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元一九二七 毛泽东蒋介石之权力转折元年

公元一九二七 毛泽东蒋介石之权力转折元年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作者: 朱华祥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75381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细节入手,对发生在1927年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梳理,从新的角度对许多此前文献中没有涉及到的历史细节进行诠释,目的是努力接近历史真相。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出炉、中共党内几派斗争、《登黄鹤楼》诗的错误、八七会议的情境、秋收起义全景、毛泽东与杨开慧、贺子珍的婚姻恋爱、苏俄对国共两党的控制、国民党迁都乱象、北伐故事、四一二政变揭秘、蒋介石第一次下野的真相、蒋介石与陈洁如、宋美龄的婚姻恋爱……
目录
引子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第一章跃马谈兵鏖战南昌
第二章云翻雨覆独步湘江
第三章乱中智慧政坛驰骋
第四章棋高一筹点燃赤贫
第五章黄埔博弈政变前奏
第六章湘潭三雄心潮逐浪
第七章宁汉内讧喋血建都
第八章风云漫天两路出击
第九章情定美龄联盟焕章
第十章军事暴动神龙见首
第十一章蒋宋合璧纵横华夏
第十二章遁入井冈壮志凌云
尾声光照人间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民国十三年(1924年)九月,孙中山亲自组建了北伐军,并于九月十八日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北伐目的是什么?不太清楚。仅仅是打到北京?也不太清楚。 显然,那是一次军事冒险。当时在国民党阵营内部出现了许多反对意见,连孙中山的儿子孙科都为此辞去了广州市长职务。 有文献显示,为了支持老爸打仗,从民国十二年(1923年)四月到十三年(1924年)六月,孙科领导的市政府至少拿出了一千万元。如果不给,孙中山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追着孙科打。逼得这位无奈又“无能”的儿子,在广州商人身上拼命附加捐税,结果间接导致了在粤商团发起了反对孙中山的战斗。 一贯忠诚于孙中山的廖仲恺因意见相悖,也辞职了。 蒋介石亦觉得孙中山是一意孤行,递交了辞去黄埔军校校长职务的报告。 而与国民党合作尚在蜜月期的中共,亦是反对那次北伐的。 可孙中山依旧倔犟地让胡汉民当了代理大元帅,自己于九月十二日出发去韶关,他把那里当作北伐总司令部。 不甘心自己的建国理想付之东流,孙中山把参加这次北伐的部队改名为建国军。他没有起用党内的军事专家蒋介石为军队首领,而是指定湖南籍的政治家谭延闽担任总司令,并决定湘、赣、豫军全部参战,滇、粤军抽调一部分随行。实际上孙中山心里最清楚,建国军中除了蒋介石的黄埔军校学生和许崇智的建国粤军外,其他部队都是有奶便是娘的小军阀。 果然,这次北伐还没开始就知道了结果。 先是后院起火,官逼民反,广州粤商团于十月十五日凌晨发动叛乱。蒋介石指挥他的学生兵成功弹压了叛乱。虽是小试牛刀,却使他和他的学生军尝到了最初的胜利果实。 再是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激战正酣时调转枪口,指向了他的顶头上司玉帅吴佩孚。九月八日才刚刚登上美国最具影响力杂志《时代》封面的吴总司令,直坠万丈深渊,逃往天津;最后吴被蒋介石打败,去了四川,在长江之上刘备托孤的白帝城一住五年。 正是冯玉祥的政变,他的部将鹿钟麟带领二十名士兵,将末代皇帝溥仪逐出故宫,无路可走的溥仪迈出了倒向日本的第一步。 冯玉祥的这次政变,也间接导致孙中山去逝。孙总理如果同意蒋介石坚守黄埔(他以为蒋介石会被商团打败,还威胁蒋说他是不会回援广州的),拒绝冯玉祥的北上邀请,他的生命会在几个月之内消亡吗?如果历史允许假设,已善于跃马谈兵的蒋介石会继续忠于孙中山吗?在文献中已有蒋介石公然反抗孙中山的记录,如他拒绝率学生军去韶关。 但所有的历史都告诉人们,孙中山之所以会被尊为“中华民国国父”跟蒋介石不遗余力的宣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曾命令陈果夫花一百万买回了一张一八九五年左右的照片。这张照片中,中间坐着的是革命党领袖杨衢云。当时孙中山是杨的秘书,直立在杨身后。蒋介石不能忍受国父屈身于随从的地位,这对他高举孙中山的旗帜杀向北方的宣传不利,北伐不仅需要武力,还需要精神。 一面继承中山遗志一面操纵枪指挥党的蒋介石,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似乎都比孙中山更有运气。他只花了七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地盘从珠江流域推进到了长江流域。北伐军初时为八个军不足十万人,军饷也只筹足两个月五百万元,如今已是两百个团二十六万多人的大集团军了。在这个集团军中,他的嫡系部队显然最有战斗力。 但蒋介石是清醒的,他闭着眼睛也能把八个军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黄埔战术部总教官,也是蒋中正在日本振武学校留学时的师弟,是坚强后盾,但也不能肯定他在膨胀的时候没有野心。好在五个师中绝大多数是听自己指挥的。这个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军在两年前成立时约有一万人,当时月饷达四十五万元,是国民革命军的精锐部队,也是自己的嫡系。 第二军军长谭延闽。此人是个八面玲珑的水晶球,号称是官员中的“甘草”,跟谁都可以搭配。曾被孙中山看重,但他应该明白自己目前的实力,他的建国湘军不会是自己的敌人(蒋介石此刻还不知道八个月后,谭会成为自己与宋美龄结婚的功臣),况且,他也不在军中,治军非他所长。 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孙总理当过他的主婚人,曾参与平息建国滇军总司令杨希闵的叛乱,所以他成为了由建国滇军改编而来的北伐第三军军长。全军多为云南人,无甚作战能力,但打江西立了功,应该行赏。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他的部队由建国粤军改编,是自己的副校长,他只想做南粤王。但他的党代表廖乾吾要提防,不能让这个共产党把自己好容易才从许崇智那里弄来的粤军给带跑了。这个军里有张发奎、陈济棠等名将,其中最能打仗的独立团要提防,团长叶挺曾留学苏俄,是个共产党。 第五军军长李福林。这个比自己大十三岁的广东人,老早就是同盟会员。是个墙头草,他与去年第四军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的师长张发奎的关系诡异,要防。但他的部队基本是地方军和绿林汉改编而成,无甚战斗力。 第六军军长程潜。与谭延闽同为湖南人,此人差点顶替了我的黄埔军校校长,要不然,今天安坐南昌的真不知是谁?只是他的部队攻占南昌后又被孙传芳反攻,损失惨重。这个军虽无战斗意志,但听说程潜对政治工作很有兴趣,要继续利用他,也要防他。 第七军军长李宗仁。这个广西人有点捉摸不透,他主动投靠孙中山,足以说明他的智慧。他的部队虽然只有两万多人,但能打大仗。现在桂系已有九个旅二十个团的兵力,不能小觑。说不定他的心思与自己一样:打中山牌,枪指挥党。 第八军军长唐生智。也是个湖南人,是被吴佩孚打败了才投靠革命军的。他的第八军是由赵恒惕的湘军分化而来,虽然成立不久,但半年北伐,他趁乱扩军发展很快,已经号称有五个师,武器也不错,两湖已在他囊中。自以为靠他的湘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骄傲自大。最要防! 当然,更需要防备的人还有这八个军的党代表以及副党代表。他们有的还处于地下秘密状态,但起码有一半是共产党。 虽然,此次北伐得益于苏俄数百万美元的资金和军火,以及庞大的军事顾问团(苏俄参加北伐的全部军事顾问约五十余人。军事总顾问加伦,总参谋长罗加觉夫,副参谋长切列多夫。第一军葛尔培伯特,第二军杰卜罗斯基,第三军马尔赤利克,第四军帕罗,第五军雷林,第六军波列盛科,第七军兹金,第八军奥尼依奇。还有航空、海军、炮兵、工程兵、兵工厂的顾问),但与共产党的合作总是让人担惊受怕。 北伐出征前,蒋介石在“留别全体官长学生书”中写得明明白白:“本校长向以革命为前提,前次提出整理党务案,及要求我同学各保持纯粹之党籍,皆仅考虑本党与共产党合作之方法,并非怀疑本党与共产党合作之原则。无论其退出C.P,而为纯粹之国民党,或退出国民党而为纯粹之C.P分子,本校长皆一视同仁……” P29-3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