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

中西医道:中西医比较面面观

  • 字数: 9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作者: 郑洪
  • 出版日期: 201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23698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00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西医道》——主要从医学历史的角度,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使读者对中西医学有更多了解。
目录
保卫生命:中西医学的共同使命
道路篇
1 传统医学:多彩的世界医学文明
医学为“保卫生命”而诞生
医学体系各异其趣
古代欧洲医学:地中海的伟大孕育
阿育吠陀医学:一印度河畔的奥义
中医药学:黄土地诞生的奇迹
古代美洲医学失落的传统文明
2 科学带来的转折:异军突起的近代医学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近代科学的兴起
人是机器
生物医学体系的建立
实验医学的确立
病菌学说的形成
免疫――自然愈病力
医学实践的成就
外科的伟大进步
身体感官的延伸
医学的建制化与公共卫生
“魔弹”的发现
3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医邂逅西医
中西医学的接触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中西汇通的思想
中医“存废”之争
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
民国“废止旧医”事件
中医的变革
“科学化”的努力
吸收近代医学成果
新中国的中医发展
中医政策的确立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
道理篇
4 医学思维的比较
传统医学智慧的特点
综合、辨证的思维
对生命和躯体的整体认识
近现代医学的优势
传统医学的科学性
中医药学的独特魅力
在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
中医发展的“李约瑟难题”
5 中西医的选择与配合
中西医学观念对对碰
健康与预防
疾病与诊断
治疗与用药
治标与治本
中西医配合之道
辨证与辨病结合
治疗手段的配合
药物的配合
6 医学走向何方
现代医学的进展与困境
进步带来的社会问题
技术的正面与反面
世界潮流的回归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补充医学的兴起
传统医学的生命力
医学思想的拓展空间
对“科学”内涵的充实
结语:以生命为中心
后记
摘要
    中医属于传统医学,但传统医学并非只有中医。世界三大传统医学,除中医之外还有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今天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西方医学,又称现代医学,它的历史其实是相当短暂的。在它出现之前,世界各国都主要依赖传统医学防病治病。 为什么传统医学也有不同种类,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医学起源于共通的人类需求,只是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世界各国文化差异很大,文明发展先后不同,然而不同医学的诞生有着共同的起点。 疾病与伤痛,自古与人类同在。世界各民族的祖先,其实都同样遭受着病魔的折磨。有些疾病曾被人们用地名来称呼,像“西班牙流感”、 “香港脚”等,只是说明它在某地先发现或比较多见,绝不是只对某一地区的人致病。科学证明,人类的身体结构与生理病理是基本一致的,从远古以来,各地人类感染或罹患疾病的情况大致相似。人类自身有着衰老的规律,生活中难免有生活资料的争斗,接触动物也可能碰到传播疾病的寄生虫等,所以在远古人类的遗骸上,可以发现骨折、骨膜炎、骨坏死等病灶,个别还能看到梅毒、天花残留的痕迹。进入文明社会后,由于人群交往密切,聚居增多,又受到各种瘟疫的威胁。 世界文明古国的医药都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巴比伦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末和前2000年初在两河流域发展起来。到公元前700年,亚述征服了巴比伦。巴比伦和亚述的文明中,很重视占星术,这与医学也有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身体构造符合于天体的运行,这种人体是个小宇宙的观念,与中国古代有相似之处。他们重视肝脏,认为肝脏是身体之主要器官,并用于占卜,对祭祀所用动物的肝脏检视极为精细。古代两河流域留存下来的关于医学的泥板书有800余块。从这些医学泥板书中可以看到,那时的医生们用药物、按摩等许多方法治疗疾病,所用的植物药物已有150多种,一些动物的油脂也被制成药膏用于治疗。在他们的记载中有咳嗽、感冒、黄疽、中风、眼病等许多疾病的名称。考古还发现约在公元前1700年已经有巴比伦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其中有关干医疗法的规定,是世界最早的医疗法律。例如规定施行手术成功时应付给施手术者多少钱,如果外科手术失败则砍掉医生的手等。表明医生已经从祭司中独立出来,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 在中国,传说医药体系在三皇五帝中的神农和黄帝时代(约在公元前2400年)就已创立。神农尝百草发现药物以治民病,黄帝则与岐伯等臣子一起研讨医学理论。尽管现存的《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并不是神农或黄帝的著作,但学者们认为不排除有些理论和知识确实是从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在商代的甲骨文,以及在记载商周至春秋时期文化的《尚书》、Ⅸ周易》、《诗经》和《山海经》等书籍中,都有许多关于医药知识的记载,在《周礼》中甚至还记载_了最早的医学分科与医政管理制度。这些都说明中国医药学起源很早。 古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首次记载于公元前1500年印度古老的诗歌总集《梨俱吠陀》,《梨俱吠陀》认为宇宙源于5种物质原素,即地、水、火、风、空。书中有“药草之歌”、“有关疾病的歌”、“有关衰弱的歌”等,提到了药用植物,并涉及到麻风、结核和外伤等疾病。印度古代文化典籍四吠陀中最晚成书的《阿闼婆吠陀》也较多地记载了医药知识,记述了77种病名,有创伤、蛇虫伤等病例,并记载了治疗药物。P8-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