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宋瓷器装饰艺术研究

唐宋瓷器装饰艺术研究

  • 字数: 268.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作者: 陈杰
  • 出版日期: 201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33254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唐宋瓷器装饰艺术研究》紧紧围绕唐宋瓷器装饰纹样这一主题,首先对唐宋时期瓷器的装饰纹样进行分类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各个时期的纹样艺术特点和反映的历史思想意识问题以及装饰纹样艺术的来源等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该书大胆运用考古类型学进行器物装饰纹样艺术的分析研究,是一本美术考古学具象专题研究的成功之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一、20世纪70年代之前
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

第二章 装饰技法的分类研究
一、装饰技法的分类
(一)胎装饰
(二)釉装饰
(三)彩装饰
二、从装饰技法看唐宋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第三章 主题纹饰的类型学考察与历史问题分析
一、器物纹饰类型学考察的可行性
二、主题纹饰的类型学考察
(一)植物类纹饰
(二)动物类纹饰
(三)人物类纹饰
(四)山水类题材
三、分组与分期
四、各期的特点与所反映的历史问题
(一)各期的特点
(二)各期所反映的历史问题

第四章 瓷器装饰技法的起源与传播
一、装饰技法的起源
(一)陶器装饰技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其他艺术品装饰工艺对瓷器装饰技法的影响
(三)在实践中摸索
(四)社会风尚与商业竞争
(五)外来影响
二、各窑口之间装饰技法的交流与传播
(一)各窑口之间的仿制和技术交流
(二)对外影响

第五章 唐宋瓷器装饰纹样的来源
一、来源于生活
二、来源于历史传统
三、社会审美风尚的影响
四、各个窑口相互之间的影响
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
六、外来影响

第六章 唐宋瓷器纹饰所反映的思想意识
一、纹饰所反映的思想意识
二、纹饰所反映的宗教观念

第七章 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釉下彩绘的起源问题
二、唐代长沙窑贴花装饰的来源问题
三、各地刻花青瓷产品的关系及渊源
四、唐代花瓷和钧窑之间的关系问题
五、山东地区瓷器手工业的外来因素分析
附表
参考文献 
摘要
    镫磨擦有凹处,粲然成文,遂以髹器仿为之。”(《南村辍耕录》卷十一引《因话录》)三国朱然墓就曾出土过两件犀皮耳杯,《太平广记》卷195引唐袁郊《甘泽谣》提到“犀皮枕”。
    犀皮漆器是填漆磨显,其具体做法是:在底胎上,以极稠的色漆作地,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做出各种不同的突起花纹,阴干后,全面髹涂色漆,每涂一层色漆,都要阴干,再涂另一种色漆,而且色漆之间,要用对比色,而不用同类色。色漆少则二三种,多则五六种,阴干后打磨,将突起的部分磨去,底层的色漆便从磨去处显露,而形成一层层的纹彩来。而这种纹彩,无论它是何种形状,多是各种封闭的曲线,所以它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而不见其他纹样。
    也有学者认为它仿自于瘿器,但这种瘿器的木理纹是自然形成的,绞胎仿的只是它的装饰效果,而无法自然形成这些纹理,必须通过一定的装饰技法来达到这种装饰效果。瘿器的制作方法与绞胎显然大相径庭。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来自西方的玻璃器,但在装饰工艺上两者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无论是犀皮漆器、瘿器还是来自西方的玻璃器,它与绞胎器仅仅在图案上有相同之处,从技法上来说,有着较大的差别。
    从技法上考察,绞胎技法可能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漆器装饰中的斑漆技法有关。斑漆,又叫朱斑漆,是作为车乘的装饰出现的一种新的创造。它是用两种以上色漆,有意识地使之互相交错,成为各种纹彩,有如动植物上面的花纹。明代杨明注释黄大成的《髹漆录》“细斑地诸饰”条注称:“其斑黑、绿、红、黄、紫、褐,而质色亦然,乃六色互用。又有二色、三色错杂者。又有质斑同色,以深浅分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