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 字数: 24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作者: 明一居士
  • 出版日期: 201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5061332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9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目前真实的唐僧,法名玄奘,28岁时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西行取经之路。
19年后,名震全印度的他,终于带着真经回到长安。
作者简介
明一居士,1958年生,知名佛学作家,习佛20余年,专注于研究佛作为凡人的本来面目,多部讲述众佛成佛道路的佛法小说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本书为其代表作。
目录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玄奘
玄奘是谁?
不做“长安十大高僧”,反生西行取经之心
生于书香门第,四岁丧母
自小便是“神童”
小小抄经手,十三岁破格为僧
对!西行取经
官府拒绝让玄奘西行
为逃出长安,忍饥做“难民”
被当做间谍,玄奘偷渡玉门关
独自一人,起程西行
独行沙漠生死一线,五天四夜没水喝
大悟:一切事物,皆由心所变现
进入西域,遭高昌国王扣留
玄奘选徒弟:悟清、悟明、悟净、玄觉
轻易放弃万贯银钱,说退土匪
白龙马现身
屈支国好看的两个女人,都爱上玄奘
色诱玄奘,反被教化
翻越雪山,痛失弟子
死亡,是一个全新历程的开始
不信佛的突厥王,却爱听玄奘说佛
邪教徒!烧死他!
与拜火教三大祭司斗法
痛苦,只因贪、嗔、痴
大雪山迷路
一年徒步二十四国,终抵印度
六遇强盗,差点真成唐僧肉
寻访佛陀的足迹
佛教衰败,玄奘失控大哭
优选的愿望实现了--那烂陀寺学法
游学全印度
降服婆罗门外道,挑战小乘佛法
为争抢玄奘,印度两大强国竟要开战
曲女城大法会连辩十八天
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
西行十九年,终要回大唐
偷偷摸摸出关,风风光光回长安
写下《大唐西域记》,让尊道的李世民转信佛教
不眠不休,苦译佛经
唐僧玄奘入灭
摘要
    玄奘是谁?
    唐高祖李渊定都大兴域后,更名为长安,同时将大兴宫、大兴殿和大兴门,分别更名为太极宫、太极殿和太极门。从这些名称的变更即可察觉出,已经谋得天下的李唐,对佛、道二教的态度发生了悄然变化:尊道抑佛。
    佛教正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然而,般若真谛,不生不灭;宇宙大道,不动不摇。天道民心自有其发展轨迹。正当天下僧尼不知何去何从、惶惶不可终日之时,转月就爆发了玄武门之变。掌控了朝廷政局的秦王李世民,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下立刻取消了沙汰佛道的诏令。
    不光是芸芸众生离不开寺院,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皇帝,其心灵也需要宗教的慰藉――如愿得到皇帝宝座的太宗李世民,登位不久,总是莫名其妙地心慌、心悸、盗汗,夜晚更是噩梦连连,以至辗转反侧,难以安眠。朝中那些精通佛理的大臣都明白,前不久异常惨烈的玄武门之变,自己亲手射死兄长、部下杀死胞弟,这种手足相残有违常伦,在太宗的心中留下了巨大阴影。于是,大臣们以“为国祈安,超度阵亡将士”为由,奏请皇帝,在皇宫启建“六道慈忏”法会。
    没想到,李世民居然真的颁下圣旨,诏请京城有道高僧到皇宫,准备连续七天举行法会,为国祈福,超度多年来死于战争、动乱与各种灾害的亡灵。
    六道慈忏,内容复杂,程式严谨,在佛门诸多之中堪称**,*少需要十名德高望重的大师级的高僧同时主持。
    唐初,天下佛教僧尼事务隶属于鸿胪寺。鸿胪寺大大小小的官员不敢怠慢,赶紧在京城内外各大寺院中遴选有道高僧,筹备皇宫法会。
    能到皇宫为国家祈福,为帝后祈安,是佛教界十分光荣的事情,所以大型寺院很快都举荐出了自己的人选。鸿胪寺卿郑元?对比着手头的名单,不禁颔首微笑:那些深孚众望的有道高僧尽在其中。然而,也有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反反复复地出现在郑元?的眼前:玄奘。
    作为国家专门负责藩属、宗教事务的*高主官,郑元璃几乎熟知京城各大寺院的所有住持,以及那些德高望重的名僧。但这个玄奘,他的的确确闻所未闻。在他的记忆里,这个人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在京城的僧籍册上。可是,现在京城内外大大小小的寺院几乎都推荐了这个人,甚至连大兴善寺、大庄严寺、大总持寺这些与皇家关系甚密的*尖大寺,也都举荐了他。
    这个玄奘,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如何能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突然冒了出来,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折服那些学问精湛、修为深厚的高僧?他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能在硕德①云集、高僧荟萃的京城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正当郑元瑞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在前厅当值的官员来报:宰相大人――萧璃前来鸿胪寺视察。
    萧?出身于南朝皇室。南梁皇族从武帝萧衍开始,就以奉佛传家。受家庭影响,萧璃从小就倾心佛教,常修梵行,在朝廷大臣中以精通佛理著称。
    当朝宰相驾临鸿胪寺,自然是为了皇宫法会之事。萧?审查鸿胪寺初拟的名单时,其目光掠过玄奘的名字时,似乎闪了一闪。这稍纵即逝的微妙变化,被郑元璃看在了眼里。他有些惊诧地问道:“宰相大人居然知道这个玄奘?”
    萧璃点点头:“恩,我知道。上个月,偶然之间听他讲过一次《杂心论》。”
    郑元?知道,《杂心论》以难解难讲著称。所以他好奇地追问:“那玄奘讲得如何?”
    “煌煌若丹凤鸣于九霄,沉沉如游龙吟于沧溟。”
    萧璃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然而,怎样的“煌煌”,如何的“沉沉”,萧?并没有说清,他像是在回味那次听讲的场景,眸子里洋溢着如梦似幻的光彩……
    宰相大人的神态,更撩拨起了郑元璃对玄奘的好奇,他决定亲自到大觉寺走一趟,去见一见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玄奘。
    在佛寺林立的京城,大觉寺并不是一座引人注目的名寺。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觉寺虽然史籍无名,但在初唐时期,因为有高僧道岳(公元568~656年)出任住持,其在佛教界的影响丝毫不逊色于那些皇家大刹。
    道岳,洛阳人,俗姓孟。他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温习儒业。他兄弟六人中,有三人披剃出家,而且都是名震天下的高僧。他在长安明觉寺研究《俱舍论》,五年足不出房门,终于无师自通,通达论义,著(《俱合论疏》二十卷。当初,玄奘从赵州千里迢迢来到京城,之所以要挂单大觉寺,就是为了向道岳大师学习《俱舍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仅仅几个月之后,客居于此的玄奘之名望,已经能够与道岳大师并驾齐驱。
    郑元?在大觉寺山门前下轿,在随从们的簇拥下来到大觉寺客堂。京城寺院的知客大都见多识广,知客从郑元璃身穿紫色官服、佩戴金色鱼袋,迅速判断出来者非同寻常,乃是一位官居三品的朝廷大员。再看看随侍在其身边的那几位鸿胪寺的主簿、录事,平时到寺院总是一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架势,眼下却卑躬屈膝,诚惶诚恐,马前鞍后,一脸的巴结。知客因而推断,来人可能就是主管藩属与佛道的鸿胪寺卿!他赶紧从禅凳上站了起来,碎步趋向前来,合十致礼道:“不知大人光临敝寺,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郑元?微微一笑,大度地说道:“是我不让他们预先通知你们的,怕惊扰了僧众的清修。”
    鸿胪寺卿亲自造访,必定有重大事情,所以知客说道:“请大人到会客室稍憩,小僧马上派人去请方丈和尚。”
    郑元?摆摆手,说道:“我并不是专程前来拜访道岳大师的。听说,有一位玄奘法师在贵寺挂单,若是方便,你先去请他前来一见。”
    “方便,方便。”不等知客吩咐,早有一位伶俐机敏的小沙弥匆匆而去。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