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扶棺谏君.海瑞/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扶棺谏君.海瑞/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 作者: 苏义发
  • 出版日期: 2011-12-08
  • 商品条码: 9787546350332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靠前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很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苏义发编著的《扶棺谏君――海瑞》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海瑞传奇的一生。    《扶棺谏君――海瑞》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很好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目录
一、官僚世家,教子有方
二、南平教谕,执著操守
三、淳安知县,刚毅不阿
四、兴国八议,一表衷肠
五、忠言逆耳,直谏招狱
六、获释复官,应天巡抚
七、晚年召用,一生清廉
八、名扬四海,千古流芳
摘要
    嘉靖三十七年五月(1558年6月),海瑞上任浙江省严州府淳安县知县,由主管南平县兴学教育转换为负责淳安县全县政要的岗位,进一步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干。
    海瑞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明朝中叶以后,地主、乡绅、官僚大肆侵占兼并土地,极少数统治者与广大贫苦农民占有的土地靠前不平衡。在淳安,“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产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不均之事,莫甚于此”。(《海瑞集》上册《兴革条例》)地主、乡绅、官僚相互勾结玩弄“诡寄”的把戏(故意将自家的田产寄于他户),还有“飞洒”(将田赋转加给他户);擅自挪移界址和篡改册籍,弄虚作假,进而二赋一徭役的负担都转嫁到了劳动人民身上,既造成赋税畸轻畸重,又迫使贫困农民背井离乡。
    嘉靖、万历年间,有所作为的重臣,如以徐阶、张居正为代表的高官,亲身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严重弊端,发现财政危机已造成了政治上的混乱。出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的目的,他们采取了以肃正吏治与变革财政为主要内容的几项措施,但收效甚微。海瑞适应这股改革的潮流,在淳安县大胆而有见效地进行了改革。
    淳安县属于新安江下游,是水上陆地交通的枢纽,多有朝廷官员往来,凡是经过淳安县的,均由县衙“接风”和“洗尘”,少则二三十两银子,多则上百两。如遇巡盐御史或巡按御史等督察官员(两者都是朝廷负责纠察弹劾的不错官员,由明朝都察院指派),要花费的银子更是在―二百两之间。巡抚来淳安视察(巡抚比总督低一级的地方高官,负责一省的政治、军事,亦称抚台都堂)则要三四百两银子。这些官吏坐船支应的船夫,走陆路支应的马匹夫役,均由淳安县承担。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海瑞来淳安之后,实实在在地烧了“三把火”。
    靠前把火,重新丈量土地、山林,挨家逐户征收田赋税役。与此同时,鼓励农民开辟荒田、山林,发展农业生产和山林木业。向贫穷的农民借贷耕牛和良种,并决定三年内不征田赋和役税。外逃他乡异地的百姓闻讯后纷纷返回了淳安。
    第二把火,坚决遏制歪风邪气,整顿淳安县衙纲纪。首先,取缔了知县向来淳安出巡的巡盐御史、巡按御史、巡抚等官员赠送银两的陈规陋习;其次是严令禁止地方官吏索敛民财及携带金银赴京朝觐;再次是所有使臣、来往官僚过客车船脚力的必要支出,不许由百姓来赔垫。
    有一次,浙闽总督胡宗宪(总督是地方的优选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的公子经过淳安,作威作福,嫌驿站(明朝各地传递文书的公馆)负责接待的冯驿丞和知县助手陈典史的供应不周到,马匹也不称他的心,大发脾气,喝令手下人把冯驿丞捆了,倒挂在树上。驿站的人慌了,跑到县衙要办法,海瑞说:“不慌,我自有主张。”他带人走到驿站,一大堆人在围着看热闹。鲜衣华服的胡公子还在指手划脚骂人,一看海瑞来,正要分说。海瑞不理会,径自驿站去,一看胡公子带的大小箱子几十个,都贴着总督衙门封条,就有了主意。海瑞立刻变了脸色,叫人把箱子打开,箱子都沉甸甸的,装着好几千两银子。海瑞对着众人说:“这棍徒真可恶,竟敢假冒总督家里人,败坏总督官名!上次总督出来巡查时,再三布告,叫地方不要铺张,不要浪费。你们看这棍徒带着这么多行李,这么多银子,怎么会是胡总督的儿子,一定是假冒的,要严办!”说罢就把几千两银子都充了公,交给国库,写一封信把情由说了,连人带行李一并交送胡宗宪。胡宗宪看了,气得说不出话,但怕事情闹大,自己理屈,只好算了,不敢声张。
    海瑞大胆机智地惩治胡家父子的消息不胫而走,从驿站传到县城,从淳安传到浙江,再从浙江传遍东南沿海,官僚贵族既恨海瑞又惧怕海瑞。正直的官员和人民群众则敬佩海瑞,内心充满对海瑞的信任。
    嘉靖四十年(1561年),钦差大臣(由皇帝直接指派出京,代表皇帝查办重要政务的官员)鄢懋卿以浙东、浙西、淮南、淮北、长芦、河东盐政为由,搜刮民脂民膏。鄢懋卿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加上钦差大臣的头衔,又有大奸臣严嵩的靠山,一路上大讲排场,还向扬州知府索要上百万两银子,知府只得层层摊派催征。扬州内人人怨声载道,有的百姓被逼无奈,变卖田产房屋,甚至出现了卖儿卖女的惨剧。
    鄢懋卿出巡走水路时前后有大船三十艘,携夫人秦氏大显威风。他在陆路巡查时乘坐二十四抬大轿,前呼后拥,供,其役使的有数百人。他的夫人秦氏乘坐的是五彩搭的花轿,用十二个女子抬轿。每经过州府或县衙,地方各级长官都要跪着迎来送往。吃饭要有山珍海味,所住之处要张灯结彩。仅在扬州一地一顿用餐就耗皇银上千两。鄢懋卿生活十分品质,就连厕所都必须用锦锻做成围垫,使用银匠打制的白银便壶。
    按照惯例,钦差大臣、监察要员、地方长官到地方视察都要发布安民告示,说明来意,并强调地方衙门应该力戒铺张浪费,务必关心民情,一定要注意勤俭节约。鄢懋卿此次路过淳安也不例外,安民告示照发不误。
    海瑞得知钦差大人鄢懋卿要来淳安的消息后,密令家人海安了解鄢懋卿的行踪,更要掌握他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卖官枉法等罪证。除此之外,海瑞还细心研究了所谓的安民告示,准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等到鄢懋卿威风凛凛地进入淳安地界的时候,海瑞率领县丞、典史、教谕等官员出迎四十里,跟随的、看热闹的民众多达一千余人。海瑞等官民来到太平桥边,抬头望见江面上三十艘大船扬帆鼓浪而来,很前面的大船旗帜迎风招展,上锈大字:“钦差总巡八省盐政都察院左都御史。”官船靠近江岸,落下船帆后,海瑞等文武官员迎接上去,海瑞问候道:“大人此次出巡,发布告示:‘凡饮食供应,都要俭朴,不要过分品质,浪费人民钱财。’大人真是廉正无私、为国为民啊。”
    鄢大人听了这话,很好受用,随口回答:“现在民穷财尽,宽一分,人民就得一分好处,一定要体恤民情。”
    海瑞马上接着他说:“但是,您奉命南下以后,各处都办酒席,每席要花三四百两银子,平常伙食也都是山禽野味等不易弄到的东西;供应极为华丽,连便壶都用银子做。这种排场,和您颁布的布告可是大大相反啊!”
    彼此之间的对话尖锐起来,码头上的空气似乎骤然紧张了。鄢懋卿的幕僚汤星槎害怕海瑞再揭老底,用威胁的口吻喊道:“海瑞,你胆敢诽谤钦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钦差大人贪赃受赂?难道你不知道尚方宝剑的厉害和朝廷的王法吗?!”
    海瑞反驳:“不知道王法的不是我海瑞,而是你们。看一看这三十条大船吃水线有多深,装载的不是贪污索赂的金银又是什么?”
    亲眼见识了海瑞的刚直不阿,鄢钦差才发现海瑞确实是天不怕、地不怕、官也不怕的“海疯子”,后悔轻视了他,也后悔不该路过淳安,但事已至此,只好把口气缓和下来:“本钦差念你是心直口快之人,你诽谤我,我也不与你计较,也不加罪于你。皇上、严相都信任我一贯清廉从政,如今围观之人越来越多,你还是接我进城为好。”
    海瑞却用坚定的语气说:“钦差大人,这三十条大船所载何物?您是否允许我登船开舱相验,以证明大人的清白之身?至于进驻县城一事,淳安城小,百姓正忙农活,恐怕不方便吧。”
    P29-3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