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地矿手记/郑金兰

地矿手记/郑金兰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郑金兰
  • 出版日期: 2012-09-01
  • 商品条码: 9787020089406
  • 版次: 1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地矿手记》是全国第一本全景式书写地矿人传奇经历和记录地矿行业现状的优秀纪实作品。
作为全国地矿系统专享的女局长,《地矿手记》作者郑金兰上任五年多来,坚持以手记的形式,将其在地矿工作的所见所思所行所感如实地加以记录,书中既有对地矿人鲜为人知的艰难生存境况和独有的喜怒哀乐的生动诉说,又有对无私无畏的地矿汉子以卓绝的智慧为国家寻找矿产宝藏的传神刻画。
目录
CHAPTER 1 2006.12.16――2007.02.11
农业和地矿,组织为我选择了后者
“认门”认识了这群汉子
阿部大开发的期盼
CHAPTER 2 2007.02.12――2007.03.29
我的郝火娘
中国的索道大王
老乡莫言
CHAPTER 3 2007.03.30――2007.05.02
目标: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
报到找不到单位的林润生
省长现场办公
泰山的身高
CHAPTER 4 2007.05.14――2007.07.19
出去看看
济宁磁异常亟待破译
互掐的冤家联了姻
书记强调资源问题
CHAPTER 5 2007.07.20―2007:08_10
王聿进集市摆摊,为找金刚石矿
中国的“吉卜赛”
资料带来了,“帽子”没找到
测绘院的“第一桶金”
CHAPTER 6 2007.08.13―2007.09.22
天山姊妹花
读书会变了开法
三个涨停板
车载电话救了人
CHAPTER 7 2007.09.24――2007.10.30
回信了
财政资金――雪中送炭
好事喜事接连不断
CHAPTER 8 2007.11.05―2007.12.26
焦家、颜店开钻了
来到了非洲
祭拜老队长赵志玉
看望老姚
CHAPTER 9 2008.01.05――2008.03.10
颜店铁矿见矿了
他们终于走上了领导新岗位
_老姜头正月初二就带人上了金矿
CHAPTER 10 2008.03.11――2008.04.21
为一线队员送行
高长亮他们赶着毛驴上了山
“我们可有救命水了!”
CHAPTER 11 2008.04.24――2008.06.18
省长做媒
颜店铁矿又有重大突破
七宝山找到了宝
建设中的徐楼铁矿
CHAPTER 12 2008.06.24――2008.07.24
“刹车片”贾文英
厅局形成合力
焦家,又一个大金娃娃
后记
摘要
    今天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潍坊市委副书记赵兴涛、市委组织部长钟少林同志送我到省地矿局报到。
     当我迈进挂有“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牌子的大门时,泪水突然不可抑制地往外涌。我这个人虽然容易动感情,但在职务升迁工作变动等事情上,从来没有这样过。我不知道这一刻为何会这样。我暗暗叮嘱自己,千万不能让泪水流出来。我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就算是告别了挚爱着的故乡潍坊,地离开了挚爱着的农业。从这一刻起,自己已经是一个地矿人了。尽管自己的思想准备还不够充分,但是工作角色的转换已经成为事实。
     说实话,这次班子换届,对于离开潍坊市委副书记的工作岗位,不是没有思想准备。省委组织部在考察班子和我谈话时,就已经透露出要调我到省直有关部门工作的意思。不再担任市委副书记,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0年。但到省直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组织没有透露。按自己的想法,优选应该是农业部门,退一步说也应该是与农业有关或相近的部门。即使不担任正职,担任个带括号的副职,自己也心甘情愿。虽然自己在潍坊已经是正厅职务,已经带括号几年。
     对自己的想法,亲朋好友多数表示出了异议:你分管农业已经五六年,还没受够累吗?如到省直,应该选个好一点的单位。对此,我只能姑妄听之。在内心深处,对我最有诱惑力的还是涉农部门。我在《三农手记》的开篇中,就曾写道:“抓农业是个苦差事累差事,但我愿作这样的选择。自己出身于农家,老父老母至今仍然在农村,农村的风风雨雨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自己。‘三农’问题已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浓郁情结。”这绝不是唱高调。在潍坊分工抓农业,是付出了全部心血的。假使几年十几年之后,重新回忆起在潍坊的工作历程,我还会会心地一笑,因为我对得起我所履行的那个工作岗位,我没有辜负潍坊的父老乡亲对我的殷切期望。我还会认为那是我一生中最有亮点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日子。
     一个人一生中有亮点的事情可能不会太多。
     一个人一生中值得回味的事情可能也不会太多。
     一个人一生中能有一两个或几个亮点,能有几件值得回昧的事情,也就很不错了。
     能够在潍坊分管了几年农业,我一直是深深庆幸能有这个机缘。就是在刚刚过去的几年中,潍坊农产品的市场开拓,接连上了几个大的台阶,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搞对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场所搞直供,使潍坊优选的农产品进入了优选的市场,卖出了优选的价钱,让父老乡亲们得到了优选的实惠;就是在刚刚过去的几年中,潍坊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取得了重大进展,标准化真正“化”出了优质农产品的一片新天地;就是在刚刚过去的几年中,滩坊的农业科技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每年引进、试验、推广农业新品种千余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000多项,种养业良种率达95%以上,80%以上的种苗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有200多万亩农田亩收入万元以上,有的亩收入达几万元、十几万元;就是刚刚过去的几年中,潍坊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500多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农产品加工年产值突破670多亿元,较好地实现了“有主导产业就有配套加工,用大龙头带动大产业”的既定目标……在历数这些成就的时候,我真的是充满了自豪感的。
     因为这是潍坊农业历史记录为辉煌的一页。
     因为这是潍坊各级党委’、政府和父老乡亲们心血智慧的共同结晶。
     因为我是潍坊农业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个履行者。
     所以,当我得知很可能要离开潍坊,很可能要离开我所分管的农业的时候,我的心突然地不平静起来。在一夜无眠之后,我做出了一个仓促的决定:摆脱开一切事务,集中一段时间,就现代农业搞一个全面调研。
     秘书小李用不解的眼神望着我,我读出了其中蕴含的意思:你就要离开这个岗位了,还去搞什么调研呢?
     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带领农口的有关同志下乡了。当时的那种复杂心情,我都写在一篇《魂牵梦绕都是情》的文章里了。我写道:
     ……真的得知要离开潍坊,要离开分管的农业,心中的石头不但没落地,却更加难受了起来。那是一种什么感觉?真是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打个比方吧,当你得知,你就要长久地与你所眷恋的故乡告别,与你长相厮守的亲人告别,而到一个陌生的、与故乡与亲人遥遥相望,你所不十分愿意去的地方,你会怎么样?不,打这样的比方,还不能接近准确地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到农业最前沿的阵地去搞调研,一是想以这样一种形式与潍坊农业和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们做个告别,二是就此比较详细地重点了解一下潍坊农业有哪些比较迫切的问题需要自己离开前能够解决它,或是和有关的同志能够有个明白的交代。我知道,省里既然谈开了,在潍坊的时间肯定不会很多了。如果急上来,你甚至连个和父老乡亲们告别的时间都没有。
     就在市委、市政府机关大楼的工作人员刚刚上班的时候,我们的中轿车已经逆着人流驶出了市级机关大院。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有几分悲壮…… 这就是我当时心情真实的写照。 所以每到一地,总要和龙头企业的老总们,和种植养殖的大户们,和农村的基层干部们,仔仔细细地算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养羊的账,算种菜、种瓜、种大棚果的账,算土地利用产出的账,算农产品加工增值的账,算劳动力安置的账,算账算到开心处,会情不自禁地和父老乡亲们一同开心地大笑;算账算到遗憾处,会和他们一同唏嘘不已。特别是在那些自己曾经为他们排过忧解过难的种养基地,主人们一见面就拉住你的手拉那些难以忘怀的往事,不是随行的同志提醒,还真不知该什么时候放你走。你要离开时,他们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们多回去看看,不自禁地眼里就有了泪水。我知道,一旦离开了潍坊,回来的机会可能就很少了,或许再没有机会回来。就算回来,身份已变了,是客人了还是什么?一细想,心中就很不是滋味。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