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农民笔记
字数: 40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 侯永禄
出版日期: 2012-08-01
商品条码: 9787515308944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618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
¥3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往事如烟,往事并不如烟。一部侯永禄编著的《农民笔记》,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普通农民以及他的家庭从贫穷走向富裕的点点滴滴,客观地再现了上世纪40年代以来关中农村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深刻地表现了渭北高原60多年来发展变化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间,讲述着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洋溢着亲情割舍、团聚欢乐,弥漫着政治风云、时代变迁,撒落着民众疾苦、百姓呼声,记录着地方习俗、民间风情。也许,《农民笔记》是中国现代目前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阶段的缩影。
目录
前言
1940年~1949年
路井城,可爱的家乡――我的父亲――兄弟姐妹――兵粮差款――上
学――结婚――放荒假――上韩城――务农
1950年~1959年
镇压反革命――土改――互助组――肠胃炎――忘不了的一针――
查田定产――防霜与波水――统购统销――普选――卖房打墙――建初
级社――初去西安――会计训练――转高级社――入党――现身说法――
怪哥还是怪妹子――为什么说二百六十斤不够吃――大力宣传,严格批
判――粮食啊粮食――亲切的会见――口号――口粮怎样留?――吓跑了
年馑――美梦实现――体力劳动――转折的一年――检讨提纲――旱地要
变水浇田――八分工――大快人心――比武台――――公社化――
二上韩城――评级和记工――两条腿走路――公社五个月――郭叔去世
1960年~1965年
拜年要不要推翻?――关不住的后门――群力移山――大修水利――
靠天不靠天――牌楼高了决心大――警告――难以入耳的话――大比武与
骆驼组――可笑的丰产地――收购鲜蛋――编相声――真兴奋――驳“偷
产论”――再散食堂――拾瓜皮与推铠――稳度难关――真自由――基本
核算单位转移――好春雨――谢雨――种秋农谚拾零――续谱――种红
薯――今年的秋庄稼――卖羊――买工分――二世感――拉炭路上雷锋
少――差点喂了牛――弹花――生娃也应有计划――计划生育――移风易
俗――感恩寄意――在杨谈学到些什么?――谷雨前不种棉
1966年~1976年
阶级敌人“和平演变”的手段――西安学生“拉练”――学习焦裕
录――死坚持――工分王――打开了――胜天赴京――任教――自制毛主
席像章――早请示晚汇报忠字舞――西安看病――二上副支书――要准
备打仗――带子检讨――挨冻、钻水洞都要学――招工――带炭――引玲
停学――第一名高中生――一双旧鞋――卖猪难――当厂长――农建兵
团――捏花馍――盖新厦房――丰胜参军
1977年~1984年
怀念我的母亲――治丧文――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抽黄工程与三
上副支书――卖社主义――娶媳嫁女――差半分――艰苦奋斗精神――
兄弟二入上大学――延安咋的了?――丰胜高考――平反“三案”――
重点转移――改变命运的一年――春节大团圆――争胜转学――买收音
机――岳母逝世――喜添孙孙――挽联――大队买电视机和拖拉机――
幡的改革――四个大学生――追悼诗――给胜天的一封信――屈主任去
世――抄书――罚款――分家――可笑丢车子――分不分――万胜该不该
留校?――王建民之死――第一个月工资――啊!上水了!――优选的一
年――靳主任追悼会悼词――枪毙杀人犯――改安房门――政策对了头,
样样都丰收――喜事多多――一条床单――三改大门――令人寒心――值
得回味的六年半――愉快的“送报员”上了任――万胜进修――四张大学
文凭――广前哥去世――二级会计证书――重游姚庄――重游司马祠――
大包干责任制――先代会――西玲盖房――也戴上手表――垫大坡――连
雨垫路――丰胜的婚事――土地调整――扶麦――“八分支”挖渠――恢
复乡政权――紧张的夏收
1985年~1989年
体育运动得奖――住韩百日福――划院基――又盖房子――超生外
孙――缺麦草变成烧麦秸――寿辰演电影――打胡基――秦皇岛学习――
三峡考察――买彩电――三台录音机――卖肥猪――平整土地――收绿
豆――再次划船――温暖的住房――快乐的游园――方便的煤气炉――彩
照真好――三次被窃――八次买胡基――真的等着了――又改大门――农
田林网化――双喜临门――有志者事竟成――转商品粮户口――集中媳妇
舍――一场虚惊――卖粮难――计算机下棋――爹妈责任大――西玲来
兰州――电务厂停办――第二台彩电――小丽的生日――该不该回家夏
收――买回照相机――慈母逝世十周年――秀春调韩任教――中秋团圆
节――小丽去兰州――新录当电工――又一名讲师――打瓜籽的纠葛――
争胜结婚――埋死鸡――填写身份证――空前大团聚――岳母逝世十周年
祭文――集资买彩电――党风监督员――用起了电扇――贼比人歪――没
麦场之难――灶房塌了――江晖考上了大学――又丢井绳――住房商品化
1990年~1996年
喜添双孙――怨停电――城门洞拆掉――浪北京――胜天得奖
“九联冠”――引玲转干上函授――换粮票之难――碧兰调到所里了――
罚款促售棉――也得了荣誉证――改名字――能算模范党员吗?――温暖
祥和的春节――扫墓――西瓜比屎贱――提前上学――侯亮对征联――上
了县报――西玲家安起磨粉机――苏联解体了――喜悦的热泪流不完――
第一台录像机――万胜深圳历险――首届丝绸之路节――欢看花灯会――
胜天著书――看线戏――为啥说假话――想给丰胜说的话――还是住在
家里好――现金抵交公购粮――七月拔棉花杆――江晖找工作――名不副
实的首届瓜果交易会――挂上石英钟――三次隔界墙――搬出窑洞住进
楼――上当受骗了――多次镶牙――送回洗衣机――双“破格” 双“登
报”――金水沟大桥通车――镰刀收割机联合收割机――江涛上了大
学――三十碗羊肉票――捐款修建教学楼――现在还纺线――开荒――新
凤凰自行车――赵腾赵烁原姓侯――“五一”前的春游――盛况空前的婚
礼――骗子服刑――清明扫墓祭祖――震动极大的免职――靠前少年
1997年~2005年
自来水来了――金婚之春――逝世――闹元宵――我的遗
嘱――心良善遇难呈祥――寄棉衣隋珠弹雀――为观世音盖庙开光――拓
宽巷道真方便――奇怪的送报数――真有假钞票――真的等着了――被
狗咬了以后――侯艳考上了,真好!――一流住室与八次搬家――侯蛟
夺第一――胜玲基金会――安上了煤气灶――脑动脉硬化――天天过生
日――国庆观看处女泉――谁说媳妇不如女――记者来采访――农村用上
采暖炉――献灶神与过破五――路井辣子豆腐――七十二岁织床单――考
试分数越好,学费缴的越少――哪里过春节比较好――爱看录像
后记
摘要
引玲停学 1963年夏季,引玲考上了初中,但却未能上学。家里9口人,只有我和她妈能劳动。全年拼死拼活地干,挣下的工分不够口粮钱,拿什么来供几个学生呢?她婆和她外婆还说:“女儿家,念那么多书有啥用,识上几个字,会写信,人哄不了就行了。”我虽然谈了让娃继续上学的好处,谭兴寿老师还接连叫了两次。但我却没有认真坚持让引玲上学,使她考上了的中学不能上,造成了一生中“优选的遗恨”。(让姐姐停学,是父母无奈的选择。) 引玲进入农村,便参加了妇女务棉组,和社员一起没黑没明的劳动。既务棉花,又拉车车;既做女社员的活,又于男社员的活;既干生产队的集体活,又做里里外外的家务活。我抗旱绞水她替我绞水,我担水茅她替我担水茅,我拉炭她一起拉炭。我能干的活,她也挣着干。她比一个男青年干得更好更多,挣的工分也多。 她很聪明能干,干啥会啥,真是一个多面手,文武双全。参加民兵训练实习打靶,她中了9环,成绩优秀。她参加文艺组演戏,扮演的是《红嫂》中的红嫂。1965年夏季,生产队选她当了会计。她的珠算只学了加减而没有学过乘除,但她在场内给社员分粮的时候,用算盘再加上笔算的原理,创造出自出心裁的办法,当时就算到了各户。没有进过会计训练班。也学会了记账结账,造月结表,决算分配。1965年冬家里买下了缝纫机,她很快学会了剪裁,学会了缝制,并不断提高着技术水平。 1964年“五四青年节”,引玲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70年元月20日下午,经王常竹介绍,和南庄村王俊杰相识。元月25日,和她妈“看屋里”,回来后很欢喜。31日上午两人同去公社领了结婚证。2月7日即农历正月初四,正式举行结婚仪式。送女的算上媒人只有9个大人两个小孩,嫁妆是一个镢头、一个锄头和一把镰刀,真可谓新式简朴了。 引玲结婚后,1971年元月10日,被商业系统招收为合同工,进了路井供销合作社。1972年转为正式工。1973年3月2日转往韩城矿务局电务厂工作。 (姐姐为这个大家庭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后来,她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自学成才,担任韩城矿务局运销处会计,1998年内退。) 第一名高中生 1973年3月4日午饭时,樊海川老9币送来一份通知书,是侯丰胜考入路井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非常高兴,丰胜更是喜不自胜,激动得眼里几乎冒出了泪花。2月12日升学考试结束后,他天天盼望见到自己的考试成绩。虽然每天参加队里的劳动,但心神不安,近几日更是坐卧不宁,不时地打听消息。现在考上了,录取了,一下子放心了。这是凭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得来的,不是借推荐而得来的呀!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大姐引玲,因家里贫人口多劳力少,考上了初中也没能上学。大哥胜天上了初中,因“”没能好好学习,1968年毕业后回乡务农。二姐西玲,受了“读书无用论”的影响,1970年正在初中上学时,便无故停学不去了。只有丰胜从初中毕业后,顺利地考上了高中。这是我家祖孙三代第一名高中生,也是我家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中生。他是全家人的光荣,也是全家人的骄傲,更是全家人的希望所在啊! (十年动乱,“读书无用论”流毒蔓延。在此期间,一家人却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为“第一名高中生”欢呼雀跃。妹妹西玲中途辍学,让人扼腕叹息。几十年来,她在家辛勤劳作,侍奉父母,克勤克俭,任劳任怨。好在一对儿女侯艳侯蛟,已经大学和研究生毕业,跳出了“农门”,融入了城市。) 一双旧鞋 (1973年4月5日) 由于我家人口多,小孩多,经济非常困难,所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就成了这个家庭的传统。能吃的东西一点都不糟蹋,能用的东西再烂也舍不得丢,穿的衣服、鞋帽是补了又补、穿了又穿,实在穿不成了也要将几件烂衣服弄成小布片纳鞋底用。为了纳一双鞋,他妈、引玲、西玲不知要费多少功夫一针一线才能纳成,每个娃的鞋都是穿得烂得不成样子才当破烂卖掉。 前几天早饭后,闲来无事,在东边屋里看见一堆穿烂的鞋,便想把其中烂得实在穿不成的拣出来,卖给收破烂的人。我在柜子底下拉出来一堆子,挑来拣去,见有一双花面旧小鞋,样子和鞋面花布好像女孩子穿的。虽然很烂了,但还能凑合穿几天。看了看,按照尺寸大小估计小儿子争胜还能穿上。如果再不穿,便再没有人能穿上了。于是便把争胜叫到跟前,把鞋上的尘土拍了拍,让他穿到脚上试试,看大小合适不合适。争胜走到近前,将鞋看来看去。穿吧,不大乐意,鞋上有花叶图案,好像是给女孩子穿的。不穿吧,又怕挨训斥。正在犹豫,西玲站在旁边低声一笑,争胜再也不肯穿了,转身想溜。我便大喝一声:“穿!穿上试一试!”争胜一看我脸色发怒,急忙转身,撒腿朝大门外逃去。我大怒,立即追去,并大喊:“站住!看我追上非打死你不可!”争胜一听越跑越快,一直跑到学校,也不敢进教室,只好躲进厕所里。巷东头党锁在巷中大声就喊:“争胜大杀娃哩!”巷里不少人也跑出来看热闹。我一直追到西头巷,硬被人挡住拉回来,怒气久久不能平息,觉得家里人怎么不懂道理,不从小让娃娃知道一针针一线线来的不容易,这怎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呢! 而赵妈心里却在想:这本来没有一个钱的事,却怎么闹得捂耳喊叫的不得了呢!是不是玲儿大嫌我在路井住的时间太长了,心里有意见?口里却不好说,所以便有意寻事闹事。于是,便把她的心意给菊兰说了。菊兰笑着说:“不是!” 我一听,不好!赵妈再因这事提出回西庄子去,那该咋办呀!所以争胜从学校回来后,也再没追问穿不穿旧鞋的事了。争胜也才放心了。 (旧鞋一双,祖孙三代,都是贫穷惹的祸。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父亲那一种近似粗暴的做法。几十年过去了,当一家人回忆起这件往事的时候,既没有对父亲过激行为的异议,更没有对争胜“落荒而逃”的指责。漫过大家心田的,则是难以言表的伤痛与感慨。) P171-17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