衡三年(271年)正月,吴末帝听信“吴天子当有天下”的谣言,领军向西晋进发。途中,天降大雪,兵士不堪受冻,暗下酝酿如遇晋军即投降反戈。吴末帝获知此情后,不得不下令部队撤回。
    天纪四年(280年)三月,西晋将领王溶率军进攻建业,吴国危在旦夕。吴末帝令游击将军张象率领一万名兵士迎战。吴军将士见到晋军旗帜后不战而降。接着,吴末帝又令徐陵(治所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督陶溶募集二万名游散兵士,预定第二天迎战晋军。当天晚上,募集的兵士全部逃散。吴末帝接近丧失军心民心,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当月十五日,王溶率八万大军进入石头城(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清凉山)。吴末帝无可逃匿,只好叫人把他捆绑起来,向王溶投降。晋武帝没有处死孙皓,而将他封为归命侯。几年后,孙皓死于洛阳。
    《三国志》卷四十八《孙皓传》、卷五十《孙休朱夫人传》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晋灭吴》
    P19-2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