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舌尖上的中国:庄臣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庄臣味道

  • 字数: 16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 作者: 庄臣
  • 出版日期: 2012-07-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638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7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该著作是近期央视(CCTV-1)收视破纪录,意外走红的美食文化题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粤菜美食家庄臣先生近期新力作。
该著作纪录了该片走红的背后故事;纪录了庄臣10年游历、品味中华各地美食后对舌尖上的味道、文化、人生的感悟;并用美食背后的精彩故事引领我们用"心尖"去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内容简介
庄臣(黄海翔),饮食文化者;名厨出身的成功人士,可谓是一位识“弹”识“唱”的美食专家,并担任多个美食节目的主持,多个饮食协会及饮食商会的会长、名誉会长。广州美食旅游大使;被誉为“美食家、食神”; 在爆红的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广州“粤菜”美食家庄臣现身在第六集《五味的调和》中,为“鲜”代言,他代领摄制组在十余天的时间里走进粤菜。
《舌尖上的中国:庄臣味道》是央视(CCTV-1)美食题材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该书详细记录了该片走红的背后故事,拍摄的幕后发生了哪些趣事?中国八大菜系正在面临怎样的危机?纪录片中删减了哪些故事?以及第六集中现身的广东美食家庄臣先生同你一起分享中国菜的“味道”—文化味、文明味。“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庄臣,美食美酒、时尚生活写作人、制作人、有名美食家、广州饮食旅游大使。曾在英国学习酒店管理,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打造国际五星级酒店的先行者,曾担任餐饮总监一职多年,目睹过众多政要富豪的饮食爱好,见证了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2012年受邀拍摄《舌尖上的中国》,在第六集五味的调和中以“鲜”味作引,带出庄臣其追求天然鲜味的食材。全程参与央视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内容策划并担任粤菜文化的主角。
   1991年开始参与电视饮食节目的拍摄,1996年起在各类平面媒体开设饮食专栏。2004年始,应《广州日报》邀请,与香港有名美食家蔡澜同期开设饮食杂谈栏目,随后在该报实用新闻版增设《庄臣食单》至今。目前,正主持着香港亚洲电视本港台逢周日晚八点播出的《广饮广食》节目。
   品牌栏目:《广州日报》的《庄臣食单》、中国饭店杂志的《葡萄酒专栏》、美食导报的《与庄臣同醉》、亚洲电视本港台的《广饮广食》、《广州美食地图》、广州电视台的《冠军美食》、广东电视珠江台的《庄臣品酒论味》等。
   国家一级评委,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获法国国际美食会授勋国际美食博士,2005年荣获广州市政府授予的“年度餐饮风云人物”和“饮食文化推广家”殊荣。   
目录
自序
时间的味道 庄臣06
引子
《从舌尖上的中国》,看庄臣一路走来10
第一篇 舌尖上的味道
神州风采14
广饮广食88
第二篇 舌尖上的文化
食之文化132
美食传说162
第三篇 舌尖上的人生
街头巷尾184
美食人生196
摘要
    大煮干丝 而另一家带有欧陆风情的淮扬菜馆“百合居”,也是一家精品馆子,它更像酒店的“扒房”。它的出品,其选料更是考究,制作细腻。以扬州炒饭为例,师傅选用东北大米,以鸡汤烹煮成米饭,佐料爆炒后要将油分吸去,令炒饭爽口,每个工序都非常严谨,看得出店家的心思,和吃东西的阅历。 在百合居还吃了_一款“大煮干丝”,这是一道较为常见的淮扬菜。豆腐干的质量是菜式好坏的关键,店铺的师傅需要到扬州附近的郊县拿货,如淮阴等地采购。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道豆腐馔,主要用浓汤和火腿烹制,还加入了炒制水晶虾仁的河虾,十分有味道。 我在“苏浙汇也吃过这道菜式,这里却叫“鸡火干丝”,以鸡汤和火腿烹制,汤汁里加入火腿蓉,使菜肴的味道更加香浓,是荤素之间的一种融合。 上海小食 走到云南南路,我被一家叫“民心”的小食店的蒸乌鱼蛋吸引住了,这里卖的是小乌鱼蛋,比平时所见的大乌鱼蛋要好吃很多,于是马上叫了一盘,果然没有失望,其味鲜,口感要比大的优胜,而且鲜而不腥。这就说明,有时候小店的食物也有它的独特之处,所谓美食在民间嘛。 走走停停又来到了黄河路的“金八仙”吃“温蟹”,之前在这里吃过几次,觉得它的卫生条件还可以,吃完后也没出现什么肠胃问题,于是每每到上海,便忍不住过来瞧瞧。温蟹需要腌制十几小时,吃起来确实甘香,尤其是蟹膏,更爪人回味无穷,而且越吃越起劲,越吃越上瘾,用试味的心态吃它是优选的。温蟹的做法跟新吉士的醉蟹不同,当然和潮州、宁波的做法也有差异,不过其共通之处都是生腌,所以肠胃较弱的朋友,要‘小心”这种上海美味。 在上海吃东西,到小馆里更感风味,更有乐趣。譬如在吴江路的小杨生煎包,那是一家每天都要排队等吃的小食店。生煎包是即制即煎的,所以新鲜,肉香皮嫩。那天晚上差不多11点才到此店,还见到厨师在做包子,当然还是要排队才可吃到这种上海小食。 洋味上海滩 上海外滩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景点,在那里,近年开设了不少餐厅,像“外滩3号”便是其中一家甚有名气的洋菜馆。而外滩对面江的浦东区,金茂酒店和香格里拉酒店等都是近几年兴建起来的高级酒店。沿着香格里拉走出江边,那里也有多家酒吧和咖啡厅,从那里可以看到外滩的全貌,景色宜人,让人豁然开朗。 外国人在上海开设的西餐厅也有不少,“地中海”意大利餐厅就是其一。餐厅老板Palli是我老友,年轻时曾担任戈尔巴乔夫的“御厨”。“地中海”餐厅拥有自己的面包房,新鲜的面包,吃法就不同,再加上橄榄油,哦!我还喜欢磨点盐在面包上,总觉得味道会醒胃一些。而Palli的自制意大利面也很正,味道与在意大利吃的别无二致,不过,不是常吃到他的手艺。 中午与久违的好友来到了采蝶轩吃饭,采蝶轩是港式粤菜馆,在上海已开业多年。采蝶轩楼上便是广州蕉叶餐厅,是一间在上海经营得不错的东南亚菜馆。蕉叶在浦东的陆家嘴也有分店。上海人很喜欢这种外来菜,尤其是蕉叶餐厅的舞蹈表演,常常吸引食客的眼球,而它的食物也有别于广州,比广州更加洋化。饭后,上海老友老姚跟老马说要跟我去听爵士音乐,我十分兴起。自从2006年从芝加哥拍摄回来之后,一直都没有碰过正宗的爵士音乐,在上海就可以找到这种“洋文化”。 其实我―直在回味半岛酒店“扒房”的面包,新鲜而且有不同的品种选择。而在十四楼的露天吧,也是一个冥想的好地方。 如果单从景观来说,茂月酒店顶楼的酒吧,就更胜一筹了。与浦东的柏悦酒店相比,虽然风格不同,但是气氛更佳。哦,突然之间想起,那家久违了的在天平路41号的“老吉士”,那几味招牌菜和会讲广东话的上海经理小李。 P22-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