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说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图说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 左玉河//李书源
  • 出版日期: 201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6388397
  • 版次: 1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希望这本《图说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作者左玉河、李书源)能成为读者朋友掌握科学知识、开发智力的理想读本,也希望这本《图说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能加深读者朋友对科学改变世界的理解,启发新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培养创新思维。
目录
第一章 创新生活篇
一、货币――让交易更方便
二、造纸术――
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
三、印刷术――
人类文化传播的工具
四、电灯――
到处都可以是“不夜城”
五、钟表――衡量时间的标尺
六、抽水马桶――
营造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七、缝纫机――
制衣技术与速度的提高
八、眼镜――清晰的世界
第二章 科技发明篇
一、电影――光与影的美丽结合
二、电视机――感知世界的“窗口”.
三、机器人――
听从指令的忠实“仆人”
四、录像机――重现过去的风采
五、计算机――
进入多媒体数字时代
六、相机――留下精彩一刻
七、电池――把“电”带身边
第三章 驰骋世界篇
一、自行车――最便捷、环保、
经济的交通工具
二、汽车――
可以到处行走的“小房子”
三、蒸汽汽船一
开创了航运目前的新篇章
四、火箭――探索宇宙的“桥梁”
五、飞机――
载着人类翱翔蓝天的“飞鸟”
六、火车――铁路时代的到来
七、磁悬浮列车――
让列车在空气中奔跑
第四章 科学理化篇
一、塑料――轻便、经济的材料
二、真空三极管――电子时代的到来
三、晶体管――一场微电子的革命
四、特氟隆――独特的高性能涂料
五、显微镜――
观察微观世界的“眼睛”
六、侯氏联合制碱法――
制碱工业的里程碑
七、化肥――植物的食品和营养品
第五章 神奇医学篇
一、阿司匹林――
缓解疼痛的神奇药物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三、CT扫描仪――
无所不能的人体“相机”
四、血压计――健康侦察兵
五、青霉素――抗菌“战士”
六、核磁共振――
观测人体的“窗口”
七、听诊器――医学诊断“小喇叭”
第六章 极速通讯篇
一、电话――让沟通没有距离
二、互联网――让世界成为名符其实的
“地球村”
三、传真机――
即时的文件传输工具
四、无线电――
把声音传送到每个角落
五、集成电路――
小芯片也能发挥大作用
六、人造卫星――宇宙的访客
摘要
    同学们,你们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在人类还不会数数的时候,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吗?早晨,当牧羊人把羊放出羊圈时,就会碰到一个头疼的问题,由于不会数数,他根本不知道到底放出去了多少只羊。当然,在傍晚时,他也不知道自己家的羊是否都回到了羊圈里。不过,没过多久,聪明的牧羊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放出去多少只羊,就往口袋里放多少颗小石子。当牧羊归来时,每往羊圈里赶进一只羊,就从口袋里拿出一颗小石子。当羊都进羊圈之后,如果口袋里还剩下几颗小石子,就说明他丢了几只羊。如果石子不够用,那就是他把别人家的羊给赶回来了。
     渐渐地,这种做法发展成了一种新的交换形式――物物交换。比如,牧羊人用自己的羊和别人交换粮食或者鞋子。可是后来,人们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物物交换也越来越复杂了。例如,我想用自己的羊交换别人的粮食,可是有粮食的那个人不一定想要羊,也许他想用自己的粮食去交换一双鞋。怎样才能让交换双方都满意呢?终于,大家认识到需要一个衡量物品价值的标准,货币便应运而生了。此后,人们便开始根据物品的价值,用货币进行买卖了。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这是因为金属货币的制造需要人工,而不是从自然获取的,比较有代表性又不容易获得,同时还容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西方国家的主币则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金币在古代中国很罕见。春秋和战国时期,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楚国曾经使用过金饼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区和朝代里,黄金主要用于装饰和保值用途。而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以铜币为主要的货币。最初的铜币形状多种多样,有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的铜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铜币上面通常带有铸造时的皇帝年号。唐朝以后,白银货币逐渐得到广泛流通。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首先优选的不便就是携带不方便,因为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而它的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接近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替代品的纸币出现了。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时期,出现了交子的纸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
     中国大陆的现行法定货币叫做人民币,是由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和分。1元为10角,1角为10分。元、角和分有纸币,元和五角及分也有铸币。元的票面有1、2、5、10元、20元、50元、100元,角的票面有l、2、5角,分的面额有l、2、5分。人民币元的缩写符号是CNY¥。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前期(1 025)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I盘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无论读书、看报,或是写字、作画,都得和纸接触。在现代社会,随手可见都是纸张,可别小看这薄薄的一张纸,不知道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经过多少代人的改良才形成。
     在造纸术产生之前,人们要记录事情,最早的是结绳记事,也就是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事情,有事情就用绳子打一个结,事情结束后再把绳结解开。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甲骨文”。后来有了青铜产生,通常人们会用青铜铸造祭祀的仪器,于是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就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会接触到的“金文”或“钟鼎文”。再后来,战国至魏晋时代,古人在记录事情,一般是用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但用竹简记录,一卷一卷的竹简既沉重又占地方,十分的不方便。后来又有人把事情记录在帛上。帛是古代高贵的纺织品,由蚕丝制成,质轻、柔软而坚韧,是很理想的书写用品。但是产量少、价钱贵,一般只有有钱人或者皇侯将相才用得起,平民百姓根本是没有机会用到的。
     纸的发明、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传说纸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的,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蔡伦刚进宫只是一个很小的官,但是他有真才实学,为官尽忠职守,多次不惜触犯皇帝的威严,进谏指出朝廷施政的弊端。后来,由于蔡伦的才华和为人正直,逐渐升官,并且负责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人们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优选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据说在汉和帝元兴元年,蔡伦就是看到很多人都用不起帛来写字,竹简又实在是不方便,所以立志要发明一种既价格低廉,又方便携带的东西,让人们再也不为在哪写字而烦恼。于是蔡伦在当时的京城洛阳,不断总结前人经验,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并把改进造纸术的成果报告给皇帝,皇帝对蔡伦的才能非常赞赏,并把改进过的造纸技术向各地推广。蔡伦的造纸术,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汉代的时候,纸刚发明不久,当然不像现在那样品种多样,制作精美。那时候的纸是很粗糙的,叫做“麻纸”。麻纸制造过程,根据实验研究,大体上是把麻头、破布等原料先用水浸泡,把它们泡的又软又胀以后,再用斧头切碎,用水洗涤。然后用弱碱性草木灰水浸透并且蒸煮。通过碱液蒸煮,原料中的木素、果胶、色素、油脂等杂质进一步被除去,用清水漂洗后,再用工具捣碎。捣碎后的细纤维和水混合就成为一种悬浮状的浆液,再用漏水的纸模捞取纸浆,把多余的水分漏掉。纸浆晒干了以后就成为可以写字的纸了。当然这样的纸有时候难免会皱褶不平,古人也总结了一套办法可以把它恢复平整。P10-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