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驴野行踪 一头

驴野行踪 一头"驴子"的成长记录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楚波
  • 出版日期: 2012-08-01
  • 商品条码: 97872090662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驴野行踪(一头驴子的成长记录)》由楚波著。行走山野之后,喃喃之语随感而发,虽无构架,亦无章法,在“济南户外爱心网”论坛上,娓娓道来,款款而谈,情感抒发,溢于言表。经数年之久,集毫末而成大树,聚垒土已成城郭,积跬步以至千里。顺手拈来40余篇,重经品咋,结此集,名日《驴野行踪(一头驴子的成长记录)》。数年来,通过徒步山野,从驴友的角度品读山林,品读人生,感悟人生。让驴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剂治疗浮躁情绪的良药。
目录
徂徕山狂欢夜及其他
――徒步穿越徂徕山笔记
登泰山散记
――从玉泉寺到一天门徒步穿越泰山笔记
雨中的愉悦
――婺源、三清山、杭州行记
巅峰时刻
――小五台山穿越笔记
小桥枕水人家
――江南水乡古镇驴行笔记
陶醉在深秋的色彩里
――石门坊、沂山驴行笔记
信步南山之一
――从斗母泉到菊花峪徒步穿越笔记
信步南山之二
――从商家到天齐庙徒步穿越笔记
地狱?天堂?
――徒步穿越太白山行记
泥腿驴暴走南山
――从黄巢水库到开元牌坊徒步穿越笔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寻残存的记忆
――翠屏山、贤子峪、卧牛山寨寻古探幽行记
雨中的悠闲
――马山休闲两日游笔记
散落在楠溪江源头的记忆
――楠溪江徒步行走笔记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西岳华山徒步穿越笔记
夙愿
――从泰山玉皇顶到济南泉城广场徒步穿越笔记
山水怡情泰山行
――从青天到天龙水库徒步穿越笔记
游走在刀刃之上的感觉
――穿越泰山恐龙背笔记
拜山记
――从济南十八盘村到泰山一天门徒步穿越笔记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徒步穿越王屋山笔记
山高路险轻放马,悠然自得走太行
――从上铁匠村到八里沟徒步穿越南太行笔记
再登巅峰
――小五台山徒步穿越笔记
久有凌云志,一日穿五台
――徒步穿越五台山笔记
世外桃源今尚存,黛眉长望洛阳北
――仰韶大峡谷徒步穿越笔记
板鞋走太行
――从南窑到关山徒步穿越南太行笔记
和顺顺和
――云南腾冲和顺驴行笔记
西行笔记
――2011年7月四川行走笔记
驼梁,驼梁!
――2011年国庆长假徒步穿越驼梁笔记
冬日的梯子山
――2011年12月11日徒步穿越梯子山笔记
青山不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2012年春节恩施大峡谷、张家界驴行笔记
父亲的脚板
――后记
摘要
    徂徕山狂欢夜及其他
    ――徒步穿越徂徕山笔记
    一
    2003年10月18日清晨,我带着5岁半的女儿,背起20多公斤的装备,在济南户外有名老驴贾老师的带领下,徒步穿越徂徕山。
    这是我和女儿的**次驴行。
    徂徕山位于山东腹地,泰安、莱芜、新泰市交界处,北距泰安20千米,方圆百里,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主要有太平顶、光华寺、竹溪、竹溪庵、中军帐、石介墓、蔡石峪等景点。1938年1月1日,山东省委在此组织武装起义,建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创建了徂徕山抗日革命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很好的功勋。
    乘中巴走京沪高速公路到泰安化马湾下高速,便驶入颠簸的乡间公路。
    溪流的哗哗声传入耳中,睡意随着中巴车的颠簸荡然无存。张开惺忪的眼睛,一幅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重彩大写意水墨画映入眼帘。好美呀,女儿不禁大声叫了起来。我拽了一下她的衣角,生怕把周围驴友们吵醒。我环视四周,所有的人都睁大了眼睛,贪婪地欣赏着窗外的美景。
    到达了泰安市化马湾乡双泉村,便到达了我们的宿营地。
    一片树龄百年的板栗林,正伸出虬劲而颀长的枝杈欢迎我们。没想到树下竟有一块块平坦的沙地,像为我们铺开地毯似的,找到了一种在海滩的感觉。
    听,还有哗啦啦的浪花声,不,那是溪水冲击岩石发出的声音,是在为我们歌唱吗?
    这种感觉太美妙了,是一个常年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楼宇中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将行李装备靠树放好,我们便投入了自助午餐的准备工作中。老驴们找来耙子把沙地上的杂草树叶清理掉,铺上地席,返身搬来一块平整的石块放在地席旁边,很熟练地从背包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午餐放在地席上,然后到溪边洗手。我们这些新驴子,手忙脚乱,无从下手,从溪边捡一块石头往地席边一放,一屁股重重地坐下,“哎哟”一声,尖叫着蹦了起来,差一点撞倒了旁边的驴友,原来捡来的石头张牙舞爪没有平面,尖尖地冲上,一屁股坐下可想而知。
    把背包中的东西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昨天买的面包和香肠。唉,肯定是放在餐桌上忘记拿了。
    *忙乱的永远是新驴。
    吃过自助午餐后,老驴们开始勘察地形,帮助新驴子选择营地,介绍一些扎营的常识。而新驴子还沉浸在初次野营的兴奋之中,看什么都新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左顾右盼,上蹿下跳,看着新购置的装备无从下手。我翻遍了背包,才找到那把新买来的还未开封的折叠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看了数遍说明书,才把它组装起来,刚想用它清理一下栗子树下沙地上的杂物,女儿一把夺下,跑向小溪边,不由分说脱掉鞋子、袜子,挽起裤腿,跳到了水中,玩起了沙子。清澈的溪流冲刷着女儿稚嫩的小脚丫,岸边一丛丛的山菊花映衬着孩子恬然的笑脸,兴奋的样子像是从未见过水,从未见过沙一样。
    下午比较轻松。不知疲倦的贾老师领几头老驴准备晚上的篝火晚会,其他人就地活动。中午有几头驴贪杯,已在帐中睡了。我坐在小溪边的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忽然觉得有点累,特别是脚,新买的登山鞋**次穿,感觉脚上可能已经磨起了泡,把鞋子袜子统统脱掉,赤脚泡在清澈而冰凉的溪水中,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这溪水足以洗涤人的心灵。
    “纯正矿泉水泡制的地道的龙井茶,是否来一杯?”不知什么时候,冬瓜已经用气炉烧开了泉水,泡好了龙井茶。一股幽香以摄魂夺魄之势拂面而来,沁入肺脾,无人能抵挡住它的诱惑。冬瓜给我斟了满满一大杯,我接过来,没有喝,而是凝视它,欣赏茶水淡淡的颜色,嗅着茶的幽香。
    把脚放在溪水中,任清风拂着面颊,任落叶飘落在发上,放眼远眺老松偃覆山峰之上,红叶散落半山之中,远山近景充斥眼帘,却视而不见,凝神屏气,让大脑尽量空白,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进入一种空灵的境界……
    这难道不是人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吗?人原本与一草一木一石一水无异同,原本就是它们中的一员,只是自己感觉与众不同罢了,不能摆脱与生俱来的羁绊,无法展现原本*纯真、*朴实、*直接的一面,一张张面具阻挡在人与人、人与山、人与木、人与石、人与水、人与世间万物之间……
    难怪隐居在徂徕山的唐代隐士、国子博士王希夷有同样的感觉,他在《王野人诗》中写道:
    徂徕山下是吾家,吸露嘘凤卧紫霞。
    几百年来无个事,朝朝坐对老松花。
    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扭头一看,一位山里的老大爷,有70岁的样子,古铜色的脸膛,颌下一撮山羊胡,迈着矫健的步子,正赶着一群山羊下山回家。
    不知什么时候,几个驴友也赶来一边谈天论地,一边享受这美景,一边品尝龙井茶,这和谐融洽的气氛只有在这古朴、原始的山野中才能切切地体会到。
    抬头看看天,时间过得真快,已是黄昏了。
    贾老师带领几个驴友走来,带来了铁叉、烤炉、木炭、两盆鲜红的已经切成块的羊肉,还有几根干枯的木头。
    狂欢夜的序幕已经拉开。
    老老高一声令下,大家动手吧。我们这群新驴子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争先恐后,各显神通,把在家里干家务活的本事都拿了出来。
    只见你拿叉来我穿肉,你点火来我煽风,你端盆来我洗菜,一个社会主义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场面出现了,大家的热情**高涨。
    女儿太小,插不上手,急得团团转,伯伯叔叔阿姨叫个不停,为的是能分点任务干点活。还是女驴友心细,老高看出了女儿的心思,领着她到小溪边洗苦菜。这下女儿可高兴了,把老高用了一下午时间挖来的苦菜一下都倒到了溪水中,很认真地洗了起来,干活的样子很是那么回事。稍不留神,湍急的溪水毫不费劲地把野菜冲走了许多,幸亏我们发现得早,采用围追阻截的战术,追回来一些,女儿差一点帮了倒忙。
    所有的人都围在烤炉边,看着一串串羊肉被烤得吱吱作响,馋得口水直流。德生早已抢了一串半生不熟的肉串,放到大嘴边做啃咬状,我拿起相机留下了这瞬间。后来翻看照片时才发现,女儿在照片的右下角张开一张几乎与德生同样大的嘴,馋得两只眼睛巴巴地看着肉串,像是要从德生手中抢过来大啖一顿。
    天渐渐暗了下来,远处的山峰开始模糊,钻石般的星星透过婆娑的树影在天空中眨着眼睛。我们打开头灯,影影绰绰的灯光像萤火虫一样,煞是好看。
    羊肉串烤好了,大家纷纷拿出自带的各种酒。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