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是孩子的错

不是孩子的错

  • 字数: 11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黄志坚 高曼
  • 出版日期: 201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030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4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不好管,常为家有坏小子而头疼。殊不知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却在父母身上。譬如有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喜欢说谎,却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是否诚实,也许正是自己的不诚实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呢? 父母是孩子优选的老师,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孩子出了问题,父母必须先反省自己。从这个层面来讲,天底下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学会欣赏孩子,言传身教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黄志坚、高曼所著的《不是孩子的错》系统地阐述了做一位好父母应该转变和具备的一些素质,在生活细节如何言传身教,以一个“好父母”的形象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同时,针对不同的“坏父母”,《不是孩子的错》还提出了合理的改造方案。
目录
第1课 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坏想法
1.父母是家里的老大
2.糖和棍棒的简单策略
3.追求分数是孩子的专享任务
4.让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
5.孩子就是用来宠的
6.只学赚钱的知识
7.树大自然直:放任孩子
8.社会太危险:孩子要保护起来
9.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10.还是别人家的孩子好
第2课 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恶言语
1.总是把粗俗言语挂嘴边
2.轻易说看不起孩子的话
3.面对孩子的错误一味指责
4.用言语打压孩子
5.把威胁孩子当成习惯
6.吵闹不回避孩子
7.用哀求的口气请求孩子
8.抱怨变成一种瘾头
9.把撒谎当作父母的特权
10.当着众人的面讽刺孩子
第3课 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差榜样
1.客套敷衍孩子
2.做错事从不道歉
3.不管什么都输不起
4.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5.不去尝试就否决自己
6.做人太有心计
7.用物质贿赂孩子
8.从不拒绝别人的请求
9.带头示范不孝
10.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第4课 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糟习惯
1.说一套做一套
2.不自觉遵守社会准则
3.做事情没有计划
4.没有上进心,整天无所事事
5.懒惰也是一种病
6.礼貌只做表面功夫
7.把所有的时间用在玩乐
8.不读书,不学习
9.拿别人来比较
10.不合格的餐桌礼仪
第5课 好父母与孩子交朋友的10个秘诀
1.对每个孩子都给同样的爱
2.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
3.尊重孩子的朋友
4.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
5.尊重孩子的天性
6.不当众揭孩子的短
7.请让孩子把话说完
8.再忙也要给孩子一小时
9.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
10.有事请和孩子商量
第6课 好父母推荐的12种教育技能
1.教会孩子应对问题的谋略
2.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
3.教会孩子寻找快乐的诀窍
4.培养孩子的批判精神
5.教会孩子一些实务操作
6.教会孩子管理人生
7.教会孩子掌握必要的财务知识
8.教导孩子怎样看待世界
9.教会孩子学习与人互动
10.教会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
11.教育孩子做事不能三分钟热度
12.培养孩子的事业心
第7章 好父母推荐的15种素质
1.始终如一的教育方针
2.教养源于生活的累积
3.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4.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
5.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6.让孩子做个普通人
7.学习微笑教养
8.找出激励孩子的诱因
9.让孩子有台阶下
10.衡量孩子的承受度
11.言行一致才能做好表率
12.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13.教会孩子耐心做事
14.父母要学会高尚的玩乐
15.提高自身素质,向孩子学习
摘要
    1.父母是家里的老大
    父母是世界上很小的官,这个官无须凭文凭和证书竞争上岗。随着孩子的出生,父母的身份自然地得到认证。在很多家庭,父母是大权在握的统治者,不仅有经济大权,还掌握全家人的命运。在父母的保证下,孩子须保证服从。高兴时宠爱有加,不高兴则拳脚相向。
    在中国,父母的与家长制传统有紧密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儒家文化中尊崇孝顺和长幼有序的观念,一定程度上造成父母保证与子女保证服从的家庭模式。在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父母的保证曾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如今这种封建家长制虽已淡化,其影响却依然不可小觑。
    很多专制的父母在情感态度方面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孩子,要求孩子无条件遵守规则,却缺少对规则的解释。当孩子反抗时,他们会强迫并惩罚孩子,导致很多孩子只能在父母的棍棒下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地生活。这种专制的做法对孩子是一个很大的桎梏,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屡见不鲜,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失败的家庭教育。
    父母专制的思想实施于亲子教育会阻碍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和个性自由的发展,导致孩子出现胆小、畏缩、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这些孩子容易有敌对情绪。遇到挑战,男孩易变得极其愤怒;而女孩因为依赖性强,则易采取回避的态度。
    父母的建立,不能靠无原则的迁就、哄劝、爱抚,也不能靠物质和金钱收买,更不能靠压制和打骂,而必须靠正直的品行、模范的行为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孩子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才会愿意把父母当成生活、学习乃至工作的顾问,心甘情愿地听从指教。这种朋友般的关系代表一种地位的平等和互动的顺利进行,包含了西方文化中自由、平等的观念。
    如苏联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所言,“应当不是由父母对子女的关系,而是由父母自身决定的……的根源只出于一个地方:那就是父母的操行,包括行为的各方面――换句话说,就是包括父母两人的全部生活:他们的工作、思想、习惯、感觉和意图。”
    父母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专制地管理和束缚。从另一个角度说,父母与朋友角色并不对立,它应建立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独立的基础上,是父母怀着爱心有效地引导和扶持孩子。在孩子能够独立时,应减少控制并渐渐淡出,充分发展孩子的自主性。
    在爱与管理之间,在树立的过程中,父母要有方法、负责任地教育子女,引导他们走上人生之路,不能放任自流,使孩子走入人生的误区。基于此,瑞士教育专家提出了“半式”的教育方式,给喜欢在家当老大的父母敲了一记警钟。所谓半式的教育,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训练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父母应先树立一个正面的自我形象,再去约束和要求孩子,从而树立。其中,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靠前,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安排切实可行的起床、吃饭、写作业、做家务、游戏等作息时间,要求孩子严格遵守。
    第二,讲究方法,讲究教育艺术。话贵精而不贵多,在孩子面前,该说的话就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说,否则把碎碎念当成一种习惯,再想一本正经教育孩子,估计也产生不了多大的威慑力。
    第三,为孩子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需要父母共同营造获得,父母需爱读书,在家中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如此,孩子也会受感染而静下心认真学习。切忌孩子在房间读书,自己在客厅看电视或者打麻将,把家中弄得乌烟瘴气,这时孩子就算有心读书想必也读不进去了。
    做好上述三点,父母才能真正树立自己的,真正成为孩子的老大,让孩子甘心被自己所引导,并把良好的生活准则一生践行。
    2.糖和棍棒的简单策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句古语道尽天下父母心思。但“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暴力教育方法与“金钱物质”的简单刺激方法皆是危险而不可取的。
    据报道,只因3岁的女儿背不熟诗句,在嘉善务工的一名贵州籍女子一气之下,失手将孩子打死……孩子无辜之死,父母错位之爱,着实令人感到可悲可叹。事实上,类似的悲剧并不少见,缺乏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父母,很容易采取简单而特别的教育方式。他们把糖和棍棒结合起来,对孩子实行奖惩,以简单粗暴和缺乏温情的态度,来对待孩子那稚嫩幼小的心灵。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法可能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会酿成无法弥补的悲剧。
    不少父母抱怨,打孩子不好,可不打孩子又没其他更好的教育方法。孩子不听话,屡教不改,把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当成耳旁风,此种情况之下,只有挥舞起棍棒才管用。父母会产生这种教育理念,根本原因在于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实施棍棒教育,实则危害多多。父母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动辄恶语相向加体罚,会大大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孩子易对父母产生不满和憎恨,甚至可能产生靠前逆反心理。从另一方面来说,父母打骂孩子,会让孩子不断否定自己,变得胆小自卑。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会表现出害怕、自闭、不合群等现象。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