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解读《存在与时间》

解读《存在与时间》

  • 字数: 28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路
  • 出版日期: 2012-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095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西方哲学中,Being是一个根本性的概念,对于它的解读直接关系到一个哲学家哲学思想的方向。从古至今,从巴门尼德至海德格尔,它都是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海德格尔在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对being的论述堪称典范。该著问世之后,围绕它的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存在与时间》的中译本在我国学界影响巨大,文、史、哲、艺等学科均有引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译本提供的很多概念形塑着当前学界的理论话语。尽管如此,由于文本和概念较晦涩,汉语学界却鲜有关于《存在与时间》的系统性、反思性的研究著作。本书以《存在与时间》中的四节为对象,仔细逐段、逐句进行分析,探讨了以"存在"作为"being"的对译所造成的概念晦涩和理解困难,在对being的理解深度上做出了重大拓展。本书提出了一个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新思路。它对于理解《存在与时间》而言很好有意义。
目录

**章 读不懂的《存在与时间》
1.关于“存在”的意义
2.关于“存在”的结构
3.关于“此在”的说明
4.关于“在世界之中存在”
5.基于“在之中”的解释
第二章 解读《是与时》
1.关于“是”的意义
2.关于发问的结构
3.关于“是”的发问的结构
4.“此是”――一种特定的是者
5.“此是”的两种特征
6.关于“在一世界一之中一是”
7.基于“在一之中一是”的解释
第三章 为什么是“是”,而不是“存在”?
1.讨论问题的出发点
2.关于语言的考虑
3.从结构的观点看
4.“是”的独特性
5.系词的理解
第四章 翻译的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
1.译者的理解
2.难以理解的问题
3.语词与语词所表达的意义
第五章 “一‘是’到底”论的意义
1.举例与一“是”到底论
2.系词含义的必要性
3.存在含义的必要性
4.两种必要性
5.必要性比重要性更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Sein及其相关概念德文一中文对译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