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长安到拉萨:唐蕃古道全程探行纪事(上下)

从长安到拉萨:唐蕃古道全程探行纪事(上下)

  • 字数: 6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 作者: 王蓬
  • 出版日期: 2012-04-01
  • 商品条码: 97878071289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54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本《从长安到拉萨(唐蕃古道全程探行纪实上下)》由王蓬著,主要内容是:唐蕃古道是1300年前,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子松赞干布而开启的一条汉藏交好的和平友谊之路,千百年来,不仅驰驿奔诏,和亲纳贡,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沟通着雪域高原那片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同时,西藏地处边陲,由于地域、民族、宗教等原因,又是当今世界最敏感的地方,需要下工夫去认识,更需要勇气和真诚面对。本书作者多次深入藏区,以唐蕃古道为主,兼及青藏、川藏、滇藏等路线,多角度、多侧面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藏族的起源,藏羌走廊的母系遗风,活佛转世的起始由来,穿插进历史事件与人物,地理现象和美景,宗教建筑及民俗。《从长安到拉萨(唐蕃古道全程探行纪实上下)》文史兼备,图文并茂,描写生动,引人入胜,将带给读者关于青藏高原百科全书式的人文景观。
目录
序言
引言
卷一汉藏交好开通衢
乾坤初定?盛世前夜
巍峨青藏?吐蕃崛起
唐蕃交兵战松潘
贞观时汉藏交好
公主远嫁开通衢
路遥知马力
卷二穿越秦陇河湟
周秦故土多遗迹
陇上自古出圣贤
唐蕃先声甘南道
茶马互市说临洮
夏河谷地有名寺
甘南多美女
黄河古渡何处寻
草原王国吐谷浑
雪域故宫?班禅旧居
大美青海?传奇马家
卷三日月分界?玉树临风
日月山分农牧界
唐蕃亘古非坦途
达赖转世有传承
班禅内地漂泊记
如镜湖泊?转瞬四季
河水倒淌有故事
夜宿黄河第一镇
探访黄河源
面对河源人的笑容
玉树临风?草原盛会
卷四雪域呼唤?古道新颜
雪域的呼唤
雪域的灵魂
草原?帐篷?孩子
藏区藏獒
云中哈达?神奇天路
木楼?经幡?玛尼堆
藏北羌塘明珠
千年绝唱?大昭魅力
多情诗人?六世达赖
繁华街市?艳丽唐卡
雪域圣城拉萨(上篇)
雪域圣城拉萨(下篇)
卷五川藏线风景
四水灌川?锦绣天府
改土归流?川边藏情
奇人?奇事?奇书(上篇)
奇人?奇事?奇书(下篇)
红原?绿水?青山
嘉陵新源藏区考
康定情歌泸定桥
折多风雪雅安雨
卷六滇藏线风情
三江并流?藏羌走廊
泸沽湖畔?走婚男女
松山战场访谈
国殇祭奠先烈
大研古镇土司府
滇藏古道叙茶马
卷七雪域风物风情录
看牧民套羊
看喇嘛跳锅庄
旋转的经轮
雪域草原异兽
雪域草原珍禽
庙会?歌舞?藏戏
藏寨?碉楼?民居
寺庙?喇嘛?供养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摘要
    天下大势 在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唐代无疑占有重要且光彩的一页。在此之前,“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华夏民族历经夏、商、周的迁徙整合、相济相融,春秋战国的合纵连横、争相称霸、诸子百家、学术争鸣,把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治武功,学识智慧,开发得淋漓尽致,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的学说与西方同时期苏格拉底、孟德斯鸠的哲学思想遥相呼应,共同丰富发展了人类的文明。之后,秦扫六合,在中华大地首次创建大一统的秦王朝,设置郡县,统一文字,筑长城、戍五岭,广修驰道,海内为一,秦虽短暂,却为华夏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奠基式的贡献。 “汉承秦制”定都长安,吸取秦代修筑豪陵、滥征民力从而引发动乱的教训,汉初朝野上下都接受黄老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朝廷轻徭薄赋,百姓休养生息,仅用半个世纪,国库充盈,社会安定,这便是垂范后世的“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又重用董仲舒、桑弘羊、张骞、卫青、霍去病等一批思想家、外交家、军事家,冶铁煮盐,兴修水利,打击匈奴,交好西域,把中国古代社会推向第一个巅峰。其时,汉代疆域东南至海,西北至今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包括了今属阿富汗的300公里的瓦罕走廊及中亚许多国家和地区,西南至越南中部,东北则至朝鲜半岛,是当时世界上幅员辽阔、实力充盈、四方辐射、万国来朝的第一号强盛大国。而且,两汉持续时间长达400年之久,制定典章,拓展疆域,开通丝路,沟通欧亚,对后世的影响既深且巨,少见。华夏民族正是经历了汉王朝才结束了齐、楚、燕、韩、赵、魏、秦等类如秦人、楚人等杂称,开始定型使用“汉族”这一称谓。先是“汉人、汉朝人”被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所确认,且不同于“胡人、蛮夷”带有贬意。相反,汉人、汉语、汉字、汉风、汉俗、大汉天子、汉家威仪……均被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部落仰慕,这也是世界各国对这种文明的认同与肯定。 然而,盛久必衰,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乱哄哄,你方唱罢他又登场,联群英以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火烧赤壁,智胜官渡,六出祁山,蜀汉兴亡,同室操戈,箕豆相煎,西晋东晋,淝水之战,主少国疑,骄奢亡国……整整三个世纪,华夏大地陷入金戈铁马、割据动乱之中,直到公元581年,北周重臣杨坚趁周宣帝荒唐暴死。夺取天下,建立隋朝,才结束动乱恢复统一。 隋代奠基 提到隋代,人们便会想到暴君隋炀帝荒淫无耻、挥霍无度、大兴土木、滥征民力、开凿运河、扬州看花,引发各种矛盾,导致烽火遍地。从公元581年隋朝建都长安到公元618年李渊父子创建大唐,仅仅38年,便结束了这个短命的王朝。 但细观历史,隋朝虽然短暂,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是隋代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之久的藩镇割据、诸侯混战、南北割裂的状态,创建了继秦、汉以后第三次大统一的政治格局;再是贯彻中央决策、执行和监察职能的三省六部制在隋朝开创和定型且垂范后世。打破世袭贵族垄断的仕途,采取面对社会广纳贤才的科举制度,也是在隋代开创并延续千年之久。即是暴君隋炀帝也还有个不容抹杀的历史功绩,那便是亲征吐谷浑,使青海首次划归中原王朝,巡幸河西,使西域长时问保持了稳定,也为唐王朝建立打下基础。再是隋炀帝几次征发百万男女开凿沟通渭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把京城长安与东都洛阳以及幽州、扬州、杭州等商贸重地、省府要郡连接在一起的大运河,真正发挥作用却是在唐代。隋王朝制定《开皇律》整顿户籍赋役,推行较为公平的均田制,使大一统的中央集权获得活力与发展,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国库积累充盈。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隋王朝没有沿袭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仍以汉长安城为国都的旧习,而是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下新修了一座国都,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大兴城,由至今都被推崇为重量的建筑大师宇文恺主持修建。大兴城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宏伟壮丽。我国建筑大师傅嘉年说:“大兴城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所建的优选的城市”。李渊父子创建的唐王朝取代了短暂的隋朝,也完整地接收了几乎是崭新的大兴城,正是在大兴城的基础上,唐王朝又先后修建了大明宫、兴庆宫、大小雁塔、东市西市,使唐长安城总面积达到84平方公里,不仅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优选都市,也把盛唐气象展示得淋漓尽致。 但这都是后话,隋文帝修筑大兴城是开皇二年(582年),又过了16年,即开皇十八年,李世民方才诞生于时任陇州刺史的李渊故宅,其地在今关中武功西南渭河北岸,为李渊第二个儿子,这个在父母襁褓之中的婴儿时称“二郎”,距日后鼎鼎大名的唐太宗和他载誉青史的“贞观之治”,还有长长的充满荆棘的坎坷之路要走。 晋阳起兵 公元604年,隋代开国皇帝隋文帝去世,隋炀帝杨广继位,尽管社会有一定积累,但隋炀帝好大喜功,炫耀武力,四处征战,修建东都,开凿运河,到处巡游,每月役丁二百余万,且督役甚急,严刑酷法,役丁死者十之四五,装载死尸的车辆竟延绵百里不绝。《隋书》记载“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填沟壑,骸骨蔽原野。黄河以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隋炀帝的横征暴敛,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并渐成燎原之势,其中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攻城略地,声势极为浩大,但最终给隋王朝致命一击的却是李渊、李世民父子,他们在晋阳起兵直逼长安,结束了隋王朝的天下。 李氏家族世代为官,是关陇贵族的代表,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的唐国公,父亲李晒北周时位至柱国大将军,母亲家族也极显贵,与隋文帝皇后是亲姐妹,有如此显赫的家世,李渊15岁便进入官场,且仕途亨通,先后任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等要职。隋末动荡时节,李渊受命防御北突厥,在战略要地太原留守。此时,不仅李渊久历宦海、胸有城府,几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也都长大成人,羽翼丰满。尤其二子李世民年仅18岁,却已在雁门勤王的战役中崭露头角。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北巡雁门,遭到突厥重兵围困,李世民应募勤王,并献疑兵之计“旌旗十里不绝”,突厥生疑果然退兵。此时李世民随父镇守的太原,也曾受到农民起义军的围攻,在数次交战中,李世民不仅经受到血与火的战场磨炼,更亲身感受到广大民众不满暴政,推翻隋王朝的巨大力量。面对各地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天下大势的急剧变化,李渊父子已清楚地看到隋王朝大厦将倾,面临灭顶之灾,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李渊父子一方面紧密关注形势,一方面秣马厉兵,积极做好起兵准备,直到大业十三年(617年),各路义军已把隋军主力分割包围,尤其是李密的义军与隋军相持于洛阳,无法分身。 一时间,历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刻。李渊抓住这个千载良机,从太原起兵,挥师南下,一路攻霍邑,下临汾,势如破竹。李渊原本就是关陇贵族的代表,在关陇一带有极大的号召力,诚如史书记载:“三秦士庶,衣冠子弟,郡县长夷,豪强兄弟,老幼相携,来者如市。”待到攻占隋都长安时,李渊父子已拥有20万兵马,成为当时最为强盛的军事力量。初进长安,为号令天下,李渊把年仅13岁的杨侑扶立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仅隔一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的消息传来,李渊认为隋王朝气数已尽,立刻废掉杨侑,在太极殿登极称帝,国号大唐,改隋大兴城为长安。由此开启了唐代近300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也由此进入一个朝气蓬勃的时期。 玄武门之变 李渊定都长安,创建大唐,天下却并未太平,军阀刘武周占据马邑,隋将王世充盘踞洛阳,义军窦建德控制河北,薛举父子陈兵金城(兰州),威胁长安。全国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在之后的七八年中,唐王朝一直处于东征西讨,荡平群雄,统一国家的战争状态之中。李世民自从18岁雁门勤王,20岁随父晋阳起兵,攻陷霍邑,挺进关中,占领长安,所有战役都曾参与,而且胆识过人,谋略远大,展示出其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在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更是独当一面,亲率大军指挥了平定薛举父子的浅水原之战,一举解除了西北方向对长安的威胁。武德四年,李世民又率兵马出征,几乎是同时面对两股势力最为强大的对手,河北的窦建德与洛阳的王世充,战争旷日时久。洛阳城坚,久攻不下,窦建德又大举增援,唐军将士疲惫不堪,一些将领心存畏怯,眼看要陷进无法收场的僵局…… 关键时刻,李世民看清对方破绽,破釜沉舟孤注一掷采取围城打援战略,击败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为唐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使李世民功劳声誉如日中天,威震四海,但也为他带来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灾难。李世民排行第二,并非长子,按封建体制并不能继承大统,事实是李渊定都长安建立大唐后,李建成已被立为太子,李建成并非平庸之辈,作为皇储,法定接班人,他协助李渊安定后方,处理国事,曾带兵平定“司竹群盗”,还于武德五年击败刘黑闼义军,稳定了山东局势,表现出一定的军事和政冶才干,同时,李建成还获得了弟弟李元吉的支持,李元吉虽然没有哥哥们的政治军事谋略,却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是唐王朝的猛将之一,只有尉迟敬德等少数悍将可与之匹敌。如今面对声誉日隆的李世民,太子李建成深感一种威胁。一次,李建成兄弟与李渊外出打猎,建成有意让李世民骑一匹烈马。李世民刚跨上马背,就被掀翻在地。还有一天夜里,李建成与李元吉邀李世民去东宫饮酒,却在酒中下毒,李世民回府大口吐血,幸亏解救及时才保住性命。至此,李氏兄弟已形同水火,双方均剑拔弩张,兄弟间的杀戮已不可避免。 终于,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与多年交结引为心腹的一批文臣武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等人精心谋划,买通玄武门守将,趁李建成、李元吉早朝经过玄武门时将之射杀,尽管李建成、李元吉也已准备好东宫的两千卫士于这天动手,且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毕竟晚了一步,气势汹汹赶来的将士如今见主子已命丧黄泉,当即做鸟兽散。面对既成事实,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三天,李渊便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同年八月传帝位于李世民,这便是鼎鼎大名的唐太宗。P004-0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