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 字数: 1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黄山书社
  • 作者: 佚名
  • 出版日期: 201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6104928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2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1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兵法奇书。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我国古代军事谋略的风采。如今,“三十六计”不仅运用于军事布局,更被巧妙地运用到商业竞争、体育,以及社会交际等多个方面。本书将三十六计归纳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更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合理运用。
目录
原序
[按语阐释]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三计  借刀杀人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四计  以逸待劳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五计  趁火打劫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六计  声东击西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八计  暗度陈仓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九计  隔岸观火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十计  笑里藏刀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  计打草惊蛇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  计釜底抽薪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二十计  浑水摸鱼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l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计名探源]
[细说计谋]
[用计例说]
[防范对策]
摘要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③阳,太阴。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dai):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斗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事物的对立面上。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
         ③太:极,极大。
         【译文】当防备十分周密的时候,就容易麻痹(bi)大意;平时司空见惯,往往就不会产生怀疑。把秘密诡计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
         【计名探源】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伐高丽国。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唐太宗见眼前巨浪滔天,茫茫无穷,即向众将问及过海之计,众将面面相觑(qu)。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人请求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他家都已准备齐整。帝大喜,便率百官随此人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此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皆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人座,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浪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惊警,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是一片苍茫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在百姓家里做客,大军竞然已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此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的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则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通过战略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细说计谋】 “瞒天过海”的含义为:运用欺骗的手段,无所不至。下面就对这一计细细分析。
         施行“瞒天过海”其一就是要隐迹潜踪。对方处在明处,我方处在暗处。
         其二是转移视听。即把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公开的行动上来,而使其忽略在这种公开行动中隐藏着的不公开行动。
         其三便是示假隐真。首先向敌人显示一定的假象,从而把真的行动或意图掩护或隐蔽起来。
         其四为阳奉阴违。简单来说就是用表面上的服从以骗取信任,而暗中另自行事则来实现自己的真正图谋。
         【用计例说】 希特勒突袭波兰侵占波兰是希特勒侵略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突袭波兰,希特勒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玩弄了一系列欺骗手段,大放和平烟幕以掩盖其紧张的战备活动。
         希特勒制造舆(yu)论说,位于德国和波兰边境的但泽归属问题,可以搁置下来以后解决。他向英国政府表示,德国同意英国政府的调停建议,即邀请波兰的全权代表来柏林谈判。在发起战争的前几天,德国派遣了一艘伪装成训练舰的战斗舰访问但泽,还派了一个“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波军参谋部。直到临战前的几小时,德国外交部长还假装非常亲热地接见波兰驻柏林大使,并举行双边会谈。会谈之后,柏林电台立即广播了德国的和谈提案。
         波兰当局被希特勒制造的假象所迷惑,错误地认为德军主力已被英军所牵制,不会东调进攻波兰。1939年9月1日拂晓,正当波兰人睡着大觉的时候,希特勒出动了两千三百架飞机和上万门大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向波兰全国发动猛烈的轰炸和炮击。整个波兰陷于一片混乱,此后不到一个月,波兰全军覆没,国家被德国法西斯占领。
         【防范对策】上面的战例已经对“瞒天过海”之计进行了充分地展示,如果是敌方采取这一计谋,我们又要采取哪些防范对策呢?首先要会找疑点。无论事情做得怎样隐蔽、神秘,总要有漏洞。如果抓住可疑之点,顺藤摸瓜,就会发现敌人的意图。
         其次,要宁有虚防。把对方时时置于我方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下,这样才能不被对方蒙蔽和欺骗。
         而后,要及时反馈。无论发现对方有什么新的方向,特别是在策略行为方面的变化,都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全面的信息反馈,做出准确的判断。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