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相思树上合欢枝:李商隐的诗歌人生

相思树上合欢枝:李商隐的诗歌人生

  • 字数: 181.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张诗群
  • 出版日期: 2012-06-01
  • 商品条码: 978722905095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晚唐的浮靡,斑驳得像一匹黯旧的织锦,席卷过来,带着湿重的气息,凉意直逼进人心底。末世,就连繁华也虚空得让人无措,那一层深心里的寂寥,如黑云压顶,没有人能够逃避。
一幕大戏唱到了曲终,高潮留给盛唐,待到结局却是悲情,在悲情中,寂寞的晚唐谢幕收官。
夜虽然黑,却有繁星闪烁。盛唐过后,李唐王朝的气脉已若游丝,在微火烛照的晚唐星空,有一颗星以幽深窈渺的辉光映照了这片历史天空的衣袂,使大唐的忧伤谢幕有了几分绮丽的色调。
那颗星,如此忧郁而多情,他的名字叫李商隐。
内容简介
诗人李商隐是晚唐的很后一抹绚丽的落照。他英俊儒雅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多愁善感又浪漫绵密的诗心。他的一生是充满悬念的一生,尤其是他的爱情,他的《无题》诗,扑朔迷离,唯美动人,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本书以清新雅致的笔调,叙述李商隐忧郁多情的一生,每一篇章下穿插诗作赏析,这赏析同时又是他每一阶段生活的互补性说明,读之摇曳多姿又思路明晰,是了解李商隐的一生、了解风雨飘摇的晚唐的一道可口盛宴。
作者简介
诗人李商隐是晚唐的很后一抹绚丽的落照。他英俊儒雅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多愁善感又浪漫绵密的诗心。他的一生是充满悬念的一生,尤其是他的爱情,他的《无题》诗,扑朔迷离,唯美动人,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本书以清新雅致的笔调,叙述李商隐忧郁多情的一生,每一篇章下穿插诗作赏析,这赏析同时又是他每一阶段生活的互补性说明,读之摇曳多姿又思路明晰,是了解李商隐的一生、了解风雨飘摇的晚唐的一道可口盛宴。
目录
第一章 生逢末世的英俊少年
    ◎十五泣春风

第二章 将军樽旁,一人衣白
   ◎同是将军客

第三章 忍剪凌云一寸心
◎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

第四章 知遇崔戎,君子之泽
   ◎留得枯荷听雨声

第五章 纤纤柳枝失奈何
   ◎柳枝五首寄伤怀

第六章 甘露之变,安危共君忧
   ◎若比伤春意未多

第七章 学仙玉阳山,情倾宋华阳
◎笑倚墙边梅树花
◎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八章 爱缠绵,无题胜有题
   ◎归去横塘晓
   ◎不知迷路为花开

第九章 情深处,相思亦成灰
◎相见时难别亦难
◎来是空言去绝踪
◎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十章 题名金榜,恩公病逝
◎不教伊水向东流
   ◎相思树上合欢枝

第十一章 再考失利,误陷党争
◎欲回天地入扁舟
    ◎穆王何事不重来

第十二章 娶王氏,雾夕咏芙蕖
   ◎照梁初有情

第十三章 任职弘农,活狱罢官
◎却羡卞和双刖足

第十四章 武宗继统,李党执政
◎荷叶生时春恨生

第十五章 再入兰台,却是阴差阳错
◎昨夜星辰昨夜风

第十六章 移居永乐,树欲静风不止
◎通灵夜醮达清晨
◎君恩如水向东流

第十七章 追随郑亚 桂州漂泊
    ◎人间重晚晴

第十八章 恩旧凋零 旅宦凄怆
    ◎春日在天涯

第十九章 此生最后的幕府
◎君问归期未有期
摘要
    这首诗读到很后,心里总会一凛,仿佛一件瓷器捧在手里,说不出的喜爱,好端端的,却一下落在棉花垫子上,“扑”地一声轻响。
    他把这一声响微微地攥着,不敢太用力,生怕怜惜得过了分,倒掩盖了她的芳华。
    洛阳城,是义山生命中重要的栖居地。那年他从荥阳迁居洛阳,不过是个十三岁的舞勺少年,小小年纪,却已在老家为去世的父亲守满了三年孝。
    来不及感伤,他来到洛阳城后,时光不觉又溜走了三年。除了京都长安,东都洛阳是另一座政治中心,晚唐畸形的繁华无处不在。只是,在车水马龙的浮世面前,一颗困顿的心总是与寂寞如影随形。
    十六岁,义山已是一个眉目清朗的少年,他慢慢吸引了一些人的目光,他的古文《才论》、《圣论》在锦衣玉食的士大夫们中间传颂一时,文辞那样卓厉不群,仿佛他是李白《少年行》中的五陵年少,银鞍白马,斜倚垂杨,人面桃花,春风几度。但是他居然,只是一个替人抄书写字,舂谷卖米为生的落魄少年。
    即便如此,又有什么关系?许多年后孟庭苇在唱:野百合也有春天。
    他在诗中这样着意描写的女子,或许是他的邻居罢,也或许,是他哪一回匆匆行走在洛阳街头,偶然路过谁家的宅院时扭过脸去,惊鸿一瞥之下,让他的心微微疼痛的女子。他的一生并不漫长,很先闯入他内心的女子本应如此,淡雅芳纯,一如初春时节的轻黄淡绿,茸茸地,铺满了他的整个身心。
    他从此便关注起她来,心里存了念想,不为人知,不为她知。
    她挑起绣帘步下庭阶时,他恐怕会有轻微而短暂的眩晕。正是暮春,阶上有落红,满园绿色如茵,芳菲正好。她闲闲坐在蔷薇花下,黛眉轻敛,眼波流转间欲语含嗔。她轻抬手臂,用纤长的银甲调筝试弦,因了她轻微的举动,绣了莲花的罗裙曳下地来,拂撩着脚下蔓生的春草。尔后,她侧过脸忽然微笑,稍一凝神,十指便在筝上轻拢慢捻开来。一曲流水从琴台上潺湲而下,缓慢地,将他淹没。
    这首诗有仿古的痕迹。义山有意为之,一定是因为民歌形式的清新唯美,唯有如此,才能与她的不染俗尘相契合。
    想起古诗里描述焦仲卿的妻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悲苦。”一样的朗朗上口,末尾也一样的以悲凉收梢。
    他写这首诗的冲动,缘于很后那一句。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她何以在秋千架上暗自哭泣,可能他也没有弄明白。看着那凄哀的身影,忽然触及到自己年少的辛酸,便有什么在心里猛蜇了一下,他便痛了。
    庭院里蕙圃衡兰,风吹芷若。她只淡然坐在秋千架上,无意于春花秋月。及笄之年,她是一朵粉色的合欢,小团扇般明艳动人。少女的情思从何而起?从八岁时的揽镜自照,学画长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十岁,她便依样在罗裙上绣了芙蓉,穿着芙蓉朵朵的罗裙去郊游踏青;十二岁,她戴上尖尖的银甲,穷日月以练秦筝;十四岁,她满腹心事藏于闺阁,偷听门前车马往还,悬着一颗扑嗵乱跳的心,听他们商议她的嫁期;十五岁转眼即至,满眼落红委地,她的命运便也若此,芳华逐水流,惝恍中她徒有无法掌控的明日,和那个不称心意的待嫁郎君,于是,忽然地,悲从中来。
    如果,她如果知道隔着庭院宅门,有一个叫李商隐的英俊少年痴望了她许久,并为她痛惜伤怀,不知会作何想?只是,这如果来得多么不及时,事实上,她没等泪水流了满脸,就背过身下了秋千,转过花丛,缓缓隐入轩门而去。
    她没有听到,身后一声长叹,一颗心也随之凋零。
    这个故事便戛然而止,在以后的岁月中,她与他,也没有任何交集。她的背影他一直记着,记到天长地久,也没有遁形远去,像个剪影般,贴在时空的花墙上……
    这首《无题》,写的虽是女孩子,又何尝没有义山自己的影子?生命初开,都一样的稚嫩美妙,凭什么一百多年前,长安城的少年郎就可以“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一百多年后,少年失怙的义山只能“佣书贩舂”维持家计?那么小,担子已然那么沉。十五泣春风,便也写进了他自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