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说服力--如何让他人改变想法

说服力--如何让他人改变想法

  • 字数: 1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吉姆?兰德尔
  • 出版日期: 2012-01-01
  • 商品条码: 97873130774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说服力:如何让他人改变想法》:经过对人们的学习方式进行多年研究,作者推出了这一丛书,旨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话题。《说服力:如何让他人改变想法》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妙趣横生、发人深省。
阅读《说服力:如何让他人改变想法》,你将学会:·具有亲和力·建立互惠意识·在说话前做好准备·利用人们的思维捷径影响他人·仔细聆听并察言观色·用感情因素影响决策·利用稀缺性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诚信就是优选的说服力。
内容简介
《说服力--如何让他人改变想法》为“简单有趣的个人管理”丛书之一。《说服力--如何让他人改变想法》作者吉姆?兰德尔阅读了大量关于如何说服别人的书籍,提炼其精华,写成《说服力--如何让他人改变想法》。《说服力--如何让他人改变想法》用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说服力,行文生动有趣,配有精美描图,适合对如何说服别人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吉姆·兰德尔(Jim Randel) 译者:舒建广

吉姆·兰德尔(Jim Randel),现年60岁,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他是一位企业家——购买和销售商业地产,同时拓展新业务。作为一名致力于投资和企业家精神领域的讲演者,兰德尔已经在全美许多场馆作过演讲.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和纽约大学商学院。兰德尔学习和研究成功这一主题长达30年之久。除了阅读所有他能找到的有关这一主题的资料以外.他还不厌其烦地向成功人士请教,了解他们的成功之道(直到他们找理由回绝)。因此,这本书的结论是多年研究、个人试验和向他人学习的结果。兰德尔得出的结论是:成功的秘密就是欲望、努力、钻研、决心和坚持…而这些都需要毅力和自律能力。兰德尔相信,如果你愿意付出代价,一切都是可能的。
舒建广,山东省滨州市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外语系。曾在《山东文学》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及译文等200余首(篇),系国际翻译家联盟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南方诗人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笔译。现为英语教师、东莞语通天下签约译员。
摘要
    我意识到.我所讲的有点抽象。我明白,坐在办公桌后面不厌其烦地夸夸其谈何等容易。当然,我很清楚,在渴望得到某件东西时,我们有时会非常矛盾,不知道到底该采取什么方法才是正确的。 事实上,如果你允许我扯远一点,我想告诉你一个我所犯的可怕的错误。那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企业家。 在我商业生活的初期,我曾是一名房地产业的投机者。我会试着去买一些价格便宜的房子,不久后以较高的价格将其转售。 所以,我总是在寻找价格便宜的房屋来买。做到这点的方法之一是尽早地找到卖方――一旦得知谁的房子即将投放市场,就立即找到他。我会与对方做一笔干净利落的买卖,而且我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避免一场旷日持久的销售努力,都愿意接受我的价格。 一天,我正坐在办公室里,这时传来了警报声。我感到很好奇,因为有警报声,就意味有火灾。而有时火灾就意味着甩卖――换句话说,我就能买到一所便宜的房子。于是,我走到外面去查看能否找到警报来自何处。我果然找到了。 就在几条街区之外,我看到一辆消防车,而且看到一名老者被急救人员用轮椅推出了那所房子。很显然,他刚刚去世。 我立刻一路狂奔,来到市政厅,查到这名男子有一个女儿住在美国中西部地区。我相信,她很快就会知道谁将负责处理那所房子的销售。 这几乎是30年以前的事情了。但时至今日,我仍在为我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为了努力使自己得到一个劝说别人将其房屋卖给自己的机会,我行动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我竟没有来得及想一想我在做什么。结果,我成了告知一名年轻的女子,她的父亲刚刚去世的消息的人。 在那以后,我还犯过许多错误,但还没有哪一件像这一件一样,留在我内心深处,久久不能释怀。在忙着攫取成功的时候,我竟然对人类最基本的同情和礼貌都视而不见了。 你可能会觉得,劝说规则第十条同目前为止我们讨论过的问题不太一致。一方面,我在出主意让你劝说成功――说服别人赞同和接受你的观点。另一方面,我说的却是,在你的劝说努力中,你需要保持一颗高尚的心灵。 现实是:在任何一次劝说事件中,其中的一个人都可能胜过另一个人。当然,我希望那个人是你。不过,我还是认为有办法实现公平行事。 我的揣测是:在大多数劝说事件中,所涉及的当事人双方在知识和能力上是相对均衡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胜过了对方,那就让它去吧。我所反对的是以下两种情形: (1)你的劝说事件的本质是:在你和你正在试图劝说的人之间,存在着知识、经验及能力上的巨大的不平衡; (2)劝说的结果对于对方来说存在严重的损害。 在正确和错误之间.每个人都需要有一条明确的界线。我很难确切地定义什么是“巨大的不平衡”或“严重的伤害”。这些需要由你自己来作决定。 不过,我的观点是:只要你在开始进行一件劝说事件之时,抱着一颗公平竞争之心.并努力寻求双赢的结果,那么,你就可能(将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劝说者。 “关于说服力,或者推销术,还有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气质,或称个人品质的道德状况。不管人们如何被我们的表面知识所吸引,不管他们如何被我们的情感承诺所折服……除非他们认为,在同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在道德上是忠实可靠的,否则他们是不会接近被说服的。 要想把我们的项目、产品或服务销售给别人,我们首先必须让他们接受,我们是道德高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和同事。” 我担心比利的诚信度。有时,为了给一所房子找到一个感兴趣的准买家,他添油加醋、歪曲事实。那是非常短视的。 我最喜欢的一条谚语是生活在1771年到1832年问的苏格兰诗人兼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先生写的: “哦,在我们第一次学着去欺骗别人的时候,我们编织了一张多么复杂的网啊。” 我喜欢这首小诗,因为它讲的是真理。那些自以为聪明绝顶,可以用诡计和操纵大行其道的人,终有一天会被自己的网缠住。他们迟早(如伯尼?麦道夫)会自取其辱、不得善终。 1.欺骗是瞒不住的。当一个人掩盖事实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得到。通常来讲,耍阴谋诡计终将事与愿违。 2.即便你能愚弄别人一次,你却难以再做第二次。而且你的坏名声会被口口相传。一旦你获得了狡诈的名声,那么,你将永远无法发挥你的优选潜能。 3.撒谎比说实话要花更多的精力。从根本上讲,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将有限的精力用在需要的地方。做一名圆满的说谎者需要有创意。还是把你的创造力和精力省下来,把它用在做好你的(诚实的)本职工作上吧!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