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唐宋八大家文集
字数: 300.00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 崔钟雷 主编
出版日期: 2012-03-01
商品条码: 978754840920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67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
¥1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辉煌成果,虽然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但体现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方向,发扬光大了先秦两汉魏晋散文的很好传统,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唐宋八大家文集》所编选文章是八人文章中内容较好,艺术水准较高,能反映作者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作者在编写中对每篇古文加上了译文,目的在于让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唐宋八大家的佳作,并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营养。
目录
韩愈集
原道007
原毁014
杂说一018
杂说四019
师说020
进学解023
答李翊书027
送孟东野序031
祭十二郎文035
祭鳄鱼文040
柳子厚墓志铭043
论佛骨表048
……
摘要
博爱叫做“仁”,恰当地去实现“仁”,就是“义”,沿着“仁义”之路前进便为“道”,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就是“德”。“仁”与“义”是有着确切含义的“定名”,“道”与“德”是可做不同解释的“虚位”。因此’,“道”便可分出“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而“德”也有所谓“吉德”和“凶德”。老子轻视“仁”、“义”,并非有意诋毁“仁”、“义”,而是因为他自己见识短浅。这就好像坐井观天而说天很小一样,其实并不是天小啊!他认为待人和顺就是“仁”,小恩小惠就是“义”,由于这种理解,他轻视“仁义”是必然的。他所说的“道”,阐明了他自己信奉遵循的原理,并不是我这里所指的“道”;他所说的“德”,推崇他自己认为是高尚的德行,也不是我这里所指的“德”。凡是我阐述的“道”、“德”,都是与“仁”、“义”一致的理论,是为天下所认可的大道理;老子所说的“道”、“德”,是离开了“仁”、“义”而讲的,是他一个人的偏见。
周朝的礼制衰败,孔子离开人世后,儒家的经籍被秦始皇焚毁,道家的学说盛行于汉代,佛教又在晋、魏、梁、隋流传开来。这期间那些讲“道”、“德”、“仁”、“义”的学者,不是流于杨朱的“为我”之说,就是归附墨翟的“兼爱”之论;不是采纳道家的宗旨,就是尊奉佛教的经义。信奉杨、墨、佛、老,必然背离儒家之道。信奉的邪说成了主宰,离弃的正道则变为奴仆;信奉邪说必然要遵循它,而离弃正道则必然对它加以诋毁。唉!后代的学者要想了解“仁义道德”的学说,跟谁去学习呢!道家的信徒们说:“孔子是我们祖师老聃的学生。”佛教的信徒们说:“孔子是我们的祖师释迦牟尼的弟子。”而研究孔子学说的儒生们,听惯了他们的宣传,乐于接受他们荒诞无据的谣言而自轻自贱,也说什么我们的祖师曾经以老、佛为师之类的话,不仅口中这样说,而且还写在书里。唉!后代的学者要想了解“仁”、“义”、“道”、“德”的原理,能够向谁学习并加以探求呢?人们喜爱奇谈怪论的风气是何等严重啊!既不研究它的本原,也不探讨它的演变,就是愿意听怪诞的言辞。古时候人民分为士、农、工、商四类,现在又加上僧、道成了六类。古时候担负教化任务的“士”只居其一,而现今的“教育者”却占了三类。务农的有一家,而吃粮的就有六家;工匠一家,而使用器皿的就有六家;经商的一家,而花钱的就有六家;人民又怎么能够不贫困破产而沦为盗贼呢?
古时候,人民的祸患是**多的。圣人出现了,教给他们互相依附、共同生存繁育的本领。做他们的君主,做他们的导师,带领他们驱逐毒虫、长蛇、怪禽、猛兽而使他们定居于中原。冷了教他们做衣服;饿了教他们种庄稼;看到他们住在树上常常跌伤,睡在野地容易生病,便指导他们盖起房屋。教他们做工,以使他们的器皿充足;教他们经商,使他们的财物能互通有无;教他们看病吃药,帮助他们不至于年轻时便死亡;教他们葬埋死者、祭祀先人,使他们之间增长恩爱之情;给他们制定礼仪,使他们懂得贵贱老幼的次序;为他们创造音乐,来抒发他们郁积在心中的感情:对他们实行政治教化,加以督促引导,不使他们懒惰松懈;为他们制定刑法,以铲锄他们之中的凶横顽固之徒。发生了欺骗行为,就用符契、印章、斗斛、权衡等物来使他们诚信;出现争夺现象,就设置城郭、军队来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祸害来了使他们早作好准备,灾患发生带领他们进行预防。而现今道家却说:“圣人不死,盗贼便不会停止抢掠;劈了斗,折了秤。老百姓就不会互相争夺了。”唉!这不过是不动脑子罢了!假如古代没有圣人,人类早就灭亡很久了。为什么呢?因为人类没有羽毛、鳞片、甲壳来抵御寒冷和炎热,没有尖爪利牙来猎取食物啊。因此,君主是发布命令的;臣僚是将君主的命令传达贯彻到人民中去的;而民众,则是生产粮食、麻布、丝绸,制造器皿,流通财物,以此来为自己的君主长官服务的。君主如果不发布命令,就丧失了作为君主的资格;臣僚如果不将君主的命令传达贯彻到人民中,就有负于作为臣僚的职责:民众如果不生产粮食、麻布、丝绸,制造器皿,流通财货,来侍奉自己的君主长官,就要予以惩治。而现今佛教的法则却说:必须抛弃你们的君臣之分,除去你们的父子之情,禁绝互相依附、共同生存和发展的规则,以便追求所谓的清静闲适、孤寂无欲的境界。唉!这些佛、道的信徒有幸生在夏、商、周三代之后,而不会遭到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这些先圣的斥责贬黜:然而,他们也不幸没有生在三代之前,使他们不能得到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的教导和指正。
称为帝和称为王,名称虽然不一样,但是在圣明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夏天穿葛布,冬天穿皮裘,渴了要饮水,饿了就吃饭,行为方式虽然有别,但都是人类智慧的表现。现今他们却说:为什么不效法上古时期的清静无为?这就像责备冬天穿裘皮的人说:葛布衣服多么轻便,你为什么不穿呢?责备饿了吃饭的人说:饮水多么简易,你为什么不去喝水呢?经传上说:“古代想要发扬那贤明的德行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封国;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封国,一定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族;想整顿好自己的家族,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想加强自身的修养,则需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就必定先确立诚挚而坚定的意念。”这就说明古代所说的端正思想、确定诚意,是要对国家、天下有所作为。而现在那种想陶冶心灵的人却置天下、国家于不顾,毁弃了伦理纲常。作为儿子不孝敬父亲,作为臣僚不忠于君主,作为庶民而不致力于自己的本业。孔子写《春秋》,凡国君采用异族的礼仪风俗的就把他们当做异族来记载,效法中原的礼仪风俗的就将他们看做中原的王侯。《论语?八佾》篇说:“异族虽有君主,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诗经》中说:“北方的戎狄要抵御,南方的荆舒要打击。”而现在却把异族的佛法,置于古代圣王的教导之上,这和让大家都做夷狄又有多少差别呢?
而所谓先王的教导是指什么呢?这就是所说的博爱叫做“仁”,恰当地去实行“仁”叫做“义”,沿着“仁义”之途前进便是“道”,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而不去依凭外界的力量就是“德”。先王的著作是《诗经》、《尚书》、《易经》、《春秋》。他们的方法是制礼、作乐、定刑、施政。他们治理的百姓分士、农、工、商,他们确立的地位次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弟兄和夫妇,他们让人们穿的服装是麻布、丝绸,他们教人们建造的住处是宫室、房舍,他们给人们吃的食物是粮食、果蔬和鱼肉。他们传布的道理容易明白,他们实施的教化便于通行。因此,自己遵奉先王之教,境遇便会顺利而吉祥。用以对待他人,就会博爱而无私。用以陶冶心灵,思想便会祥和而端正。用以治理天下,便没有一项措置不得当。故而活着心满意足,死时得到善终,祭祀天神而天神降临,祭奠祖庙而先人的魂灵也会乐于享用供品。若有人问:“这种‘道’,是什么‘道’呢?”答曰:“这就是我所说的‘道’,并非前面说的道家和佛家所宣扬的‘道’啊!”尧将这种“道”传给了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王、武王和周公,文王、武王和周公又传给了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就没有再得到流传了。苟子和扬雄,有所择取然而并不精当,有所论述然而并不周详。自周公以前,禹、汤、文、武身居上位而为君主,所以他们的政绩为人颂扬;自周公以后,孔子、孟轲处于下位而为臣民,所以他们主要以言论来传播先王之道了。既然如此,怎么去做才合适呢?答曰:不禁止佛道之说,儒家的主张就不能流传;不禁止佛道之说,先王之教就不能施行。让他们的信徒还俗为民,将他们的经籍著述全部焚毁,把他们的庵观寺院变为平民的住宅。发扬先王之道作为治理天下的标准,使鳏寡孤独残疾以及长年患病的人得到照料,这样做大概也就可以了!
P10-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