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等教育改革论——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实践与思考

高等教育改革论——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实践与思考

  • 字数: 2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者贵昌
  • 出版日期: 2011-12-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040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高等教育改革论: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实践与思考》:作者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从“高等教育改革、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教师素质、教学管理、公共关系及高校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高等教育改革涉及到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决策机制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师德建设成为我国高校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其中:把握诚信与道德的关系、分析教师执业失职行为的深层原因,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素质成为社会制度变迁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其中: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构建信息时代“教”“学”互动关系成为高等教育者必须实践的新课题;强化教学管理是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推荐环节,其中:全面认识和分析高校教师面临的种种压力,重视团队建设,探寻新形势下的团队合作模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妥善处理公共关系,有效探索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从高校教育品牌具体内涵出发,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的教育品牌建设路径、方法和措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内容简介
作者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从“高等教育改革、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教师素质、教学管理、公共关系及高校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高等教育改革涉及到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决策机制等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师德建设成为我国高校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其中:把握诚信与道德的关系、分析教师执业失职行为的深层原因,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素质成为社会制度变迁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其中: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构建信息时代“教”“学”互动关系成为高等教育者必须实践的新课题;强化教学管理是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推荐环节,其中:全面认识和分析高校教师面临的种种压力,重视团队建设,探寻新形势下的团队合作模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妥善处理公共关系,有效探索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从高校教育品牌具体内涵出发,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的教育品牌建设路径、方法和措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作者简介
者贵昌,男,1963年11月生,彝族,云南南华人,中共党员,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金融学硕士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先后任学校副校长,云南师范大学金融财政学院副院长。1998年11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班,2004年5月获得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育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任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主讲《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等课程。先后出版《中国:金融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专著1部,主编《财政与金融》教材1部,参编教材、著作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等课题5项,参与完成各类课题7项,先后在《国际金融研究》、《当代经济科学》、《金融与保险》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1993年11月获得全国金融系统行属院校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5月获得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首届张怀愉经济学奖,2005年3月获得云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12月获得云南省教育科学课题评选三等奖;2010年4月获得云南省高校第五届青年学术科技节优选个人。研究领域涉及经济、金融等,先后担任云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终身研究员、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省级评委。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高等教育改革
第一节 现代大学的八种管理理念
第二节 人本管理精神与高校管理的创新思路
第三节 高校管理变革:由“授权管理”转向“赋权管理”
第四节 高校决策失误的表现诱因及控制
第五节 我国高校收费结构评价模型的设计与应用

第二章 师德建设
第一节 教育诚信与高等院校道德问题
第二节 高校教师执业失职行为的分析和研究
第三节 新时期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着力点
第四节 大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文精神

第三章 教师素质
第一节 知识创新呼唤高校创新教育
第二节 高校教师终身教育的基本思考
第三节 大学教师“现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四节 高校“教”、“学”互动关系的基本构建

第四章 教学管理
第一节 创建高校“学习型组织”的探索与研究
第二节 组织管理中教师角色压力的基本分析
第三节 高校教师团队心智模式耦合路径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节 大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第五节 本科导师制:一个来自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实践报告

第五章 公共关系及社会评价
第一节 高等教育创新: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第二节 高校公共关系的基本研究
第三节 开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第四节 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第五节 中国高校:教育品牌建设评价模型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摘要
    自从班主任诞生之日起,班主任工作就与学生的成长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它自始至终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技能的增长和提高以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其中贯穿的就是班主任工作中所应该具备的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人文主义的焦点集中在人的身上,是从人的经验开始的。它与把人看做神的秩序的神学观点和把人看做是自然秩序的科学观点不同。二是人文主义突出强调,每个人都是有人生价值的或者说是有尊严的,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都来自于对人生价值的尊重。三是人文主义始终关注人的思想的变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正是这种思想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班主任工作成为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发掘自我价值、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人文主义者大力提倡的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具体到班主任的工作和实践,不能简单地把人文主义与班主任工作的人文精神画上等号。因为,班主任工作的人文精神,不仅来自于人文主义、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方面,是在人文主义基础上的发扬、改进、创新、充实和内容表现的具体化。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