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 字数: 20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作者: (俄)吉皮乌斯著
  • 出版日期: 201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3606359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慢读译丛。俄罗斯“白银时代”拥有个性、很富宗教感的女诗人吉皮乌斯的一本人物回忆录。其交游极广、名噪一时,家庭沙龙荟萃了文学界、思想界及宗教界的精英。本书多侧面地反应了彼得堡当时文化中心的精神生活,对人物的刻画和现代心灵的勾画,有着非同一般的笔力。
目录
译者序 郑体武001
我的月亮朋友
——回忆勃洛克001
一个如痴如狂的人
——回忆勃留索夫 043
安尼雅的小屋
——回忆维鲁波娃 075
耽于沉思的朝圣者
——回忆洛扎诺夫 115
记忆的断片
——回忆索洛古勃 167
白发的芬芳
——回忆托尔斯泰等多人181
附:书中人物补充说明217
摘要
    这不是一篇谈论勃洛诗歌的文章。这样的东西当年我写过不少。这也不是一篇谈论勃洛本人的文章。而且无论如何这不是对勃洛的审判。也不是对他的评价。我想讲述勃洛本人的故事,对我们之间的聚散离合作一粗浅的勾勒――仅此而已。
    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交往很多,很多。我们的关系可以称之为友谊,月光般的友谊。不记得是谁(好像是个法国人)说过,友谊永远是月亮,只有爱情是太阳。
    秋天。彼得堡近郊的别墅。一片树林的边缘,一条沟谷旁的草地。苹果般酸涩的空气,淡紫色的天空,与纤秀挺拔的白桦树浅黄色的树叶交相辉映。
    我坐在沟边读刚收到的一封信。这是奥尔加?索洛维约娃①从莫斯科寄来的。
    关于这位出色的女性我要在这里略作交待。她是符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②的弟媳,米哈伊尔?索洛维约夫③的妻子。米哈伊尔虽没有哥哥出名,但似乎比哥哥更深刻,更专注,很主要的是,更“文静”。奥尔加性喜冲动,头脑聪明,才华出众,甚至可以说,还是节烈女子。她的画不为人知。她好像也很少拿出来示人。但她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不乏新意,这是它们后来没被忘记的原因。她只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在我们相识前很久),在《北方信使》上发表后,它又成为一篇如此新鲜而特别的东西,以致我们很久都不能忘怀。
    我不知道,我们是如何开始通信的。而且,书信往来多年,彼此竟然从未见过面。直到她去世前没多久,我们才终于在莫斯科相见。也就是在那时,前次见到鲍利亚?布加耶夫①(后来取笔名为安德列?别雷)。布加耶夫家和索洛维约夫家当时都住在阿尔巴特街,而且是在同一幢楼房里,只是层次不同。
    好像是1903年春,身体虚弱的米哈伊尔?索洛维约夫得了流行性感冒。病情变得复杂。奥尔加寸步不离她的左右,直到很后一分钟,为他合上双眼,她便走进另一个房间,开枪自杀了。
    人们为他们夫妻两人一起举行了葬礼。奥尔加虔信宗教――多神教。她的爱就是她的宗教。
    留下了16岁的儿子谢尔盖。他后来成为一个不错的诗人,出了几本书(有点古典)。大战爆发前他去当了神父。
    让我们回到故事开始时那个晴朗的秋日。从奥尔加?索洛维约娃的信中掉出几张单页的纸。是诗稿。不过,还是让我们先读信。
    信中有一段附言:“……您对你们彼得堡刚崭露头角的一位诗人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当然,还没有发表过作品。不过也许,您与他已经认识?他姓勃洛。鲍利亚(布加耶夫)读了他的诗兴奋得简直要在地上打滚。我……说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给您抄去几首。请回信谈谈您的感想。”
    这些很初的胆怯的歌吟是否收进了勃洛的某个集子?大概没有。这些诗是那么朦胧恍惚,言语是那么含糊不清,纯粹的勃洛风格,这种风格他后来仍保持着,也正是这一点给了他特有的魅力。
    还有主题,我记得,也是勃洛式的:美妇人很初的幻影。
    搬进城里,冬天,事务,好像是宗教一哲学会……我没有碰到勃洛,尽管又有人给我带来他的另外一些诗,又一次引起我的兴趣。
    早春,乍暖还寒,还在烧壁炉,就是说,是在3月初或3月中,有人按响了我们的门铃。我走到前厅,打开门。
    天气很晴朗,但前厅里很暗。我只看到,这是一个陌生的大学生。穿着带斑点的浅灰色学生装。
    ――我来……我可不可以报个名……星期五,梅列日科夫斯基要在盐城作报告……
    ――您贵姓?
    ――勃洛……
    ――您是勃洛?快请进来,让我们彼此认识一下。报告先不着急,这是小事……
    就这样勃洛走进了我的房间,坐在壁炉的另一端,正对着高高的窗户。窗外――窗户对着救主大教堂的广场――是早春清澈的绿光,已经不再暗淡的天空。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