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构》主要内容简介:由于数字科技的发展,数字建构研究察觉到传统建筑建构已有剧烈改变,直到今日,我们迫切有系统地结合一些数字与古典元素及过程的新建构想法,以便继续发展建筑的数字理论(digitaltheory of architecture)一些数字建构的重要现象,显示了动态、信息、演化和制造的特征,在新建构的初期理论中,七个古典因子和四个数字因子,形成一个完整而彼此互动的结果。然而,在这建筑的新时代中,本研究只是许多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而非提供解答,新的“数字”建构元素是如何得自于旧的“古典”元素?而旧的因子又是如何与新的因子互动,新因子是否与旧因子有所不同?或者此新因子只是稍稍覆盖一层新的做法,内在思维仍与旧因子相同,建构思考又是如何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呢?《新建构》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探讨建构与设计过程的关系,设计过程主要包含了设计方法与设计思考。这让我们想到,建筑建构,经过古典、前数字到数字时代的推移,标准设计过程是如何改变的呢?究竟我们能发展出什么新力法?由于人类认知系统是以知识、记忆、理解、视觉及空间媒介(Visual-spatial media)、风格及创造性洞察(stylistic-creative insights)等单元从事思考,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我们的思考是如何调适、融合与转化的呢?
作者简介
刘育东,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博士、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亚洲大学副校长与讲座教授、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创所教授。Aleppo ZONE设计团队主持人、远东国际数字建筑设计奖(The Far East international Digit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ward,The Feidad Award)国际评审委员会。著作包括《下代基因建筑——大地建筑的变与不变》(繁体字版与简体字版)Distinguishing Digital Architecture、《Next-Gene20国际建筑博览会》、《数字建筑与东方实验》、Glocalization:New Taiwan Architecture2000-2005(英文版与中文版)、《创意岛屿狂想曲——2050愿景台湾》、Demonstrating Digital Architecture(英又版与中文版)《大破大立——921校园建筑奖》、Diversifying Digital Architecture(英文版与中文版),Developing Digital Architecture(英文版与中文版)、Defining Digital Architecture、《为数字建筑下定义》、《数字建筑的浮想》、《城市的现实与想象——新竹市东门城广场规划与设计的推动过程》、《建筑的涵义》以及Restructuring Shapes, Design cognition and computation等书。2007年受邀主持“下代基因”国际集体创作,由A+U杂志发表为2008年6月全本专辑、并获选2010年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绽放真台湾”纪录片,将以34种语言在165个国家播放。 林楚卿,交通大学建筑博士,现任元智大学艺术创意与发展系助理教授、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Aleppo ZONE设计团队首席设计师。研究专长为自由形体建筑设计(free-form architectura!design)、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fabricationL数字设计媒体(digital design media)等领域。其研究成果曾发表于Design Studies国际学术期刊和“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 Asia,CAADRIA”,“The Association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in Architecture,ACADIA”Th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Europe,eCAADe"等国际学术研讨会。Aleppo ZONE设计团队2008年应Peter Cook与伊东丰雄邀请参展台湾首度受邀的“欧亚建筑新潮流2008-2010巡回展”(New Trends of Architecture in Europe and Asia-Paci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