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今夜不打烊:台湾商业谁主沉浮?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 陈茜 初振宇
出版日期: 2011-12-01
商品条码: 978753345558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95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
¥1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陈茜、初振宇编著的《今夜不打烊――台湾商业谁主沉浮》讲述的是台湾商业的萌芽、孵化、起飞、转折、繁荣与变革等历史发展阶段,并逐一介绍了西门町、忠孝东路、迪化街、台湾夜市以及梦时代大立精品等主要的特色商业中心,以及孙芸芸、徐旭东、吴清友、王又曾、吴东兴等有名商业人士。回顾历史的同时,观瞻台湾商业未来发展趋势与两岸贸易、商业交流空间。 《今夜不打烊――台湾商业谁主沉浮》重点描述了台湾零售业的起伏变迁,选取了大家比较熟悉的百货公司、超市、便利商店、量贩店、购物中心等,以及近来发展迅速的网购平台。即台湾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商业模式。
目录
前言
一 回眸历史中的台湾商业
1.小荷才露――台湾商业萌芽
2.亦步亦趋――台湾商业孵化
3.清明上河――台湾商业起飞
4.柳暗花明――台湾商业转折
5.御街灯火――台湾商业繁荣
6.风起云涌――台湾商业变革
7.三十而立――海峡两岸贸易
二 走遍台湾有名的商业中心
1.西门町――台北的“原宿”
2.忠孝东路――台北的“第五大道”
3.信义商圈――台北的“曼哈顿”
4.迪化街――台北的“大栅栏”
5.台湾夜市――冰火两重天
6.梦时代与大立精品――高雄之美
7.特色街区――城南旧事
三 历数台湾有名的商业人士
1.美丽神话――孙芸芸和她的微风广场
2.竹篮打水――徐旭东和他的SOGO百货
3.今夜不打烊――吴清友和他的诚品书店
4.泰极否来――前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王又曾
5.多才多艺――吴东兴与他的新光三越
四 观瞻台湾商业的新趋势
1.读懂女人心――PayEasy
2.当梦想“照进”现实――露天拍卖
3.实至名归――Yahoo!奇摩
五 笑看两岸商业交流
参考文献与图片来源
摘要
5.冰火两重天――台湾夜市 台湾夜市可以称得上是台湾的“平民商业中心”。与上述几个商业中心不同,它不是集中在某个繁华路段,而是分散在台湾的各个县市,不同县市的夜市都有自己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农村人口陆续向城市迁移。那时挑担或推独轮车卖小吃是他们普遍的谋生方式。传唱一时的闽南方言歌曲《烧肉粽》就传神地表达了这个群体的辛苦。当时夜市的摊商有本省人、外地人及退伍军人。本省人卖油饭、肉羹汤、蚵仔煎,所谓的外省人卖水饺、臭豆腐等。因为同样是讨生活,大家虽彼此语言不通、交谈有障碍,但相互之间相处融洽。除了小吃摊,夜市里还有捞金鱼、套圈圈等小游戏,补雨伞、补丝袜以及走江湖卖膏药的人也不一而足。1970年代,夜市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也日益繁华。虽然被台湾当局定性为违法的地下经济,但夜市却扮演着促使滞销货流通的重要角色。在石油危机时期,外销退货的廉价成衣等物品流到夜市,成为劳工阶层的购买目标。各地夜市不但为南北小贩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甚至有人因此圆了发财梦。例如台北有名的豪华餐厅“台南担仔面”,以及连锁的“胡须张”卤肉饭都是从小吃摊起家的。 几十年来,夜市在岛内一直被视为制造脏乱、占用道路、妨碍交通的“都市之瘤”。很长一段时间,台湾当局将一些夜市集体搬入半封闭式的场所进行集中管理,但这种做法导致了不少夜市走向没落。台湾当局从当年的极力取缔到如今的卖力推广,想必是当年很多惶惶于警察追赶的摊贩们所没有想到的。为了提升观光产业,台湾“观光局”推出岛内“十大夜市”评选活动。一时间,“战况空前”,不但各县市长亲自扫街拜票。网友们更是积极上网投票。台湾舆论认为,哪家夜市最终胜出并不重要,关键是好吃好玩的夜市文化已经成了台湾特色的一部分。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高雄六合夜市在“十大夜市”的评选中成为“最环保”、“最友善”、“最有魅力”、“优选逛”和“好看味”的五冠王。紧随其后受到好评的是台北士林夜市和宜兰罗东夜市。据了解,有70%的观光客到台湾后都会去夜市,对于各县市的经济大有帮助。 台湾夜市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如此让人流连忘返呢?拿评选很受欢迎的六合夜市来说,它优选的特色就是老招牌多,其中一家名为“鳝鱼炒面”的小摊已经开了52年之久。老板娘杨寿从17岁开始就在这里讨生活,如今已经在摊子后站了大半辈子。她回忆说,有一年蒋经国突然独自来到摊子前要了一碗鳝鱼炒面,然后边吃边问生意好不好、油盐贵不贵、做生意有什么困难等等,他走后马上来了几个警察问东问西。至今,老板娘还对这段奇遇津津乐道。 六合夜市的前身为大港埔夜市,原本为高雄市区大港埔空地上的小吃摊聚集地,兴起于1940年代末期至1950年代初期,是当时高雄拥有代表性的夜市。高雄市政府从1987年起规定,每天傍晚六时至清晨二时,六合夜市区域为行人徒步区,从此,六合夜市开始迈人国际知名的观光夜市。六合夜市全长380米,共设有170个摊位,大多以小吃、娱乐游戏为主,其它诸如衣服摊、杂货摊等并不多见。最特殊的景观是招牌林立的牛排店,大大小小十多家,主要卖点是平价、家庭式的牛排套餐。此外,山货、特产、冷饮、冰品及海产店等也是应有尽有,种类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其中盐蒸虾、木瓜牛奶、筒仔米糕、臭豆腐、乌鱼子、海鲜粥、过鱼汤、十全药炖排骨、担仔面、土鳃鱼羹等等算是高雄市的招牌小吃。另外,“棺材板”是台湾的经典小吃,出自台南,传统的做法是将洗净切好的猪肝片、鲜姜片、洋葱、菜椒,拌同多种多样的配料如腊肠片、年糕片等,一起爆炒,然后装入炸好的吐司盒中,再盖上炸好的吐司片。由于吐司的外形和色泽酷似台湾南部的松木棺材,所以人们把这道美食称为棺材板。据说,棺材板以前叫“鸭肝饭”,也叫官材板,含有升官发财的意思。郑老牌木瓜牛奶摊也是相当的知名,不论是国民党的、连战,还是民进党的、陈菊,都是他们的顾客。此外,李嘉欣、胡瓜、张宇等大批艺人也曾光顾这家木瓜牛奶店。不能不尝尝! 随着时代潮流的冲击,六合夜市也转型成“世界地球村”了,让众多外国观光客充满无限回忆。夜市里有许多拥有异国风味的摊位,诸如土耳其人卖的土耳其冰淇淋、墨西哥人卖的墨西哥脆饼,还有日本人、印度尼西亚人也来此地摆摊卖饰品等等,都十分特别。近年来,高雄市政府更积极地在具国际知名度的六合夜市举办了“传统市集YOUNG起来”、“六合美食嘉年华”系列活动,扩大商圈的商机。六合夜市与周围景点已经逐渐连结成一个旅游圈,例如城市光廊、文化中心、玫瑰圣母院、爱河、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仁爱公园、高雄港、西子湾风景区、旗津风景区等等。六合夜市是个相当干净的夜市。这地方白天是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但一到晚上,摊商就会陆续进驻,接着封闭马路开始营业,到第二天天色破晓前,开始扫洗街道,让一切回归原状,再加上拥有全台湾第一条夜市污水排泄系统,六合夜市就更是清洁万分,毫无异味了。 2009年,虽然因播放“疆独”影片等不愉快事件让大陆游客对高雄市心存芥蒂,但当地的六合夜市仍成功地俘获了大陆游客的胃。据悉,六合夜市的客源中,大陆游客高达七成。大陆游客们最中意的夜市美食,包括海产粥、木瓜牛奶、烧烤,一百六十多个小吃摊一路吃过去,不亦乐乎。看到大陆游客如此捧场,台湾夜市的摊贩们还跨海抢商机,如今北京“台湾街”的“宝岛夜市”生意正火。士林夜市的“豪大大鸡排”也要在上海开店了。 台湾人对于台湾夜市的说法是:南有六合,北有士林。那么,士林夜市的盛况又如何呢?让我们一起去逛逛吧。士林夜市是台北颇具规模且相当知名的夜市之一,它位于文林路、大东路、大南路和小北街一带,有超过五百家店面和摊贩,南北小吃、流行服饰、杂货,加上如织的人潮,溢散着热闹滚滚的气息。士林夜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位于慈诚宫对面的士林市场夜市,铁皮覆顶。囊括了大江南北综合小吃,从牛排、铁板烧到蚵仔煎、广东粥、生炒花枝,琳琅满目,每到夜晚,逛夜市的人潮总将狭窄的通道挤得水泄不通:另一部分是以阳明戏院为中心,主要由几条小巷构成,穿梭其间,格外有一种市井滋味。各式店铺及地摊摩肩接踵,小吃摊、服饰店、精品店、鞋店、唱片行、运动用品店等,比比皆是,只要市面上流行的,在此都找得到。每当夜幕渐渐笼罩,华灯一一亮起,士林夜市即步入繁华。 士林夜市最初以小吃与摊商而兴起的。迄今仍以此为主。然而由于士林夜市的规模与商机极大,周边地主纷纷开设店面赶趁商机。此时一方面是摊商和店家之间由于经济规模而达成的用地默契,一方面则是摊商与警方之间取缔与不取缔的执法默契,形成一种有趣的共荣现象。在摊贩并未接近合法化的城市里,士林夜市与其它大型固定夜市共同维系着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成为台北人夜生活的好去处。 说到美食,有百年历史的台北士林夜市拥有代表性的小吃便是蚵仔煎,相传是300年前郑成功的军队发明的。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1661年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情况下,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海蛎)、番薯粉加水混合而煎成饼吃,想不到竞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不过,大陆出版的书籍,却有将蚵仔煎列为福建小吃的记录。士林夜市两家最早卖蚵仔煎的小店中,有一家叫“阿婆之家”,76岁的老板陈德庆描述,50年前他负责调味,老婆做蚵仔煎,一做就是几十年,如今老婆也已变成了阿婆。多年来,“阿婆之家”坚持选用嘉义东石港的新鲜蚵仔,然后用猪油将其煎到微焦,口感外酥里嫩。此外,士林夜市永远跟着潮流走,牛排、甩饼、铜锣烧、起司土豆等等,花样迭出;餐桌上,日文、英文与简体中文的菜单贴心地照顾着各方游客。 士林夜市的所在地原是靠近基隆河的渡口,从士林的农产品到艋胛、大稻埕的货物都在这里交易,1909年设立士林市场后一直发展至今。过去的交易主要集中于妈祖庙慈诚宫的庙前广场,然而市场摊贩逐渐侵占庙宇用地,于是慈诚宫筑起围墙保留仅存的狭窄庙地,围墙只能任由摊贩使用。之后因规模扩大,夜市又将文林路、大东路、大南路及安平路等数个街区囊括进来,成为特大型夜市。但由于通风、卫生、环境、公共安全等问题,台北市政府于2002年10月14日将原士林市场拆除,仅保留日据时期的砖造市场建筑。原士林市场摊贩移至临时性的地方营业,地点位于文林路与基河路交叉口、台北捷运剑潭站对面。不久,在那附近盖起了新的封闭式的士林市场,而临时市场则计划作为兴建台北市第二座大型艺术展演场馆――台北艺术中心之用。目前,士林夜市邻近捷运士林站、剑潭站,交通非常方便,再加上周围的学校林立,如铭传大学、东吴大学等,每天黄昏五六点钟,大量下课下班的人潮涌而人,为这商圈带来了大量的商机及热闹的气氛。士林夜市的店铺一排排整齐排列,有如大型的熟食中心,顺着人口走,更可发现过道比以前宽阔,也比以前好通行,而且还增添了公厕,让民众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必担心“后续问题”。 P42-4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