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台湾念真情

台湾念真情

  • 字数: 15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吴念真
  • 出版日期: 201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2943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台湾念真情》中记录的小人物故事,印证了“台湾好看的风景是人”的说法,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淳朴的民风,能唤起人们对民族美德的回忆和向往。吴念真总在书中提起的“寻找台湾生命力来源”,也是指一个民族去追忆它曾经美好,现在已经失去的精神生命力。
    故事中的主角都各有各的困顿和难处,一如吴念真电影作品《恋恋风尘》和文学作品《这些人,那些事》中的主角们,但他们也有他们的生命哲学和尊严,渺小但自得其乐,都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来支撑,所有这些,都会给读者安心的力量。
内容简介
 熟悉而淡去的味道,热望却远离的人情。
我们逝去的,在那些乡镇角落依然有迹可循。
“台湾念真情”是吴念真的第一个电视节目,深受喜爱,重播十余年。在这本细述人间邂逅的“台湾笔记”中,吴念真以独有的朴质幽默语言记录人间群像。这些都是他电影和小说的现实来源,书中部分篇章更被选入台湾中学语文教材。
《台湾念真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台湾最质朴的平民百姓。他们对传统的坚持、对美德的理解,体现了台湾最本初的生命力所在,也能让大陆读者更加真切地看到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生活方式,理解台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作者简介
吴念真
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瑞芳镇的九份,那是台湾知名的矿区。
1967年,初中毕业,辍学到台北工作,利用工作之余完成高中学业。
1976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并进入辅仁大学夜间部会计系,白天则担任图书馆管理员。
1980年,进入中影担任编审,与作家小野一起合作推动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
1989年,离开中影担任自由编剧,获奖颇丰。
2001年,开始舞台剧创作,成功诠释全民戏剧。
现任吴念真企划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录
台北市
温暖沿街卖的面茶老人/ 2
呼唤记忆的米香老人/ 7
天下第一家/ 12
专替台北市擦屁股的人/ 15
永远的等待/ 18
永不落幕的剧场人/ 22
台北县
平溪放天灯/ 27
另一个九份/ 31
永远安静的“永安村”/ 35
无怨无悔的动物园长/ 39
流浪狗的保姆/ 44
以脚代手的口足画家/ 48
瑞芳大小粗坑集福社/ 53
三峡插角里的矿坑世界/ 57
桃园
和泰雅列祖列宗沟通的意大利人/ 62
空中花园/ 67
自由无边的残障技师/ 72
新竹
在天之涯的泰雅部落/ 78
湖口义民庙与神猪/ 81
坐娃娃车的医生们/ 89
台中
大甲镇的传说与历史/ 93
大甲镇澜宫妈祖圣诞/ 100
无言的山丘/ 105
家在山那边/ 108
驾驶大拖车的小飞侠/ 111
南投
捡骨师廖煌柱/ 116
彰化
锣声若响/ 120
耕海的人/ 122
员林石佛公与歌剧团/ 127
无处不飞花的田尾/ 130
云林
台湾正港“荷兰村”/ 135
人人都是神农氏/ 140
路边夜总会/ 144
嘉义
高山鲴鱼的守护人/ 148
八十五高龄的苦行僧/ 152
台南
南化县猕猴爷爷/ 159
日落而作,日出而息/ 162
学甲镇鸽笭大赛/ 166
高雄
我是神,我还未成年/ 173
新大港香肠摊/ 176
无星饭店的大厨师/ 179
时光停止流动的港口/ 182
饱了别人、瘦了自己/ 185
角头兄弟大车拼/ 188
拈花惹草招蜂引蝶/ 192
金花婆婆/ 195
屏东
活在田野里的急智歌后/ 199
澎湖
被遗忘的土地/ 202
保生大帝的子孙/ 205
望安乡东吉人回乡/ 208
宜兰
打造吉庆与欢乐的一家人/ 218
马赛夜市/ 221
二结王公庙搬家/ 226
花莲
黥面工作室/ 232
会走路的邮局/ 237
天使老矣/ 240
在大地作画的人/ 243
台东
艺术家头目/ 248
绿岛海底安安的家/ 252
兰屿朗岛村/ 258
摘要
    温暖沿街卖的面茶老人
         冲面茶的绝技—要稳、要准、要狠。当然,如果你自认技术很好的话,也可以学阿公或阿伯,把水壶提得很高很高往下冲,不过,要小心别烫着了……
    
         在一次出外景的工作中,遇到一位卖面茶的阿伯。也许因为太久没看见这种生意吧!那种“遇见记忆”的意外惊喜,让我当下就直接跟那位阿伯说,我们想请他当我们节目的男主角。面茶阿伯原本有一点害羞,不过经不起我们的死缠烂打只好答应了。问阿伯住在哪里,阿伯说他不识字,也从来不记地址,他告诉我们他住在“台北市太原路双连市场那边,一个变电所旁边有一条巷子里面……!@#$……”反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址。
         外景当天,地方其实不难找,只是面茶阿伯昨天晚上到凌晨两点多才回来,此刻还睡梦方酣。
         阿伯住的老房子让人家印象深刻。这栋老房子里一共住了二十几户人家,都是从外地上来台北讨生活的分租户。当中除了阿伯之外,还有一位八十二岁的阿公也在卖面茶。
         “这里房子虽然旧,而且环境也不好,但是大家住久了也有感情,就不会在乎那么多了……”也住在这里的美玉阿姨告诉我们。
         美玉阿姨原本在高雄做房屋翻修生意,但是一个女人家在都是男人的商场里做生意着实不容易,而且常常被人家骗,美玉阿姨一气之下干脆收手,把所有东西卖掉,买下一间房子,然后上来台北另谋生路。她看报纸找工作,看到理容院在找人洗毛巾,于是阿姨就去做了。从那时候一个月七千块开始做到现在两万八。
         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或者在都市边缘地带生活的更多人,也许都和美玉阿姨一样,各自有着一段充满辛酸和些许传奇意味的故事吧!
         说着说着,我们的两个男主角—卖面茶的阿伯和阿公终于起床了。卖面茶的阿伯和阿公因为都是晚上十一二点才回来休息,所以大都睡到中午才起床,下午一两点再出门做生意。出门之前得先烧一大堆开水,将面茶粉、太白粉、泡饼、糖等所有材料准备好,然后再准备上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