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风俗与信仰
字数: 109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仲富兰
出版日期: 2012-08-01
商品条码: 9787309082593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77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
¥2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我们的国家》是一套专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由名家倾情撰写的系列丛书。本丛书由各领域卓有名望的专家撰写,内容厚积而薄发,行文严谨而鲜活。面向的读者群体也极为广泛,既可以是国内读者,也可以是海外华人;既可以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通俗读物,也可以作为中华青少年追溯与了解祖国文化之源的可靠读本。《风俗与信仰》是丛书之一。 《风俗与信仰》分析中国风俗与信仰的特征和性质。本书由仲富兰著。
目录
导言:风俗与信仰的考察视角和价值功能
风俗与信仰的一体两面
考察风俗与信仰的几个视角
风俗与信仰的价值和功能
一、民生:物质生活的瑰丽画卷
独步世界的服饰习俗
开放流畅的饮食风习
各具风姿的民居习俗
舟马车轿与交通行旅
二、民事:约定俗成而化成天下
聚族而居韵家族风俗
以义结缘的民间社团
协力同心的乡规民约
生产流通与商帮风俗
三、民礼:缤纷多姿的人生仪礼
迎接新生孩儿的风俗
养育有度的成年冠礼
谈婚论嫁的婚姻俗制
敬老崇文与尊老风尚
生命终结的丧礼习俗
四、民娱:四时八节的节日仪式
万紫千红的春季节俗
映日荷花与夏日节令
银烛画屏与秋季节日
暮雪辕门与冬日风俗
五、民艺:永不过时的民众游艺
语言民俗与口头文学
游戏人间与竞技弄潮
乡土美术与民间工艺
民间音舞与吹拉弹唱
乡音袅袅的地方社戏
六、神灵信仰:主宰万物的人格化身
开天辟地创世神
保佑平安守护神
图腾崇拜说祖神
神灵传播为俗神
七、鬼魂信仰:离开肉体的灵魂漫游
关于灵魂观念的幻想
阴阳与鬼精灵的构架
世俗生活的三个鬼节
灵魂与超自然的想象
八、多神崇拜:神灵信仰的实用表达
自然神灵崇拜与土地神祗
护佑一方老百姓的城隍神
炊烟袅袅的灶神与火神
恭喜发财人见人爱拜财神
九、巫术信仰:现实图景与未来展望
巫术信仰是文明的源头
巫术迷信是文化的产物
迷信类型与心理需求
驱鬼祛病与巫术功能
传统迷信与权力崇拜
摘要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产物,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义。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发展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走过了漫长的时代。先民们在与人猿相揖别之时,从披着兽皮和树叶裹身,逐渐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了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然而,爱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可是说从服饰产生的时候开始,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信仰风习,都沉淀在服饰之中,构筑成服饰文化特有之精神内涵。 在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追寻中国服饰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一两万年以前,山顶洞人就会用骨针缝制兽皮服装。至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开始了定居生活,产生了农耕、纺织,出现了以麻布、葛布制作的服装。此后,又发明了养蚕、纺丝和编织,于是,人们的服饰便在农业、手工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日趋完备、精致。战国时期,人们思想活跃,商业发达,服饰亦日新月异。隋、唐统一后,社会经济繁荣,服饰愈显华丽,形制也更加开放,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服饰发展的一个高峰。与此同时,各民族在服饰上的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和深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六朝时裤褶裥裆等轻巧便利的北方服饰在中原地区盛行,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对中国服饰演变也起了重要影响。中国以其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民族服饰而享有“衣冠王国”的称誉,正是中华各族人民交流融合、亲密合作,共同创造了中华服饰文化的辉煌。 中国服饰在其五千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虽干变万化,但仍有规律可循。从样式上看,上衣下裳和衣裳连属为两种基本形制,两者交互使用,相容并蓄。商周以前,一般多用上衣下裳制,后世的胡服、裤褶、襦裙等,便是其遗制。上下相连的“深衣”最初出现在春秋战国之交,以后的袍服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图案纹饰、动植物和几何形纹最为盛行,其表现形式为:上古较简练、概括,饶有抽象之趣;秦汉以后,日趋工整、均衡,布局严密而规范;明清时期,注重写实,形象细腻逼真,栩栩如生。服饰色彩,上古时期比较单纯、鲜艳,后世则趋于繁复、协调,色调较为稳重、凝练。 从服饰的构成来看,主要有衣(包括上下衣)、帽、鞋以及发型发式等附属品;从职业和性别上来看,则主要有官场服饰、民间服饰(普通男子)、妇女服饰三种类型。然而,综观中国传统服饰,又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是必须指出的:第一,进入阶级社会后,衣冠服饰不仅是人们的日常用品,而且成为统治阶级严内外、别亲疏、昭名分、辨贵贱的政治工具。夏商时,中国开始形成冠服制度,西周时,臻于完善。此后,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冠服之制,帝王后妃、文武官员、黎民百姓因其身份不同而在冠服的样式、纹饰、色彩上有了严格的差别。虽然其具体规定在历代有所损益,但以不同服饰区分身份等级的基本形制,却长期沿袭不变,对后世产生了深入人心的影响。第二,服饰还受到传统礼法的约束和传统伦理规范的强力制约,特别是宋、明以后,由于道学和理学的弥漫,服饰渐趋拘谨、保守,甚至还出现了诸如妇女缠足之类摧残肢体的陋习。 显然,等级服制与传统的伦理规范对服饰的发展是一种和阻碍,它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美化生活的愿望是相背离的。因此,在社会文化条件急剧变化的近代,传统服饰的改革便势在必行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变革倾向是在鸦片战争后,伴随着清代统治的日趋衰落,西方文化影响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服饰也逐渐更新了。与前代一样,清代统治者也以法律形式对冠服的形制、纹饰、颜色等作了严格的等级规定。然而,至清代晚期,人们开始突破旧有的规范,如团蟒之纹、四开衩之袍等,多有不按品级而用者。禁止庶民使用的金绣、彩绣、狐皮等,富有之家也常常违例而用。这一现象在南方的苏沪地区尤为多见。王韬《瀛蠕杂志》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侈,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又如红色风兜,本为一、二品官所戴,但至光绪年间,沪地用红兜者却比比皆是,故《沪北新乐府?红风兜》云:“绛云朵朵飞街头,十人而九红风兜。风兜虽红镶以锦,捐票官阶非极品。虽非极品,已非小民。职方如狗都督走,朝廷名器无乃轻。”这种服饰逾制的现象表明,传统的封建正统观念和等级服制此时已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动摇,它实际上预示了服饰变革的潮流开始萌动。 鸦片战争后,上海等通商口岸的商埠、租界中出现了华洋杂居的现象。与外国人联系密切的买办、富商、洋行职员等,因受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常常仿效洋人,穿起西服、西裤。而一些与外国商人、水手接触较多的青楼娼优也纷纷着起“窄袖革履”的西式服装,用起手帕、围巾、手笼等域外舶来物品。这种效穿洋服的举动虽局限在城市,且波及面有限,但毕竟是中国社会靠前的新现象,其开风气之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P25-2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