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少数民族民居
字数: 8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叶禾
出版日期: 2011-04-01
商品条码: 9787508714233
版次: 3
开本: 16开
页数: 157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
¥1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内容简介
在戈壁草原,有飘着奶香的蒙古包;在山崖水边,有凌空建起的吊脚楼;在吐鲁番盆地,有矗立在炎炎夏日中的土房民居;还有海南黎族的“船形屋”、藏族和羌族的碉房、云南傣族的竹楼……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上,不同的生态环境、生产及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造就了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居住文化传统,并在其各自的民居结构、形式和风格上,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各少数民族的居住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人文色彩。
作者简介
叶禾,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民俗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游牧文化》、《游牧习俗》、《中国女性民俗文化》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
蒙古包与“仙人柱”
东北地区固定式民居
火炕
王府建筑
昭庙建筑
第二章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
维吾尔民居
土房民居
居室布置及礼俗
毡房及毡房生活
清真寺的建筑文化
第三章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
干栏式的民居及居住环境
“三坊一照壁”和“一颗印”
形态多样的西南民族建筑
藏族、羌族等民族的民居
村寨中的公共建筑及习俗
宗教建筑及民间信仰
第四章 中南、东南地区少数
民族民居
不同民族的干栏式建筑
石房、木屋、茅屋、“船形屋”
别具特色的畲族和土家族民居
寺庙、祠堂、桥梁及公房
村寨聚落景观
室内的设施及家具
摘要
第一章 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
火炕
满族的“万字炕”
满族睡的炕称“万字炕”,或称“转圈炕”、“拐子炕”、“蔓枝炕”等。满语称“土瓦”。满族的火炕有自己的特点。第一,环室为炕。卧室内南北对起通炕,西边砌一窄炕,也有的西炕与南、北炕同宽的,与南、北炕相连,构成了“兀”型。烟囱通过墙壁通到外面。第二,炕面较为宽大,有五尺多宽。炕既是起居的地方,又是坐卧的地方。人称之为“火地”、“地炕”。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保暖。满族使用和发明的火炕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来供热的,做饭也罢,烧水也好,热气都通过火炕,所以炕总是热的。有的人家为了保暖,把室内地面以下也修成烟道,称为“火地”或者也叫“地炕”。第四,“烟囱出在地面上”是满族民居的又一个特色。满族炕大,烟囱也粗,用砖和泥垒成长方形,满语称为“呼兰”。烟囱高出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连。满族人喜欢热炕,他们往往在炕沿下镶上木板,上面镌刻着卷云纹等图案,朴素而美观的装饰与铺地的大方青砖相映成趣。
《宁古塔纪略》载:“房屋大小不等,木料极大。有白泥泥墙,极滑可观。墙厚几尺,然冬间寒气侵入,视之如霜。屋内南、西、北接绕三炕,炕上用芦席,席上铺大红毡。炕阔六尺,每一面长二丈五六尺。夜则横卧炕上,必并头而卧,即出外亦然。橱箱被褥之类,俱靠西北墙安放……靠东壁间以板壁隔断,有南北二炕,有南窗即为内房矣。无椅凳,有炕桌,俱盘膝坐。”
满族家庭生活以炕为中心,其饮食起居都与炕分不开,所以对炕也很讲究。在盖房子的时候,也是先盖西厢房后盖东厢房。传统上有“西炕为大”的习俗。西炕为至尊的位置。家人不许坐卧,不在西炕进食,不许客人坐卧,不置放一般人的照片、画像,更不允许乱放狗皮帽子、皮鞭子等杂物。满族人家居室的西墙为供奉家中“祖宗板”(祭祀神位)之处,因此,西炕也称为“佛爷炕”,西墙上供奉的佛爷匣子是极为神圣的,一般人不能随便看。匣子里珍藏着本民族祖先、民族功臣及本氏族、民族尊崇的人物,还有宗谱,记载着家族历史的兴衰及祖先的功绩。所以炕上只摆设祭器供品。总之西炕是供奉祖先的圣地,不随便触动。
满族长期生活在东北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的广阔地域。这里的地理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满族的民居特征,并逐渐形成北方少数民族特点鲜明的寝居习俗。为了抵御冬季风雪和严寒,满族先世肃慎人、挹娄人和勿吉人基本为“穴居”。女真族在形成初期,仍然沿袭先世的“穴居”习俗。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