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11中国最佳散文

2011中国最佳散文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必胜,潘凯雄
  • 出版日期: 2012-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50720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6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散文是一种较为快捷而自由地表达思想,袒露情怀,以至抒写人生状态的文本,是一种能够即时地追踪和捕捉社会世象,描绘人情风貌的文学。是一种集情理、智识、机趣,以至情致之大成的集合式,是一种显见识,重人文,有智慧,既典雅又灵动的文体。
    王必胜、潘凯雄编著的这本《2011中国很好散文》收录了2011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四十多篇。为读者提供极具研究与保留价值,蕴涵文学精髓的优选本,为正在走向良性循环的中国文学发展留下坚实有力的见证。
内容简介
《2011中国很好散文》既注重作品个性化的心灵感受,又注重个人体验中所折射的时代精神。选本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关注生活,体察民众的阅读心理。
目录
序 散文的风骨
梁衡 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
王巨才 回望延安
项小米 曾经有过这样一群人
熊育群 辛亥年的血
黄刚 山高谁为峰
袁鹰 发热年代中的发热文章
雷抒雁 札记四题
贾平凹 定西笔记
陈忠实 敲响城门的远方乡党
丹增 香格里拉
张莉 刹那萧红,永在人间
陈建功 铁生轶事
祝勇 我的同事张爱玲
王十月 父与子的战争
柴静 这世界其实挺美好的,能让我心碎
徐风紫砂
虹影 小小姑娘
王族 鹰
筱敏 魔术城
从维熙 桃花缘
余光中 佛罗伦斯记
张炜 十年琐记
高洪波 寻找罗生特
刘心武 被春雪融尽了的足迹
徐坤 阿来:依本多情
蒋子龙 黑色温暖
迟子建 带笤帚的小鸟
范小青 有一个山村叫虹口
赵玫 采摘加州的阳光
张抗抗 长天秋色好
刘醒龙 钢构的故乡
丛桦 城市的食欲
周晓枫 散文二章
耿立 谁的故乡不沉沦
吴佳骏 河岸上游荡的生灵
张锐锋 记忆的丘陵
冯唐 散文一札
刘亮程 树倒了
李娟 给流浪的母亲
阳飏 另一类中国书画家
摘要
    惹人怨怒因红颜
    与张闻天(洛甫)曾有一段合作的蜜月,即1935年遵义会议后到1943年延安整风前。这也正是前面所说张为党建树三大功劳的时期。据何方先生考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38年9月六中全会,两人联名(多署“洛、毛”)发出的电报就有286件。这时期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小心合作,互相尊重。如“西安事变”一出,毛主张“审蒋”,张主张和平处理,毛随即同意;红军到陕北后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张要向北,毛要东渡,后来张又同意了毛的意见,并率领中央机关随军,“御驾亲征”。向来历史上“明君”与“能臣”的合作都是国家的大幸,会出现政治局面的上升期,如刘备与诸葛亮,唐太宗与魏征,宋仁宗与范仲淹的合作等。当毛称张为“明君”,自己为“大帅”的时候,也正是中共第五朝兴旺之时。总书记民主,将帅用心,内联国军,外御日寇,民心所聚,日盛一日。这时毛分管军事,随着局面的打开,其威信也水涨船高。张、毛合作的这一段蜜月期也正是全党政治局面的上升期。
    但这时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贺子珍与毛不和,出走苏联,江青乘虚而入。但是党内高层几乎一片反对声,纷纷向张闻天这个总书记进言,就连远在敌后的项英也发来长电,他们实在不放心江青的历史和在上海的风流表现,认为这有损领袖形象。张无奈,便综合大家的意见给毛写了一信,劝其慎重考虑。谁知毛看后勃然大怒,将信撕得粉碎,说:“我明天就结婚,谁管得着!”(他第二天就在供销社摆酒,遍请熟人,却不请张这个“明君”)时在1938年11月。这是毛与张的第一次结怨,毛记下了这个仇。
    每一个历史事件,哪怕是一件小事,就像树枝上的一个嫩芽,总是在它必然要长出的地方俏悄露头,然后又不知会结出一个好果子还是坏果子。江青的出现恰到好处,从私生活上讲正是贺子珍的出走之际,从政治上讲又正是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之时(两个月前刚开过六届六中全会),毛已有资格与上级和战友们拍桌子。要是在遵义会议前,毛正落魄之时,估计也不会这样发威。毛江结婚这个嫩芽后来结出了什么政治果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实毛这一怒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他是文化的本土派,从骨子里排斥留洋回来的人。瑞金时期对他的不公平让他痛恨从莫斯科回来的人,延安整风他大反宗派主义,其实他心里也是有一个“派”的。1938年周恩来从苏联养伤回来,顺便转述共产国际负责人的话,说张闻天是难得的理论家,毛愤而说:“什么理论家,背回一口袋教条。”可知其内心深处的芥蒂之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