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河南唐河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张果夫

河南唐河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张果夫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张果夫
  • 出版日期: 201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06729
  • 版次: 1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优选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一的《河南?唐河卷》,主要收录了“天狗吃月亮”、“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朝霞为什么是红色的”、“峨眉山的来历”、“天牛下凡”、“人的来历”、“锄钩为啥是弯的”、“没角捏”、“大禹导长江”、“选天帝”、“玉皇大帝是小偷”、“老天奶代天行旨”等故事。 《河南?唐河卷》由张果夫等编著。
目录
前言
神话
  天狗吃月亮
  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
  朝霞为什么是红色的
  峨眉山的来历
  天牛下凡
  人的来历
  锄钩为啥是弯的
  没角捏
  大禹导长江
  选天帝
  玉皇大帝是小偷
  老天奶代天行旨
  男人的咽喉为啥特别大
传说
人物传说
  姜子牙火焚妻尸
  孔子借粮
  颜渊不贪外财
  诸葛亮的天书
  死治司马懿
  诸葛亮搭船
  关羽出世
  关公的脸和胡子
  桃园三结义
  杨家为什么保赵家
  包公审鼓
  包公巧断骗亲案
  包公降妖
  华佗妻子用狗心
  孙思邈的传说
  李时珍求学
  马武扦担破柳州
  海瑞巧断偷瓜案
  李白成三打水湖流
  郑板桥教婿
  袁世凯传说两则
  冯玉祥的传说
  石乌龟油灯
  石头人
  少拜寺
  避蛛寺
  涧岭店
  二仙庙
  无事冢
  椿树为什么称树王
  疙瘩柳
  蝼蛄报信
  桑树救刘秀
  寒号鸟
  汉王桥的传说
  前刘与后刘鸡叫有先后
  麦仁店
  占风水
  曹文衡作画自勉
  火星庙为啥没有土地爷
  牌坊底下不长草
  劝师
  棋盘桥
  “小秀才”答对儿
  这里祈雨为啥敲犁铧
  “中了!”
  舞刀受封
  讨来的饭不香
  狗庙
  为民斩子
  品牌坊
  上楼村的来历
  知县帮工
  “去手”
  小李爷奏本
  吞金
  百步灭塔洼
  “白鹤冲天”和“吞莲败叶”
  土地爷托梦
  舞剑认皇亲
  白云庄的传说
  哭桐树
  河南的风大
  白马过河
  大力士的传说(二则)
  断鸡
  一张文约
风物传说
  紫玉山的传说
  虎山的传说
  西大岗
  龟井寒泉
  印池映月
  龙泉
  老龙潭
  “青龙”归“潭”
  泗州塔的传说
  唐塔的来历
  “唐塔倒了!”
  “敬德修唐塔”的传说
  宋榆的传说
  铁旗杆的传说
  老鸹庙和肖公爷
  华寺的由来
  龙泉寺和耙和尚场
  泌桥上为啥不落雪
  断朝沟的传说三则
  代店的冢子
  包冢的传说
  金鸡冢
  马武冢和黄瓜会
  周勃墓
  碗墓
  黑龙镇
  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为啥扎彩灯
  二月二的来历
  端阳节为啥插艾叶
  腊八粥的来历
  熬年的传说
  打狮子的来历
  放风筝的来历
  饺子的来历
  牌位的来历
  烧火纸的传说
  白帮红后跟鞋的来历
  狗头婴帽的来历
  剪刀的尖为啥是秃的
  驴蒙眼的来由
  “舅舅”称呼的来历
  戒指的传说
  演戏的手板为啥是三块
动植物传说
  乌龟的来历
  鹗鸟的来历
  萤火虫
  小麦结穗为啥是歪的
  葱、韭、蒜的传说
  含羞草
故事
  幻想故事
  泥人媒
  火神爷的传说
  饿狼山
  尤九早和胡祷告
  狼心狗肺
  不见黄河不死心
  丑女的奇遇
  吐金的石蛙
  两个葫芦
  高粱树
  恶报与善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保险瓶”
  “天”赐的礼物
  死后方知老娘亲
  倒喊三句妈
  还原泉
  城隍庙搬迁
  人不能说过天话
  张员外选婿
  聚宝盆和智慧袋
  神画师
  龙女赶集
  青龙送子
鬼狐精怪故事
  阴阳扇
  站着的土地爷
  打鱼人和水鬼
  阿三打阎王
  饿死鬼喝饭
  颠倒筷,筷颠倒
  人心不足蛇吞相
  火红的铁碾盘
  鸡冢的故事
  毛狗的故事
人物故事
  斗虎
  除妖
  卧冰
  娶妻
  红鲤鱼
  蝎子山
  聚宝盆
  夜明珠
  蜜蜂和彩轿
  八百老虎闹京城
  四大天王
  巧送公鸡蛋
  智审店主
  才压“三江”
  吴三桂的两个“哥哥”
  卖油状元
  吹破天
  比说谎
  刘根施礼
  喝砒霜
  两兄弟智斗财主
  贪嘴的财主
  商人和财主
  智谢恩师
动物故事
  牛为什么没有上牙
  鳖盖为什么有十三块
  狗为什么咬猫
  好卖弄的青蛙
生活故事
  小伙计与活阎王
  “花鼓子”智斗老秀才
  巧巧嫂
  选当家
  快嘴女
  秀才出谜
  老秀才买布
  县官和村妇
  戒酒
  自己挣来的福才是福
  郝介甫妙对惊皇上
  七岁儿巧戏傲秀才
  白举人答对
  实心眼秀才吟诗
  咏“风”
  主考大人批白卷
  回家咋见娃他母
  好炫耀的财主
  四兄弟吟诗
  三兄弟做诗分猪
  诗人兄弟
  三个女婿对诗
  三个女婿吟诗
  各夸各
  四妯娌做诗
  羞状元
  不打
  清和桥
  馋秀才吟诗
  邢清风和王细雨
  十串钱
  仁义巷
  以德报怨
  公平交易
  两好搁一好
  宰相肚里能撑船
  张公九世同居
  “宝刀”计
  农民和书生
  巧治恶闺女
  房檐滴水点点照
  偷吃粪便的人
  一副金镯
  没良心
  老措头的故事六则
  丈夫回来了
  两封文盲信
  一字千金
  刘糊涂出游
  三尺白布裹驴头
  县官用人
  爱疑心的人
  傻女婿报喜
  闭目空想的人
  吹破天和喷塌地
  俩秀才吊孝
  权员外选婿
  变戏法
  见县官
  土财主请客
  知府招婿
  刘知县骂笑
  象牙筷弄穷人家
  戴高帽
  耳裂齿落
  胡言请客
  鸡杀人,鱼放火
  小和尚与“老虎”
  公公儿媳不答话
  和尚与佳人
  剃头匠的烦恼
  笑  话
  文字之交
  “天不管”
  换靴
  刮地皮县长
  不要命
  卖鳖人和商主
  懒妇
  急性子
  材料伯
  戒烟
  留脸
  敲盆子
  才高折寿
  “坏蛋”
  富贵嘴
  “谁叫你放屁”
  年龄之争
  骑马人问路
  好吃的媳妇
附录一  未收入本卷的作品目录
附录二  已发表或出版的故事、专辑目录
附录三  故事家小档案
附录四  民间文学工作者小档案
后记
摘要
    峨眉山的来历 从前有对小夫妻,脾气不搁o,常为些鸡毛蒜皮的事,闹得鸡飞狗上墙。媳妇脾气更坏,一拌嘴就拿孩子出气。好日子不得好过,眼看一家人就要忽隆。 这事惊动了王母娘娘。夜里,她等媳妇睡了,把两丸药搁到她床头说:“这两丸药,你两口每人一丸,吃了就会息火,往后就不生气了。”媳妇醒了一看,床头上真的搁着两丸药。她想:“常听人说,王母娘娘的药,吃一丸,长生不老,吃两丸,仙体升天。”她不管小伙咋弄,把两丸一起吞了。 打那,她就升天了。小伙急得到处找她,找不着。 眨眼,娃长到八岁。他去上学,别的娃们欺负他说:“没娘娃也上学哩!”他回家问他爹:“人家都叫我没娘娃儿,我妈哩?”一问,戳了爹的伤疤。男子大汉也忍不住直哭鼻子。 太白金星不忍心看他爷俩受苦,就变成个白胡子老汉下凡。对孩子说:“你想你妈不?” 孩子说:“想。” “你妈吃了王母娘娘的仙丹,上天了。” “天在哪?” 老头向后一指:“在那儿,那雾气腾腾里头有个大门,就是南天门;南天门里头有个大水池,叫瑶池。常看见九个仙女到瑶池洗澡,你妈就排在第八。” 孩子照他手指的地方一看,有条明晃晃的大路,像条帘子在半空云里挂着。 孩子就朝着那条大路走去,过了南天门,看见一个大水池,他就坐在水池旁边等。过了一会儿,一字排着九个仙女,飘飘洒洒来了。他挨个儿向后数。等第八个贴近了,他猛扑上去,拉着衣袖叫了一声:“妈!”哭成了泪人。 仙女见孩子到天上找她,想:回不回哩?回吧,好不容易成了仙,怪可惜;不回吧,撇下这没娘娃也真叫人心疼!盘算了半天,对孩子说:“好,我跟你一块回去!” 仙女把孩子带回住处,取出一袋米,一袋草籽,交给他说:“你背上这两个袋儿,头前走,走三步,撒一把草籽。饿了,就取出米袋做饭吃。我随后收拾收拾就跟你去。” 孩子很听妈的话,背起两个袋子就走了。他出了南天门,走三步就撒一把草籽。谁知袋里的草籽怎么也撒不完!他急了,就走一步撒三把。好容易把袋子里的草籽撒完了,肚里早饿得咕咕叫。他想:妈让我饿了先做饭吃,我就做,等她撵上来了一起走。 他找到一个村庄,借口锅,把米倒在锅里,架起火一煮,觉着不对劲:米饭眨眼就淤起来了。他赶快向后躲,躲了好远,回头一看,饭还是一个劲向上淤,不一会儿就变成一座大山。等他醒过劲来,大山已把通向南天门的大路隔断了。撒过草籽的地方,也密密麻麻地生出许多大树、杂草,把每个山道都堵死了。他想再回天上去见妈妈,是死活办不到了! 以后,人们就给这山起个名字,叫饿米山。日子一久,就念成峨眉山了。 天牛下凡 传说在很久以前,人间还没有牛,都是用锄头挖地,用肩拉车,干啥都很艰难。 一年,天气大旱,地硬得很。人们为了及时把庄稼种上,不分昼夜地刨地挖土,累死许多人。死去的人都到阎王殿报到,阎王爷一查生死簿,都没有到死的时候。一问,这些鬼魂说:“刨地累死的。”阎王爷把这事报告给玉皇大帝。玉帝召集百神商议。老君说:“那两头牛整天没事,吃饱歇饿,有的是力气,不如让它们到人间犁地。”玉帝同意了,就传旨命那一公一母两头天牛下凡。 两头天牛悠闲惯了,听说叫它们下凡干活,心里都想:到人间干活,哪如在天堂自在?玉帝看出了它俩的心思,就说:“你俩到人间去,我让人向你喊‘妲妲’和‘爹爹’,你俩不操吃喝心.让人们把吃的给你们端到嘴边;不操睡觉心,人们会给你俩搭棚盖屋。”两头牛听这么一说,才答应下凡。 天牛踏着云头来到凡间,人们没见过这样大的动物,有些害怕,不敢靠近,别说用它俩犁地拉车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没人向它俩喊“妲妲、爹爹”,也没人给端吃端喝,更没人给搭棚盖屋。它俩只好在野地边吃点野草,渴了去沟边喝点水,夜里就卧在荒草地里。它俩认为被玉帝欺骗了.一商量,就扬起金蹄,驾起云头,飞回天上。 玉皇大帝听说天牛从人间回来,便传旨命它俩进殿,问为啥不在凡间帮助人们干活?天牛诉说了在人间遭到的冷遇。玉皇大帝摇摇头说:“我不相信人们会不理你俩,是你俩架子大。”俩天牛要求不再下凡。玉帝说:“圣命既出,咋能收回!眼看人们累死恁些,像你俩这样私自回来不是太随便了吗?” 老君说:“玉帝可将它俩金蹄去掉,使它俩不能再起云驾雾回天;把它俩的鼻子上穿上鼻圈,使它俩不能再任性,让人们有法使用;再给它俩舌头根上钉上肉刺,使它俩不能说话,人们就敢使唤它们了。” 玉帝准奏,命天将按老君说的办。 天牛被去掉了金蹄,扎上鼻圈,又不会说话了,气得呼呼直出粗气,哞哞叫唤,眼睛也成红的了。玉帝见状,安慰说:“下凡以后,你俩可以生子养孙。” 俩天牛这次到了人间,因有鼻圈,人们就可以使用了;一不听话,人们把鼻圈上套的绳猛一拽,就疼得不行,只好老实。人们给它俩搭上牛棚,每天给端吃端喝,可没人喊它们“妲妲”和“爹爹”,改成“哒哒”、“咧咧”了。日子一久,天牛接近忘了自己的“天性”,变成现在的耕牛了。P6-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