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师教育哲学

教师教育哲学

  • 字数: 3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舒志定
  • 出版日期: 2012-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964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教师教育哲学》主要内容简介:在教育变革与变革教育的背景中,《教师教育哲学》以“教师在教育中存在”作为思想方式,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构建教师教育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阐释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立场。包括从教师与文本、教师与教育权力、教师与教育价值等维度省思“奸教师”的内涵与特质,以批评的姿态叙述多元世界中的教师作用,以及对教师功能、教师文化使命、教师专业自觉、专业境界等教师专业发展命题的理性思考,以便提供一条理解教师与教师培养的思路。
作者简介
舒志定,博士,复旦大学中业,从事教师培训与竹理、教台科研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校高校行政管理工作20年。2006年获包玉刚包兆龙中国留学生奖学金到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从事访问研究,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建设工程。曾任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兼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常务副上任。主要从事马克思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教师教育哲学、教育领导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教育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独立完成并出版《教育哲学引论》、《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当代价值》、《教师角色辩护——走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著作。主持“实践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奖励。
目录
引言 教师教育哲学标示的道路
第一部分 省思教师与教育
第一章 教师与教育“文本”
一、亟待拓展师生关系的理解视角
二、我们之于“文本”的立场
三、由“文本”求解“教育是什么”
四、教育“文本”的敞开性
五、召唤教师教育职能的重构

第二章 教师与“教育权力”
一、人的自由发展理想与教育困境
二、对“教育权力”的辩证思考
三、“教育权力”与教育的合法性
四、“教育权力”为人的主体性奠基

第三章 教师与人的认同
一、教育追寻人之为人的信念
二、实现人的认同的三大领域
三、构建人的认同的教育策略
四、人的认同与教师使命重构
五、人的认同引领教育的创新

第四章 教师与体验
一、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成长
二、从超验到经验
三、与生命相联系的体验
四、从现实的人出发理解体验教育
五、体验教育的要求及其实现

第五章 教师与价值观教育
一、学校要确立价值观教育的地位
二、变革中的学校价值观教育环境
三、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四、学校价值观教育实践中的难题
五、学校价值观教育难题破解要求

第二部分 回归本真的教师
第六章 教师的教育功能
一、人的培养与教师的教育功能
二、揭示教师教育功能的认识基础
三、教师教育功能是如何误读的
四、对教师教育功能的一种阐释
五、教师教育功能与教育家塑造

第七章 教师的文化使命
一、探寻我国教师的文化特征
二、理想教师建构的文化元素
三、文化传统与教师专业成长
四、面向多元文化的教师职能

第八章 教师的教育信念
一、基于教育把握方式的教师教育信念
二、领悟教师角色的传统规定
三、前提:关注人生的教育信念
四、核心:坚守教育解放人的信念
五、路径:把握教育的行动目标

第九章 教师的教育行为
一、研究的缘由及问题的质询
……
第三部分 评析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
    3.“文本”理解的创造性
     尽管“文本”是独立于阅读者而存在着,但是阅读者理解与解释“文本”,实质是一种“再创造”。施莱尔马赫的诠释学就强调两点:一是理解是对原始创造活动的重构,对原来“产品”的再生产;二是理解者和解释者更优于作者自己的理解,理解这一创造性活动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或复制,而是更高的再创造,是创造性的重新构造或重新认识。基于对“理解”是一种“再创造”的认识,施莱尔马赫又结合理解者的特殊性,把“文本”理解分成三个级别:第一级是历史兴趣,也就是查明个别事实。即对“文本”作事实性的解读,比如文本内容是什么、作者是谁等;第二级是艺术兴趣或鉴赏兴趣,即通过对文本的语言描述,去体验与感受文本所蕴涵的意义;第三级是思辨的兴趣,即纯粹科学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这两种兴趣是出于人的精神发展优选阶段,这样,人对“文本”的需求是基于人的精神发展的需要,阅读与理解“文本”,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由此看来,“文本”给予人的价值,不是“文本”本身,比如是否拥有了某一种“文本”,而是“文本”提供阅读者对它的重新理解,进而从“文本”中获得了理解人生及社会的意义,通过如此阅读,完成了构造自己的目的。这样,对不同的人来说,“文本”的意义就不一样,需要在人与“文本”的关系中来讨论“文本”的意义,也是在对“文本”的理解中体现着人的主体性。由此能说,“文本”对阅读者是开放的。
     同样,在学校教育中,对教师来说,熟练使用与解读“文本”,是最基本的技能。首先是要明确学校教育中“文本”的构成。.对教师来说,教科书连同这些学习资料等,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文本”。无疑,这些“文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用文字书写的一册册书籍,它们脱离老师而独立存在。其次,教师怎样利用“文本”达到教育目标。也就是,怎样通过对“文本”的创造性理解与解释,达到培养阅读者的创造性能力,这是理解“文本”的特点所赋予教育活动的启示及其价值。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